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在“对抗”中寻求中美合作
时间:2021-03-15 来源:徐贻聪
   

27.png

  从国内外的新闻报道中领悟到,中国和美国都不否认在双边关系中存在“对抗”因素,是由体制和世界观决定的,但也都认为两国在许多方面有“合作”的可能,需要为两国,也为世界,探讨新型的两国关系。

  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和理解符合现实,也符合历史潮流。两国的体制不同,形成必然的对立和对抗性,互不相让,需要在“对立”和“对抗”中寻求和实践多方位、多层次的理性合作,也是非常可能实现的。

  两国有分歧,显而易见,而且将会长期存在,并将始终主导两国关系的进程、演绎。其间,“相向则利,相悖则恶”,已被历史证实。拜登政府准备开启与中国的高层对话,反映出美国对现实和历史的理性认识,把握住了历史方向。

  当然,尽管两国各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各有自己的发展方针和理念,但都在同一个地球上。面对现实,需要相互承认,更需要互相合作。“共存、共赢、共享”,是两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目标。以对方为敌,拒绝相融,互相排斥,则危及全球的安全和安宁,甚至有毁灭世界的风险。中国以此为策,拒绝两国“脱钩”,维护两国合作的可能前景,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坚定支持,基本道理就在这里。

  离开错误的道路,着手寻找合作的机遇,为世界人民所盼望。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方面在谈论中美合作可能性的同时,还在过多地强调两国间的“对抗性”,念念不忘“战略对手”的概念和内涵,还将之置于特殊地位,并千方百计地在世界上寻求遏制中国的“包围圈”,而把“合作”放在边缘地位,属于“无可奈何”之列。应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需要改变认识和予以改变的具体行动。

  在寻求“合作”中,需要认识和理解对方的“核心利益”,并能予以尊重,这是关键。同时,还应该信守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准则,不在对方的内部事务上指手画脚。但是,美国在探求与中国的“合作”可能中,视而不见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还在多方、明目张胆地错误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导致间隙和冲突的扩大,需要予以排除。当然,对此很难抱有什么希望,因为不对他国进行干涉、不搞霸权,不搞“长臂管辖”、不企图颠覆不顺眼的政府,美国也就不称其为美国了。

  总体而言,国际合作是需要的,是必须的,特别是美国和中国的合作。共存,协商,管控,是基础,是原则,需要认识,需要遵守。只有这样,制度对抗中的合作才有可能,才能持久。


  (本文作者徐贻聪,中国前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公共外交网特邀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