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就职后的首次中美之间的高层战略会谈结束,采取的是2+2的形式,即由两国负责外交和安全的最高官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从传出来的消息和画面看,在两天的三场会见中,各自阐述了对当前的两国关系以及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看法和基本立场,但双方进行的是一场“唇枪舌战”。
应该说,会晤和会谈是一次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都十分重要的机会,至少让双方能了解对方的立场和态度,使得各自探讨对方的政策和如何共同面对当前的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了现实的基础。但是,由美国方面挑起的“唇枪舌战”方式和会谈氛围,无疑不是一个好兆头,将使会晤的效果大打折扣。
中美之间存在分歧,也有共同利益,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基础上,坐下来进行理性、平和、认真的阐述和讨论。为此,中方接受了美方的邀请,带着诚意,还进行了非常认真、深入的准备,去到美方选择的会晤地点。但是,看来美国方面却明显缺少尊重的态度,还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和教训他国的习惯态度,甚至在许多时候不顾起码的外交礼节对待中国的代表,又一次暴露出他们惯用的“双重标准”,使得如此重要的会晤显得不很协调,自然会影响到会晤的气氛和效果。
外交就是这样,并非都是平和、礼仪周全,“鸿门宴”那样的场景常常出现,需要面对和立场的随机应变。对于美方的无理和态势,中方给以了必要的、适度的回应,显示了主权和威严。明白无误地告诉美国和世界,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不会接受“低人一等”的对待,更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强权和颐指,有权在公平、合理的环境里陈述自己的立场,表明自己的态度。毫无疑问,在此次中美战略会谈中,中方代表的做法可圈可点,值得被历史记载。
美国的新一届政府刚刚开启不久,中国与之的交往来日方长。从各种迹象看,类似的唇枪舌战在今后的往来中难以避免,必然在多方面、多层次、多场合频繁出现。坚持立场,增强信心,随机应变,有理、有利、有节地面对一切挑战,该是中方需要随时掌握的原则。如是,我们当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作者徐贻聪,中国前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公共外交网特邀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