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0号TRUMP和BIDEN的第一场辩论,被认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混乱的总统大选辩论。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美国的观众,心里都会嘀咕:美国怎么变这样啦?
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 写道:“这是我记忆中最让人丧气、最令人忧郁和不安的90分钟。如果你不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你没在看(辩论)。”
不过,几年前去世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 ,在他生前与记者的访谈中,直率地谈到了美国政体的缺点,这些个缺点在他去世一年后川普的上台以及这几年的施政,直到今天的总统辩论,都越来越明显。
李光耀和美国多任总统都有不少交往,而他对于美国的总统制度也颇多批评:
“与议会制相比,总统制下诞生好政府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在总统制下,你出现在电视上的个人形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议会制下,比如英国,首相在当选之前是议会成员,也许是一位部长,民众对他了解的时间比较长,了解得比较充分……他们对于候选人是什么类型的人、是否具有内涵、讲话是否真诚已经得出了一些结论……”
“而在总统制下,一些总统,比如吉米·卡特在竞选期间频频出镜,告诉选民我叫吉米·卡特,我是一位“种花生的农民”,我在竞选总统。还没有充分了解他,紧接着你所知道的事情就是他已经当选总统了”
也就是说,本来政治就是个很专业的工作,需要很多经验,然而总统直选可能就会选出只是某方面讨喜的生手,那么砸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此外
“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巧妙圆滑的方式把自己和自己的计划展现出来,向选民承诺创造安全且繁荣的消费社会,再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就很容易鼓动民众选举其为领导。竞选已经成为一场形象包装和宣传的竞赛……”
而美国之所以选出TRUMP这样的政治生手,却就因为是他是形象包装和宣传的老手,几十年来他一直是美国社会的关注焦点之一。这背后当然有种种原因,但也说明他的个性才能非常适合这种注意力游戏。在选举越来越娱乐化和两极化的情况下,这位天才的真人秀演员就登上了华盛顿和林肯的位置,其实这正是这个体系自然的逻辑发展。
试着分析一下,号称懂王的TRUMP长期显示的毫无根据的自信,却正是美国人选举他的原因。
美国伯克利大学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便一个人后来被证实,他是过度自信、他的判断或者表现与事实不符,人们对这种人的好感,仍然会超过那些谨言慎行的人。而我们都知道,TRUMP无论是走路、握手方式还是神态语言,都会展示出极强的自信。
最著名的还是他的“全知全能”系列。他的口头禅是“没有人比我更懂某某某”(No body knows more XXX than me)。他公开说过的没有人比他更懂的事情包括:风力发电、无人机、科技、建筑、税收、基建、ISIS、银行、贸易、核武器、政治……以及新冠病毒。
在他的自信的驱使下,讲述了一个个情节简单明了的故事,在故事中只要民主党/中国/墨西哥人这些人被击败,他就可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任何接受过媒体培训的人都知道,第一条规则就是“内容要简单,傻子都能看懂”。他的简单和自信不符合现实世界,但是能够放松他的听众的神经。
可是,美国人才济济,为何没有更优秀的候选人来为国效命呢?李光耀指出的另一点是:
两党制最大的问题是,一旦落实,最优秀的人才不会选择从政。参选得冒很大风险。竞选活动会变得非常不文明,乃至卑鄙恶毒。如果你才干超群、事业有成,何必为了参选而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只赌上自己的利益,还会牵连家人。你也许宁可置身事外不趟这趟浑水,继续过着好日子。
比如说和特朗普普竞选的两任民主党候选人,前总统夫人/国务卿希拉里被起了外号 “Crooked Hillary’ 奸诈的希拉里” ,前副总统拜登 被起了外号“ SleepyCreepy Joe打瞌睡的诡异乔”',他们可都是年过七旬的世界名流,也得在竞选中接受这样的侮辱。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盖茨干嘛不去竞选总统?可是人家富豪当得好好的,何必去受这份臭气呢?最近莫名其妙已经做慈善被右翼骂得狗血淋头了。
所以李光耀感慨道:
“要在每一届大选中说服最优秀和最有承担的人挺身而出参选,是艰巨的任务。如果甲队,可能连乙队也对政治避之不及,宁可专注于其他领域。如此一来,执政的就只能是丙、丁、戊队了。”
其实李光耀对于历任美国总统的评价都不高。
福特:是一个平庸的总统,但他有很杰出的顾问,像亨利•基辛格和其他内阁部 长,所以他算是及格的。尽管他本人并不出色,他有一 支很好的团队。
