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守卫国门的人
时间:2021-12-12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16.jpg

  毕业后你去了广州?

  2005年,双向选择。其实,在大学时期的后两年,我就以“文书”身份边学习边工作了。我们学校早六点出操,晚十点熄灯,所以我养成了规律生活的习惯。这个习惯,让我后来受益匪浅。

  第一个工作是外企,艾利公司,当时的世界排名500强,从香港搬到广州南山开发区。初工作时,我在大学里有规律的生活帮助了我,就是不觉得累。那时还是十点休息,第二天六点起床,工作之外,就学习英语和跑步,有使不完的劲儿。与我同住一起的另一个学校的毕业生总是熬夜,我们生物钟不一样,作息时间也不一样,他就总是上班迟到,后来因不适应而离开了。

  在这家公司得到了最大的锻炼,源于现在看来当时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就是我不想只坐办公室,不想只做管理,而主动要求去车间。

  我是印刷工程专业嘛,坐办公室也发挥不了我的专业特长。所以哪怕是加夜班,我也愿意到车间去,与工人们一起工作。技术、体力我都没问题,就是辛苦一些,五天白班,五天夜班。

  多亏当时我的选择,在车间的几年让我没有荒废专业。新世纪的印刷技术更新很快,那几年没有掉队正源于这一选择。因为在车间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这样一直与技术、与工人打交道,在第四年,我做到了车间的高级主管。

  由于业绩突出,第五年时,广州一家私企聘我做厂长兼外贸部经理,月收入五到六万,在当时是比较高的,我记得那年广州的房价也就每平米八千吧。

  没有买房子吗?

  没有,因为心不定。做了一两年,业绩也不错,但感觉没上来。

  怎么?

  应酬太多,接触面也杂。而我规律惯了,不太喜欢场面上的热闹。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眼界较窄,那家企业的印刷业务多集中于出版社教材,产品相对低端,从专业上讲不具挑战性。这可能是我离开它的原因。

  我走后两年,那家私企也倒闭了。

  放弃五六万的月薪还是要有些勇气的。

  是的。但有一个可作衡量的标准,就是所学与所用对接与否。不对接的话,拿再高的薪资,也不快乐。当然如果只从改善生活的角度看,那另当别论。但生活上的满足只是人的一个层面。

  所以,你不后悔这一选择,如果在广州做下去,再跳槽,可能在广州很快就买房安定下来了。

  是的,那也是一种生活。

  可能是很多年轻人都向往的一种生活。

  也许,我还是放不下自己的专业吧,和钱相比,潜意识里它更重要些。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上,我不甘心于那一个物质的层面吧。

  一阵风吹来,树叶在风中起舞。阳光点点投射进来。

  一个爬树的孩子。

  他要更高的实现。

  所以,你宁肯舍弃那些已经得到或者唾手可得的东西,而到北京重新开始?

  我说不清楚。

  也许命运已过,再追究它,答案也不是那么清晰吧。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招人,这是一种从乙方(印刷厂)到甲方(出版社)角色的大转换。照例是印刷业务主管。但待了一年,仍是在工作之外,还想有些什么。是什么呢?一时也说不清楚。反正现在回头看那几年,是进入了工作“实验”期,也是价值实现的“寻找”期。

  还好,没有浪费更多的时间。

  其实,每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在求学与工作的过程中,都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寻找期”,只不过有的人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有的人可能会慢一点儿。但这样的一个“时期”几乎每个人都无法跳过,尤其是那些确立了人生目标或者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所以,在不同的工作间进行比较、选定是必要的过程。

  2013年7月,我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正是印刷工程。笔试、面试顺利通过,这就是我现在的岗位。但刚一上班,我被分配到首都机场T2入境口,负责出入境盖章。两年的基础工作,充满乐趣。

  充满乐趣?那不是与你一直向往的印刷工程专业相距甚远吗?

  我不这么看,我至今都非常感谢那两年的工作经历。

  为什么?

  可以看人,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职业,他们的性格、态度。我在车间里可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肤色、不同状态。

  你不只是看人吧?

