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深入挖掘宗教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探讨宗教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丝路宗教对话的经验与世界文明前景的关系,6月7-8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宗教与丝绸之路”高层论坛暨2014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西北大学举行。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全国数十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与宗教传播、宗教对话与文明交往、宗教理论与宗教发展现状、宗教的功能与宗教学发展、宗教哲学与宗教历史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对丝绸之路发展演变与历史宗教传播的相互关系,宗教对话的历史经验与世界文明发展前景,我国当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主要宗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世界宗教研究理论前沿与学术热点,宗教在促进文明交往、协调社会关系、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宗教学术研究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曹中建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丝绸之路贯通了远东、中亚、南亚、中东、欧洲和非洲,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着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汇聚了不同宗教的智慧与贡献,既留下丰富的物质遗存,也蕴藏着饱满的丝路神韵。在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围绕“宗教与丝绸之路”展开学术研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卓新平表示,始于西汉的丝绸之路作为文明相遇、文化沟通之路,自然也有着宗教交流的重要参与。在前后两千年的丝绸之路历史中,宗教的传播和融合占用很大的比重,起过重要的作用。此次会议通过专家交流进一步阐明宗教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探讨宗教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丝路宗教对话的历史经验与世界文明前景的关系,有助于发掘中国厚重的宗教文化资源,有力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构想的实施。
丝绸之路上人类交往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化的观照与文明的交往。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认为,多极支撑的交往框架、多元并尊的交往姿态、本土为基的交往意识、时空渐进的交往轨迹、平等互补的交往原则、和平友好的交往秩序,是古丝绸之路上人类文明交往实践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在当代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应大力弘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以文化交往为支撑,以经贸交往为手段,以政治交往为考量,结合丝绸之路文化带、丝绸之路地理带、丝绸之路政治交往带实现全方位共建。
宗教研究有必要建构信仰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
丝绸之路既是商旅交通要道,也是欧亚大陆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从汉代开始,诞生于印度次大陆以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宗教便沿这条道路东传中国,并在中国境内建立了各种宗教活动场所,许多至今犹存”。佛教、道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袄教、摩尼教等,这些曾流传于中亚细亚,并在中国境内留下了丰富多彩文化遗存的宗教,都在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中,得到广泛交流与传播,从而遍布亚欧大陆。西北大学黄民兴教授表示,中亚和东南亚是亚洲丝绸之路上宗教文化交往的十字路口,具有宗教多元化的特点,其文明发展的主要特点首先在于其提供欧亚各种文明交往的通道,其次是融汇周边的各种文明,而不在于其自身的独创性,缺乏原创型发达宗教是中亚和东南亚未形成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学者指出,在近代以前,中国文明对其自身的认识自成系统,藐视其他文明。但是到了近现代,这一认识逐渐被西方认识所取代。国内外中国研究普遍从西方理论出发,不少学者甚至把它们硬套于中国实际,长时期依赖现代西方的理论而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理论。这样,中国研究领域其实正被两种对立的理论倾向所主宰。一是西方化和本土化的对立,现已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感情化,成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二是与此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的对立,如同把理论和经验截然分开。所以,必须要超越这两种对立,做出有目标的选择和融合,并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提出,针对当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困境,有必要建构信仰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
宗教是公共外交的重要领域和资源
贸易的交往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同时为宗教的对话提供了平台。敦煌研究院彭晓静馆员认为,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贸易之路,也是宗教文化交流的信仰之路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路。东方丝绸之路上多种宗教的和谐相处、彼此融合,构成世界宗教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风景线,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各国人民在贸易往来的基础上,搁置宗教文化的差异,从而发展经济,同时也消除偏见,促进宗教内外部的和谐。另一方面,宗教的和谐,文明的交往,为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地区稳定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认为,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从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贸易利润容易造成丝路沿线国家的冲突,强大帝国的和平相处是丝路畅通的重要保障,宗教文化传播方式对丝绸之路影响巨大。要重新焕发“丝绸之路”的活力,需要维护沿线国家政局的稳定,维持沿线核心国家间良好的政治关系,准确界定丝绸沿线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宗教与文化对话。
与会学者倡导学界要形成对世界宗教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当前动态的分析能力,向国际社会有效阐述真实宗教国情、政策和实践的论辩和设置议题的能力,提高我国参与宗教领域公共外交的能力,引导公众舆论以及对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能力。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表示,宗教是公共外交的重要领域和资源,政府要从国家对外战略和构建国家安全利益防线的高度来看待宗教问题,要在宗教公共外交领域更充分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加强宗教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处理好当前面临的宗教问题,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有利于国家全面开放尤其是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徐以骅说。(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