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怎么才能把中国故事讲好?
时间:2021-02-02 来源:学习时报
   

12.png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中国的事情、讲好中国的故事。

  既要“重逻辑”更要“有情感”,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说服力。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对中国故事深层逻辑的准确凝练与清晰表达。中国故事要“让人听得懂”。最起码的要求,外语要足够好。然后从别人容易理解的叙事方式和思维习惯入手,清晰讲述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故事的起承转合,翻越“文化鸿沟”。中国故事要“让人能动心”。唯有逻辑通达,故事才能动人心弦。注重对中国故事、中国发展道路本身所蕴涵的深刻逻辑,进行有效挖掘和准确表达。以深刻哲理和内在逻辑,打破“文化壁垒”。中国故事要“让人悟到理”。突显中国人思考做事的基本经验和思维方式,注重以理服人,深层讲述中国人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人生道理。要承认情感比逻辑更有说服力。媒体面向大众,不是面对一两个哲学家。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要继承善于讲故事的优良传统,多讲《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以及坦赞铁路等那样的故事,讲述有情感、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拉近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增强情感认同。

  既要“摆成就”更要“展形象”,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亲和力。成就不是中国的唯一形象。要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在正面叙事、大张旗鼓宣扬中国成就的同时,要把握内宣外宣的区别。通过讲故事向国外树立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早在1936年,毛泽东就曾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延安故事”。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封面:一位英姿勃发、昂首吹着小号的红军战士的剪影,深深烙印在不同时代人们的记忆里,成为红军的形象代言!展形象,重要的一点是把抽象的描述具象化,比如,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半条棉被”故事。展形象,要着力塑造和展示中国魅力、中国文化,比如《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

  既要“显宏大”更要“示细节”,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感染力。讲中国故事时,在展现“大场面”之外,应该更多聚焦个性的脸孔、提高对细节的关注,增强对个体的尊重。要讲好人民领袖的故事。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核心对外传播。他的成长经历、治国理政思想等,都能让世人真切地看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要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讲述普通百姓、寻常家庭、弱势群体的话题,是永远最具魅力的讲述主题。要讲好接地气的故事,面向世界、取向多元的受众,生动展现中国的美事、美景、美食、人美、心美、情美。

  既要“自己唱”更要“别人夸”,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影响力。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和各条战线都要讲。媒体在公共外交中要发挥主要作用。国际传播是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手段。要通过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述、世界新闻的中国视角,来打造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平台。要借助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产生倍增效应。通过不同层面的外国人来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观点、传播中国声音。

  既要“叙事实”更要“讲方法”,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传播力。中国建设发展的事实,是维护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媒体传播中国故事,要说实话、讲事实,还要讲究方法技巧。一要换位思考。媒体必须不断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二要保持本真。换位思考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把中国故事讲出精彩,要求必须有内在的、自己的、独到的东西。三要善于包装。不但要学习主要对手的“包装”术,还要发挥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比如,近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中国大片,讲述中国人的亲情、英雄、故园、家国故事;展示中国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行为逻辑和生存哲学;体现中国人的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和故土情结;传递中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作者:张澎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中国日报社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