  当然,我不只看人,更重要的是看证。经我手盖了多少护照的章,我已经记不清了;经我手查出的伪造的护照有多少,我也记不清了。这是一种辨认真伪的工作,充满挑战。

  哦。我以为只是在真伪辨认后盖章即可,没想过这么多。如果是出入境盖章,2013年7月之后,我应是从执守的地方经过过的,从冰岛参加国际笔会回来;应邀去加拿大、美国的两所大学讲学回来。还有一次是2015年10月。两年时间,如果通过那个窗口的话,应该是见过他的,或者与他擦肩而过?

  说话和气,态度温婉,乐于助人,解人之困,从人出发。

  这都是他。

  但又不全是他。

  2015年9月,我调入了证件研究室。

  那么,真的是擦肩而过了?

  在一线时,同事多是转业军人。在研究室,更多的是各有专长的人。

  那,你不觉得在一线待的时间长了一些吗?我是说盖章。它在我眼里,更多的只是一个机械的动作。

  不!不是你想的那样,绝非那么简单。

  是吗?

  是的,幸亏有那两年让我观察。

  观察什么呢?人吗?

  不,证件。

  证件?

  各种各样的证件,各国的证件。护照上用的各种印刷技术。

  嗯。

  都是最先进、最顶级的印刷技术。

  这真是一线的好处。你接触得越多,就越有把握。我理解,就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他做的手术越多,他的医术就越精湛。

  是这样,是这样的。

  各种各样的技术,各式各样的印刷。一线的好处就是,不出国门,你就能见识到各国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同时,我也发现,我们原来的检测仪器体量过大,把护照放进去时要低着头仔细看,人的脊柱是弯的,仪表仪容不好,如果能发明一种手持的检测仪器,不用弯腰驼背,一方面保持了警务工作者的仪容仪表,一方面又能更清晰地检测护照真伪,就再好不过了。你看,如果不是在一线的两年,我哪里能生出这样的想法。

  的确。

  新的技术来源于实践。如果没有实践,则不可能有新想法,如果没有新想法,又哪里产生新技术。

  这是一个正向的链条,一个良性的循环。

  实践出真知,真就是如此。

17.jpg

何守卫在进行证件样本研究。

  于是,在他的手下,先后诞生了小型文检仪、小型证件采集仪。

  终于可以挺直腰杆检测证件了。

  我知道,他所指的不单是仪容仪表,还有技术上的支撑——那是我们真的可以挺直了脊梁的。

  2016年和2017年,独立执勤后的何守卫查假证量均在第一。一班十二小时,一天鉴别五六十份,业务熟练。但他怎会满足于此,新的想法总是闪出来,而一旦灵感造访,他就一定会实施。

  其实,最大的刺激,还是源于一次技术交流会上德国专家的话。

  什么话?

  他的眼睛亮了一下,又黯淡下去,仿佛回忆此事会引起不快的情绪。

  嗯,也好。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人家瞧不起你都是有原因的,更多的还在咱们的技术,技不如人的时候,你就不能只责怪别人的看法,而是要从自己着手,努力改变别人的看法。

  我明白他所说的是什么了。

  一次高端证卡票签安全技术展会上,他偶遇一位欧美知名印务公司的工程师。好学的他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提出来,虚心向工程师请教。工程师也做了解答,但解答后又说:“其实你们没必要了解这么清楚,中国护照也用了不少我们的技术,有需要的话买就可以了。”

  中国护照使用的防伪技术和专利大多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这就是事实。

  我们把出入境口岸比作国门,出入境证件就是门上一把至关重要的“安全锁”。但是这把锁竟然是“舶来品”。

  这就是一个技术人员、一个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这个现实,从内心里讲,他是不能够忍受的。

  无法忍受,就一定要改变它。

  锁的生产,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点至关紧要,也不容置疑。

  2016年,北京边检总站证件研究室成立技术国产化替代研发组,任研发组长的人就是现在坐在我对面的人。

  国产化防伪技术攻关的重任在肩。这次他所承担的,已经不是一个车间、一个工厂、一本杂志,甚至不是单纯的印刷业务,他承担的是代表国家水平的高端技术。

  高等级防伪技术研发一直被欧美大企业垄断,中国那么多企业、研究所都没做出来,区区一个总站证件研究室能做出来吗?

