公共外交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应然而生的新型外交形态,它以政府为主导,集合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体民众的力量,通过真实说明本国情况,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新一届中央领导的治国理政方略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务实灵活,更加从容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首次出访,主动拉近与世界各国民众之间的距离,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被誉为公共外交的典范。
按照公共外交的定义,开展公共外交的现有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主席、人大、政府和外交部门、政协、各类非政府民间组织和社会公民等。在这些主体中,人民政协因为其特殊的性质地位和特征,开展公共外交具有独特优势。
未来十年,是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公共外交将成为中国整体外交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形态,对未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加快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人民政协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将承载重要使命和任务,主要包括对外和对内两方面:
对外,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促进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尤为关注,也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等误解和疑虑。面对复杂的外部舆论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树立客观全面的“中国观”。人民政协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具有“亦官亦民”的特征,对我国形象的宣传不会带有过于浓重的政治色彩,易于被外国民众接受。而经过20多年的实践,人民政协已同以下几类组织建立了联系:一是政协性质类似的重要协商咨询机构,如经社理事会等;二是愿意与人民政协交往的有关国家的议会组织;三是重要的统战组织,如进步阵线等;四是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团体,如美国百人会等;五是各界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和友好人士,等等。在此基础上,人民政协有能力,也有渠道向世界阐释“中国梦”,让外国政府和民众理解中国的文明,消除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恐惧,支持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意愿。
对内,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共外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原来与外交一词略显距离的各类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等,日渐成为影响公共外交的主体力量。“人人都是外交官”的时代正在来临。人民政协要承担好团结各界、增进共识的责任,依靠政协的带动力、影响力,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客观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理性看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动员和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公共外交,推进形成“民众参与型公共外交”。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的要求,要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和“亦官亦民”特征,践行公共外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加强顶层设计,全方位推动公共外交,重视政协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外交的实践需要高度的智慧,需要按照国家统一外交战略,塑造国家的整体形象。目前,主导公共外交战略和具体牵头的部门包括外交部门、新闻部门、文化部门、商务部门、旅游部门等很多机构,人大、政协在总体外交格局中各自开展公共外交,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公共外交未经统筹安排,缺乏一定的统一性、整体性,建议在此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中国公共外交战略。政府的相关政策、项目规划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活动,都需要通过广泛的跨文化知识和创新性的思路,进行研究、组织和策划,并对公共外交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就政协而言,下一阶段需要有关专家、学者深化相关理论研究,以明确的理念、系统的理论指导公共外交实践,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统筹对接,提升公共外交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加强思想传播与交流,赋予政协公共外交更多文明交流的内涵,鼓励沿海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先行先试
公共外交实际上属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输出中国理念,彰显中国智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减少“文明的冲突”,这是下一步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着力点。从各地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来看,沿海一些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在推进公共外交方面积极主动,成效突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上海为例,上海每年接待国际旅游者超过800万,每年举办国际会展200多次,常驻外国人口达17.3万余人,同时,上海排在文化城市的第2名,兼具文化开放程度和城市开放度的优势,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官、产、学、研、媒”多领域、全方位地推进公共外交,并重点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对外说明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治国理念和内外政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被外国公众认同和理解。
突出政协界别特色,依靠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发挥二轨外交积极作用
在古代,外交也有与朋友、外人交往的意思。正如,《墨子修身》所说,“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明刘基《拟连珠》“绝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人民政协素有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的优良传统,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外国民众的互动沟通,以外国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通过界别,特别是发挥政协界别中党派团体的作用,如致公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侨联等民主党派、团体、行业协会的渠道,发挥文艺界、对外友好界等界别的作用,加强与国外民众的交流联系。二是通过政协委员。在外国民众眼里,政协委员就是中国社会的精英,知识丰富,受人尊敬,对问题的了解也比较深入。政协要加强有关公共外交的培训,充分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尤其是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委员,积极参加公共外交活动,提高其开展公共外交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通过政协下属的协会,包括公共外交协会、经社理事会、文化经济促进会等,不仅要注重发挥省市、地级市层面公共外交协会的个性,更要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形成公共外交事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