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中印友好的丰碑——印度援华医疗队
时间:2020-11-01 来源:中印梵华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此,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于1937年9月14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并建议将9月26日定为“中国日”,以声援中国人民。

  此时,距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还不到一年,八路军严重缺乏物资,处境十分艰难。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致信印度国大党,请求道义和医疗物资等方面的援助。尼赫鲁收到来信当天就号召印度全国将1938年1月9日作为“声援中国日”,并开始筹集款项、征集药品及其他物资。2月,印度国大党第51次大会通过了向中国派遣医疗队的决议,印度援华医疗队这一伟大的壮举拉开了序幕。

  尼赫鲁对印度援华医疗队十分重视,推荐其妻弟、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的会员爱德医生为医疗队队长。此后,国大党公开向社会征集四名前往中国的医生志愿者,服务时间1年。虽然志愿行动除了膳食费和零用津贴外并无工资,但依然吸引了700多名印度医生踊跃报名。最终,爱德、卓克、木克吉、科特尼斯和巴苏五位大夫组成援华医疗队,为展现对中国友好和援助中国之意,每名大夫的中文名字后都加了一个“华”字,即今天我们熟知的爱德华、卓克华、木克华、柯棣华和巴苏华大夫。

7.png

1938年,援华医疗队在重庆合影,左起,卓克华、木克华、爱德华、柯棣华、巴苏华

  1938年9月1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带着印度国大党筹集的54箱药品,便携式X光透视机一台,防弹救护车及卡车各一辆,在孟买登上海轮前往中国,于9月14日抵达香港。此后,医疗队辗转经过广州、长沙、武汉,并在周恩来的建议下,为了统一战线的需要先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一段时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断进攻,国民党军队不断后退,10月25日武汉沦陷,医疗队被迫向宜昌撤退,并于11月21日撤退至重庆。

8.png

国大党领导人奈都夫人在孟买为援华医疗队送行

  国民党政府给医疗队提供了优厚的生活待遇,却始终不安排他们去前线从事医疗救护工作。每当医疗队提出去八路军前线工作时,国民党官员总是沉默和回避,但队员们反而更加坚定了协助八路军工作的决心。1939年1月22日,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医疗队终于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协助下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程,并于2月12日抵达他们向往已久的延安。

  在延安期间,医疗队访问了边区医院、八路军后方医院、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及附属医院、卫校、鲁迅艺术学院等,还多次和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林伯渠等领导人交流。最令队员们终身难忘的,是应毛泽东的邀请到家做客。在毛主席的窑洞外,大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9.png

左起:巴苏华、柯棣华、红十字会黄医生、木克华、毛主席、八路军卫生部长姜齐贤、爱德华、卓克华

  之后,卓克华因不适应延安的气候和环境而提前返回印度;木克华被查出患肾结石,前往香港进行治疗。剩余三名队员爱德华、柯棣华和巴苏华则在延安一直工作到1939年11月初,期间三人的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他们一致要求下,中共中央批准三人前往晋察冀抗日前线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艰难而危险的行军,医疗队于12月21日到达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总部,衣着简朴的朱德总司令从农舍中走出来迎接大家,医疗队员们一度误认为这位饱经沧桑、衣着破旧的老者是朱总司令的工作人员。

10.png

巴苏华摄,朱德接见印度援华医疗队,左起翻译马寒冰、德国医生米勒、爱德华、朱德、柯棣华、八路军前线卫生部部长孙仪之

  前线比延安更加艰苦。不久,爱德华大夫因缺乏营养、寒冷不适导致旧疾复发,提前返回印度。柯棣华和巴苏华继续留下与八路军一起战斗。此时,日本侵略者“烧光、杀光、抢光”的扫荡愈加频繁,柯棣华和巴苏华也随部队一起转战千里。为保护两位国际友人的安全,冀南军区决定护送他们前往冀中军区。8月19日,柯棣华和巴苏华到达河北唐县葛公村,在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工作。

11.png

1940年6月21日,柯棣华给白求恩墓献花

  1940年9月,八路军准备发动百团大战,为了近距离收治伤员,柯棣华带领一支医疗队南下前往第五军分区,在13天的战斗中,他接手了800余名伤病员,施行手术的达558人。而巴苏华则带领另外一支医疗队北上前往第一军分区参战,在涞源乌龙沟东团堡战斗前线建立了手术室,为250多名伤员进行了手术。

  柯棣华和巴苏华虽已超期完成了一年的志愿服务任务,但两人此时都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愿意继续留下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毛主席非常高兴并感谢两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巴苏华留在延安成为八路军医院耳鼻喉科与眼科主任,而柯棣华在前线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

12.png

1941年12月,柯棣华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时给八路军干部作报告

  前线艰苦的生活使柯棣华在1940年8月患上了绦虫病。1942年7月7日,柯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聂荣臻司令员见柯棣华因绦虫病引起的癫痫频繁发作,希望他去后方治疗,柯棣华婉言谢绝并抓紧编写《外科总论》和《外科各论》讲义。12月9日凌晨6时,柯棣华因癫痫再次发作牺牲,享年32岁,遗体安葬在白求恩墓旁。

13.png

1942年,柯棣华同志追悼大会

  噩耗传来,根据地人民陷入悲痛之中。毛主席发来悼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朱德总司令在柯棣华的墓碑上题词:“生长在恒河之滨,斗争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生之光,辉耀着中印两大民族。”

  1942年底,朱德总司令告诉巴苏华,日本已经入侵到印度东部,让他为回国做准备,把他在中国学到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知识带回印度。5月5日,巴苏华顺利突破封锁,随国民党来访的代表团回到西安,随后搭乘苏联红军的飞机到达重庆。当巴苏华独自一人来到国民党密探包围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时,包括周恩来在内的所有八路军工作人员都大吃一惊,巴苏华此时已经是一名熟悉中国、富有经验的八路军战士了。1943年7月3日,巴苏华终于乘航班飞抵加尔各答。至此,经过近5年的奋斗与牺牲,印度援华医疗队的任务终于顺利完成。

  昔人已逝,丰碑永存。印度援华医疗队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最艰难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永远不应忘记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弘扬中印友好的光荣传统,不断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正能量,把中印友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