  怀疑当然是正常的。

  正如没有刺激就没有动力一样,没有怀疑,也就激发不出证明自己的能力。

  研发过程的艰难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的。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研究、实验,甚至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仅因为几微克的油墨比例误差而导致前功尽弃。

  行吗?我们能做到吗?

  有些人想撤退了。

  坐在我对面的这个人,一个倔强地要在河中游向前方的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撤退”二字。

  几乎是一边学一边干,一次次走访中国安全防伪证件研制中心、中科院化学所等科研机构,两年的失败样品摞起来有半人高。

  最终成功了。

  如果还是失败,怎么办?

  还是失败,就还继续干,直到成功。

  要是一直不成功呢?

  我从来不那么想。

  就是你一直相信肯定能成。

  他凝视着我的眼睛,他坚定的眼神已经把答案给了我:我相信!

  2018年2月,第一张样品从印刷机中缓缓而出。

  紫外光下,一幅幅色彩鲜亮的图像展现出动人的光彩。

  上级领导在北京边检总站调研时,提出希望:“在这儿好好干下去,将来成为工程院院士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样的赞扬和肯定,他心存感激。他知道,领导和同事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他,是他们的助力,让他站在了舞台的聚光灯下。

  终于成功了?

  还不能说,只能是阶段性的成功。

  足见他对自己的要求。

  过往,企业的薪水固然可观——这对于一个正值成家立业的年轻人来说,不可能完全没有诱惑。但坐在对面的这个青年,与众不同。他的想法是,企业的工作,可以是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是一份职业,成功者也大有人在。但难成为他个人的一种理想事业,更不是他想投入一生的事业。

  放弃它并不可惜,因为我找到了更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真正热爱的工作。我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国家争来一份尊严、一份光荣,还有比这更值得让人坚持的事情吗?

  一切过往,就让它成为过往。往前走,才能走到目的地。

  像水一样,支流必然要汇入主流之中。

  我的面前,出现了我没有见过的涡河,我见到过的淮河,阳光下,一个奔跑着的孩子,一跃跳入水中。时光荏苒,那溅起的浪花,还是湿润了我的脸颊。

  我相信。

  还有比一颗相信着的心更有底气的吗?

  抱有这样的信心,拥有这样的自信,是可以粉碎一切困难的。

  成为今天全国移民管理机构中年轻一代的证研领军人才,对于他,绝非偶然。

  学习、研究、培训、授课、指导。

  2016年至2017年,他又去读了北京印刷学院的在职硕士。

  是觉得自己的印刷工程专业知识不够用吗?

  新的岗位,要求不一样。再说,印刷技术日新月异,护照的印刷技术更是高精尖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2020年,他因工作出色被国家移民管理局授予个人一等功。

  他已经停不下来了。

  新的想法,新的实践,接踵而来。

  他如一只永动的陀螺,进入了高速的运转。

  尽我所能做吧。

  他低着头,轻轻地说。

  好一个尽我所能。

  我知道,那“所能”指的是什么,那是他带领着小组成员们不断探索、攻坚克难而达到的一个个阶段性目标。

  随着证件制假手法的不断翻新,伪假证件的查验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眼看手摸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无法适应当前需要,民警在查验护照时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很多边检站为民警配备了“光电检测鼠”,但使用时需要将证件和设备举到眼前,操作不便,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杆“洋枪”,定价权和技术竟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真调研、反复推敲,联合企业设计开发了这款新型“便携式多光谱电子文检仪”。

  他从随身携带的袋子里拿出一个小黑盒子,不过巴掌大小,可以一手掌握。

  这就是你们发明的啊,我以为是一种特别大的仪器呢,需要搬抬的那种。原来不是庞然大物,这么精致小巧。

  他笑了一下。小,便携,更便于检测,也更精密。

  新设备具有证件查验所必需的常用功能,配备多种光源,可一键操作,高清显示。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好用、实用。

