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立志当外交官,却屡次失败,26岁转换人生,终成一代宗师,影响整个华人世界!
时间:2018-10-31 来源:峰岭ForeignLink
   

他是闻名世界的“文坛圣侠”,武侠小说作家界的“武林泰斗”。

他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几次接见,还单独会晤撒切尔夫人,并获英国女皇授予OBE勋衔。

有华人的地方必定有他的作品,读者以亿计算,影响了当今几代人的成长。

10月30日消息,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峰岭君知道,小伙伴们一定会说,金大侠我熟,但他跟外交官好像没半毛钱关系——

你错了,金大侠跟外交不只有关系,而且很有关系,因为大侠当年的志向就是当外交官——

要知道人家可不是发发朋友圈、晒晒理想那种,

而是实打实地学的外交学,26岁那年还直接找到外交部长“表白”,外交部长十分感动,然后然后拒绝了他。。。

这事儿,还是得从头说起。

金庸本是江南人,本名诸位都知道,查良镛,没事干嘛提人家本名呢?

这就要说到查家的家族背景。浙江海宁的查家多才俊绝对不是说着玩的。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跟金庸沾亲带故的一家子亲戚,那算是群星闪耀:

  1. 母亲是徐志摩的姑妈,徐志摩就是金庸表哥

  2. 姑父是写下《国防论》的名将蒋百里,蒋百里的女儿蒋英就是金庸表姐

  3. 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就是金庸表姐夫

  4. 蒋百里还有个侄儿蒋复璁,后来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也是金庸表哥

  5. 近代诗人穆旦,本名查良铮,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家了,也是金庸的堂哥

  6. 金庸的有位堂姐,查良敏,嫁了袁行云,袁行云有个外甥女,叫琼瑶。

……

自带强大基因的金庸在家乡读完小学,去了在杭州读中学,但是,初中毕业那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战乱中,17岁的金庸首次离乡背井,开始“闯荡江湖”,追寻自己的外交梦。

20岁那年,志向明确的金庸考入“陪都”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国际法专业。

本来已经走在了直通外交官的康庄大道上,没想到机会却让自己“作”没了。

年轻气盛的金庸,因对国民党当局控制学生自由不满,愤而向学校投诉。谁知道学校跟当局是穿一条裤子的,查良镛同学直接被勒令退学。

22岁的金庸,第一次外交梦断。

他只能回到老家,在杭州当起了小记者。

但是几个月后,金庸外交梦不死,又闯北上广——

这次,他来到上海,在族兄帮助下,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继续追梦。

两年后,金庸已经在大上海修炼完国际法,准备从东吴大学毕业,正要大展抱负,却好巧不巧又遇上了解放战争,时局混乱——24岁,金庸,第二次外交追梦,失败。

恰在此时,上海《大公报》要招聘两名国际电讯翻译。报名人数逾3000,反复考试筛选后,金庸幸运考上。不久,《大公报》要在香港出版,金庸被派往香港工作。

很快,新中国成立,仅仅一个月就同1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派驻外交使节已成当务之急,但外交人才奇缺。

公使、参赞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位置还有很多是空缺的,急需从全国各地抽调一批熟悉外事、了解国际问题的人员。

这次,我们的金庸同学看到了机会,整个人又燃了!

一方面,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许多国际法论文,引起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国际法权威梅汝璈的赏识。梅邀请金庸出任其助手。

金庸回忆说:“梅先生看到这些文章,就找我来跟我谈。他说人民政府请他去当外交部的顾问,他需要一位既懂英文又熟悉国际法的助手,他问我愿不愿意去。我当然愿意去,因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另一面,金庸在《大公报》结识了另一位奇人乔冠华。解放初,乔冠华担任政务院总理兼首任外交部周恩来的秘书,后来也当上新中国的外交部长。

这时候,金庸进入外交部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要专业有专业,要经验有经验,还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和朋友圈。

金庸不顾新婚妻子的再三挽留,直奔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他就踌躇满志地跨进新华门外交部。乔冠华对金庸说,新中国需要一批像他这样的在海外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加入到外交队伍中来吧。这句话可把金庸撩坏了,那个兴奋和激动。

