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新中国首任驻印度临时代办
时间:2021-04-18 来源:熊真
   

14.jpg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具有古老文化的亚洲大国,喜马拉雅山把两国连接在一起,两国人民有着几千年交往的悠久历史,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促进了各自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在古代,中国人民对于邻邦印度是颇为了解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印两国人民的彼此交往和互相了解受到严重的阻隔和影响。

  经过两国人民反帝反殖民的长期斗争,印度于1947年获得独立,中国于1949年赢得解放,从而两国人民又有可能开展友好往来,增进相互的交往和了解。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公告世界各国凡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即日将此公告正式公函告世界各国政府。

  当年12月30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致函周恩来总理表示,印度愿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经过中印双方协商,1950年4月1日,中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在中国大使未到任前,我国政府任命申健为第一任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去筹备建立大使馆的各项事宜。第一批先遣小组共四人,他们是:申健、熊友榛、三等秘书胡定一和随员单荣藩。

15.jpg

1961年周总理与申健合影

  行前,在1950年5月的一个晚间,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他们的住处——中南海西花厅,召见申健和熊友榛,亲热地同他们共进晚餐。

  饭后,周总理与他们交谈直至深夜近十二点钟。总理提出了对印度外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他说:“印度是亚洲的重要大国,是与我们新中国制度不同的国家中第一个建交的国家,要做好对印度的友好工作,这对于发展我们两国人民传统的友谊和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外交工作对新中国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毫无做外交工作经验的申健,当时刚年过三十,周总理委派他承担这项重要的任务,似乎与他的年龄不太相符,但这正是总理对他的极大信任。申健和熊友榛深感周总理放手使用和培养干部的伟大胸怀和气魄。当然总理和邓大姐都是了解他们的。

16.jpg

1946年,申健、熊友榛在上海合影

  申健和熊友榛把两个小孩送入托儿所,小孩的小床、小摇车和高椅子等都送给了朋友。当时出国人员在国内是不留住房的。解放初办的托儿所没有经验,往往一院子抱着的婴儿都在哭叫。采购员买的是各种杂牌的奶粉,他们的女儿刚8个月就腹泻不止,儿子也发高烧。

  申健夫妇便把两个小孩都送进儿童医院,委托过去在西安服务团的老朋友、儿童医院的护士长刘淑章照看。就这样,申健一行四人于1950年6月1日,由北京出发经香港乘船赴印度。

  行前,我国外交部的同志曾告诉他们,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很可怕,他们往往会恶意造谣,要特别警惕。有位副部长说:“人家说我傻,我就傻。”指示的精神是对记者少发表意见,避免记者从我们口中得到材料加以歪曲。申健决定尽量不见记者,不说话。恪守的原则是不要犯错误。

  申健一行刚出国门,香港一家报纸就刊登了一条新闻:“新中国年轻的外交官申健代办系着一条漂亮的美国领带。”这一报道,更加增强了他们对外国记者的警惕性。

  当他们一行从香港乘船赴印度途径新加坡时,第一次遇到了外国记者。记者到船上来采访,他们先是躲,躲不掉时便生硬地说:“我们路过此地,无可奉告。”果然记者骂他们愚笨。当然那位记者骂了便跑,没有给他们还口的机会。然而他们自己也担心还口对骂有失外交官的身份,同时又怕犯了“人家骂我,我都不还口”的错误。他们被这种追踪的采访弄得手足无措。

  事后他们总结了经验,进行了自我检查。认识到,由于怕见记者、怕犯错误的思想,同时认为第一次代表人民政府出国,必须特别注意衣着仪容、生活小节,以致对具体事物、行动注意太多,思想上受到限制,见到外国人显得畏缩,这样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经过检查总结,他们的思想解放了,态度大方了。

  在抵至印度加尔各答前,他们便事先准备好对记者的应酬话。轮船一到加尔各答,有大批记者上船采访,申健便按拟妥的讲话稿讲了一遍。按照我国政府规定,官方对外讲话只用中文,由秘书翻译。对记者所提问题,他笑而必答,从容自然,情况良好。

17.jpg

1950年尼赫鲁总理与申健亲切握手

  在加尔各答,一些侨胞前来迎接,据进步的侨胞讲,由于国民党长期的反动宣传,在加城许多华侨为谣言所惑,认为共产党人都是从山沟里出来的,是周身白毛,头发全白的怪人。但是当他们亲眼看见身穿西装和旗袍,举止端庄,行为大方很有气派的青年外交官和夫人时,他们惊讶万状,立即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

  申健一行暂停留加城的数日里,亲切友好地接见了大批来访的侨胞,在华侨中进行了广泛的工作,给侨胞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7月13日,他们乘飞机抵达新德里,前往机场迎接的有印度外交部礼宾司的官员和一些印度友好人士和爱国侨胞。稍后一位留居印度的裴默农同志在新德里也参加他们先遣小组的工作,但是我国外交部曾有指示裴默农工作暂时对外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