  最关键的,它是我们自己的。

  它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目前这一设备已获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

  这只是其中之一,他的“所能”远不止于此。

  工作中,我看到很多假证上印有紫外荧光图案,有些甚至能够以假乱真。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开发出一项“易识别、难伪造”的新型紫外荧光防伪技术呢?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向行业专家请教,找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开发新型荧光材料,联系制证企业进行印刷测试、调整。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最终成功研发出“荧彩紫外荧光防伪图像”。你看,图上就是使用该技术印刷出来的荧光图像,自然光下,它是一张白纸,但把它放到紫外光下,就会呈现色彩丰富、效果逼真的彩色图像。

18.jpg

何守卫展示,正常光线下“荧彩紫外荧光防伪图像”是一张白纸。

  在他的示范下,我看到小手电光束照过的地方,有美丽的彩色花纹和图案开放在纸上。

  它的印制工艺和防伪效果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项技术我们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这次的成功激励我们开展了更多研究,随后,我们又开发出多色潜影、彩虹波纹等防伪技术。

  喏,这就是多色潜影的防伪效果,变换角度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文字。

  嗯,真是神奇。这种技术简直是隐身印刷啊。

  我不由得为纸上的绚丽世界发出感叹。

  还有。

  中国护照所使用的纸张、防伪油墨,甚至装订线都是进口的,关键技术专利大部分都是国外公司的,可以说我国的护照安全并没有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有让中国护照真正实现中国造,我们才能不受制于人,也才能真正实现护照安全。为此,我们又把新目标锁定在护照国产化上。这不,我们联合中国安全防伪证件研制中心设计制作了“北京边检总站模拟证件”,该证件的材料和技术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你说,和成功比,这是不是更让人高兴?

  当然。

  国门安全无小事,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是硬道理。有一天别人对你亮出底牌,你却发现自己手中无牌,还谈什么国家尊严?

  这是坐在对面的人讲的话。

  大型文检仪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小盒子里,便于操作、快速精准,但还得让更多的人认识它。

  2018年10月,国家移民管理局会同国际移民组织在昆明举办“查验伪假旅行证件最佳实践和创新技术研讨会”。活动现场,大家对这个“小盒子”的直观、便捷、准确发出惊叹,来自欧盟边防局,荷兰、德国、法国、葡萄牙的专家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希望进一步合作,将设备推广到欧盟边防检查机关。

  “锁”的任务解决了。

  “钥匙”也拿到了我们手里。只有拿在自己手里,才有绝对的主动权。

  任何事都是如此,这是不言而喻的。

  经过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才是真正安全的。同样,经过自己创造了的,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这个人真的让我刮目相看。

  六年专业知识学习、六年印刷工厂工作经历,决定了我在印刷防伪技术上的优势。去伪存真,没有什么技巧,只能靠刻苦钻研,熟悉各种防伪技术的外在特征、形成原理,才可能将之一一破解。

  同事们戏谑地称他为理化实验室的“钉子户”。

  证件鉴别研究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就是靠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笨功夫,才造就了他对极具迷惑性的造假手法和鉴别难度极大的伪假证件敏感异常的“火眼金睛”。

  是的,火眼金睛。

  如果你注意观察他的眼睛,你会发现那里面有绝对的冷静,他好像一直都在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甄别和判断。

  这是不是一种职业习惯?

  可能吧。

  如果你注意观察他,他会觉察到你的观察。

  警觉、冷静、一丝不苟。长期的真伪辨认,使他有了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求真的作风。

  关键是,他的字典里,已经容不下“伪造”二字。

  坐在他对面,有时候我会想,对某种“真实”的追求,应该称得上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因为唯有真实,才能距离事物的本质最近,才能在这本质之上长出令人信服的善和美。如果有一天,人类连真实都做不到,或者真实得不到人类的维护,那么善和美的事物,会不会受到难以估算的损伤?