在乔冠华的引荐下,金庸见到了新中国外交大BOSS周恩来和其他国家领导人。

要知道,26岁放现在外交部也就是个小随员,能直接跟中南海里的领导谈笑风生,金庸那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感觉自己的外交官前途与国家的未来一样,阳光明媚。

不幸的是,后来乔冠华非常遗憾地告诉金庸,以他这样的身份和性格,不太适合在外交部发展。

其一、由于他出身大地主家庭,属于剥削阶级,必须受训写出深刻的自传交代;

其二、他不是共产党员,必须先到人民大学学习或到其他单位工作,入党之后才能进外交部工作。

金庸回到住处认真想了想,觉得乔冠华说得句句在理:“我不大愿意受人管束,自由惯了,而外交工作是非常严谨的。”

昔日在国民党所办的中学和大学里,金庸都有过“行侠仗义”而被开除的经历。他说:“如果被新中国的外交部开除就不太好了。”

也有人形容说,北上的金庸上穿方格T恤衫,下着牛仔裤,一身小资产阶级打扮,与红色北京格格不入。

第三次外交梦被拒,金庸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彻底放弃当外交官的想法。

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优秀外交官,而文坛却多了一个笑傲江湖的金大侠。

回到香港后的查良镛,调任《大公报》副刊《新晚报》编辑,和他一个办公桌的,就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俩人一下了成了好哥们。

1955年,梁羽生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很是成功。可是后来他一下子写不出来了,就说:“小查,你来写。”那句话,怎么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于是,金庸根据家乡浙江海宁一带有关乾隆帝的传说。每天一段,一共连载了574天,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洛阳纸贵,初步奠定了他在文坛江湖上的地位,这就是金庸开山之作《书剑恩仇录》。

后来,金庸与中学同学创办《明报》,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明报》也成为了当时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在此期间,金庸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文风不拘,随意切换。从1955年初试身手,到1972年以《鹿鼎记》封笔,金庸在17年间完成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5部巨著,小说平均每本超过一千版,总销量达一亿,成了武侠小说开宗立派的一代巨擘!

而同时,其一手创办的明报也让他名利双收,《资本》杂志编辑的《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金庸名列第64位。可以说,查良镛是中国五千年来第一个致富的知识分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香港回归前夕,撒切尔夫人曾经游说金庸,希望他借助自己的影响力支持英国人,不要归还香港。

但金庸直接说明了立场:香港本身就是中国的,当然应该归还了;其次,签条约99年,现在到期了,英国怎么可以不守信用?

一席话,令撒切尔夫人放弃游说。

某种程度上,一代文坛宗师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外交梦。

再再后来,大侠参加《鲁豫有约》,还提起了这段往事:

陈鲁豫:您有没有觉得遗憾,您这辈子没有去搞外交,有点遗憾呢?

金庸:也不遗憾,搞外交现在,后来这些,我做香港基本法的时候,外交部很多人都来参加基本法的委员,他说查先生,你幸亏不来当外交官。

陈鲁豫:为什么?

金庸:你当外交官,当外交官苦得不得了,你这个个性,你进来明天后来就开除了。

陈鲁豫:为什么?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

金庸:我这个人不守规矩,不守纪律。

陈鲁豫:您是个比较自由散漫的人?

金庸:自由散漫的人,是啊。当外交官这个纪律,比普通人要严得多,外交人的时候,你本来你到美国去做大使,你在华盛顿,你到纽约去一下,都要请示中国外交部长要批准。

陈鲁豫:这肯定是要这样的。

金庸:到美国的外交部要批准,那你这样子,我到美国去,到全国喜欢到哪里就哪里,他到纽约也不行。

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不是按照剧本一步步走下去的,人生本就比剧情更复杂多变、跌宕起伏。

比如,从医生到革命家的孙文,从经济学到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从医科生到大文豪的鲁迅。

金庸大师也是如此,曾经想当外交官,可是因缘际会,阴错阳差,失去了在外交场上纵横捭阖的机会,却写起了小说。

谁言书生无用,笔下亦显英雄。

从此,他拿着一支笔,写下了整个江湖。

而今天,金庸逝世,世间再无金大侠!

伴随着金大侠的离开,当初的少年江湖梦逐渐远去!

国考临近,金先生的外交梦,朝阳门内外的纵横捭阖,待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