  求真意志,曾经是哲学范畴的概念,如若只是概念,而不是态度,那么任何哲学都是遗憾的。好在求真的人们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护卫着这个世界的本真,使真与伪相区分,让人知晓真伪问题的区分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所以,也许我并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更深地阐释面前的这位青年,他的追求、他的创造、他的发明,但我非常尊重他对于“真实性”的维护。他设有底线,他对于人类的看法正是人类应该持有的看法,人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促成了人类的进步。

  当然这进步,不止于技术意义上的。

  于此,我尊敬这位“发明者”。

  我尊敬他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发明,使假的事物无处藏身。

  我尊敬他,是他不只将真伪之辨视为一种职业工作,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视其为一种道德理想。

  牵头联合中国安全防伪证件研制中心,设计制作“北京边检总站模拟证件”,实现防伪技术上的完全国产化替代,为我国护照安全技术创新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创新是无止境的。

  因为你的创新,也许就是别人学习之后找到的突破口。

  所以创新无终止。

  你只有比他更快。

  比造假者吗?

  包括造假者。你只有比他更快、更好、更强,你才能战胜他,并一直处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个永不自满的人。

  对于他来说,刚刚创造出来的东西,仍要不断完善,这也是一个求真的过程。

  他的团队研发出了新型紫外荧光、多色潜影等防伪技术。

  紫外荧光防伪技术是几乎每本出入境证件都用得到的技术,它材料特殊、隐形效能好,但就是这种技术也面临着被造假者攻克的可能。从以往的案件看,有的伪假证件上的荧光图案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威胁国家安全。所以,探索创新、潜心钻研、测试实验就是常态。目前,易识别、难伪造的“荧彩紫外荧光防伪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但他的目标还不止于此。2018年北京边检总站证件研究室成立的以他牵头的专项工作室,已经开始工作,他的印刷专业技能得其所用,证件安全的一个最基本点就是实现完全国产化替代。

  他的目标还在一步步地实现之中,或者说他在科研工作中一步步地实现着自我价值,更确切地说,他的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已经融入国家科学尊严、国家技术创新的大道之中。

  被评为“十大国门卫士”,是对我的激励,也是对我的要求啊。

  我的梦想还有很多!

19.jpg

何守卫与证件研究室同事共同进行业务研究。

  近年来,边检工作经历了从人工查验,到计算机辅助查验,再到自助通关的巨大飞跃。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我想,未来边检工作将会向后台精准管控方向调整,警力部署也会逐渐向小前台、大后台模式转变。在证件领域,区块链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深度融合,将推动数字证件、虚拟证件的产生,从技术上分析,实现“无证通关”、“无感通关”完全可能。

  既要大胆设想,又要小心求证。

  技术创新是重要的,而掌握技术的人更重要。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而加快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的确,何守卫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的时代。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被提上日程。

  人才兴国战略的画卷正在展开。

  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具有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

  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

  坐在对面的这个青年,你准备好了吗?

  记得你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叫何守卫,守卫祖国的守卫!”

  而这个守卫,更多的是靠智慧。

  守卫,最后一个问题。他黑黑的眼睛里闪着光泽,我忽然觉得在哪里见过。

  在哪里见过呢?

  这样的青年。

  这个青年。

  这一代青年。

  你的问题是?

  你是哪一年入的党?

  2005年4月。

  明白了,那一年,他刚大学毕业。十六年前。

  我们从桌前起身,往外走的时候,我问他住在哪里,他说还在刘家窑租住着一套小两室一厅的房子。

  租金贵吗?

  一个月四千。

  希望他能早日住上自己的房子。一间自己的房子,对一个研究者的创造,他创新的灵感,他安定的心理,他专注的思考,都相当重要。当然,也许他的境界已然越过了这些,但享受着他的创造的我们所能够给他的,比他给予我们的,要更简单和容易得多。

  离开时,桌子上有两杯茶,它们仿佛仍在继续着对话。

  下次到你家里喝茶啊。我说。

  他默许,腼腆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