吉米•卡特。对于他我说得够多了。“我的名字是吉米•卡特,我是来竞选总统的。”就这样,他当上了总统。
里根:我很尊敬他。他没有优秀的头脑,但处事合乎情理。他总是安排能人在身边,进而制定了良好的政 策。他懂得如何挑选能人,让他们为他工作。
至于TRUMP本人呢,不过是个入戏太深的真人秀演员。曾在布什政府工作的保守派人士迈克尔·格尔森(Michael Gerson)写道,TRUMP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巨大、无迹的荒原”。也即是说,他谈不上什么理想和理念,就是想要赢而言。他的特长就是运用自己参与真人秀节目的经验 来塑造对其有利的公众形象。
然而这样的人的当选,却有可能就是美国这个制度的自然发展结果。
《枪炮。钢铁和细菌》的作者戴蒙德去年夏天出了一本新书《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讨论国家遇到危机的时刻做出的应对方式,也得到了比尔盖茨的热烈推荐。
对于他的祖国美国的危机,他花了整整两章来讨论。 他觉得,大部分美国人确实都认为,美国确实正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 ,经历一场渐进式危机。美国面临的问题既包括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的内部问题,也包括国际关系等外部问题。
可是,对于危机的应对,美国的传统优势可能成为劣势。
迄今为止,美国一直是现代世界中最幸运的国家,所以问题的一部分来自于美国对其辉煌历史的傲慢。但这种传统的幸运使得美国在对自己做出评估时也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
许多美国人甚至自欺欺人,把自己国家的问题怪罪到别的国家头上,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责任。科学怀疑论在美国越发盛行,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预兆,因为科学基本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描述和理解。
在戴蒙德提出的影响一国危机处理结果的12个因素中
美国最缺乏的是向他国学习的意愿。我们不愿意以其他国家为榜样,去学习它们在应对危机时所使用的不同方法。这跟我们坚持的美国例外论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而言,我们坚信美国是与众不同的,其他国家的任何方法都不适用于我们。当然这是很荒谬的。
就这次疫情而言,美国本应该具备所谓的“后发者优势”,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总结可行的处理方法。可是呢?
而总统制/民间持枪等等,都是美国特有的制度,“美国例外说"使得很多美国人很难考虑,是否能够像其他国家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美国的总统制作为在十八世纪就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实是模仿当时欧洲国王的一个位置,只不过是选举而非世袭而已。但是随着两百多年来社会复杂度的大大提高和美国地位的重要性,这种把国家大权交给一个有个人魅力的业余者的制度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说,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增长和神经功能损失彼此竞争,所以不同专业的人往往在三十来岁的中期工作最突出。不过四五十岁还是可以保持较高的智力活动能力。
大多数美国总统首次当选的年龄在50-59,极端值是肯尼迪43和里根69 ,2008年时47的奥巴马和72的麦凯恩。当初里根已经因为年老而被诟病,但是这次的选举却是在两个七旬老人之间举行。
在社会和技术变化如此迅猛的今年,却要让这些过了十几年退休年龄的老人不断面对新问题做出实时决策,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所以,三月份《外交政策》杂志在一篇《美国能力之死》中就反思道
美国人需要反思这样一个政治体系:获得招募和奖励的都是那些最善于将自己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而正是这样一个政治体系,花费了数月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来为2020年大选做准备,却最终要让国民在三个白人老头(那时还有桑德斯)之间做出选择。就此而言,美国人应该反思:花费一整年的时间去选举一个任期四年的人是否真的有意义?事实上,其他先进的民主国家都没有采取这种方式。
而且由于美国的地位在世界上已经变得过于重要,总统的决策关系到整个世界,然而总统的言行往往只是为了讨好国内选民,眼界也往往局限于国内问题。所以当初不管尼克松还是卡特,都需要依靠欧洲出身的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来为国际政治出谋划策。
然而面对着越来越国际化的问题,从全球气候变化到疫情,需要全世界国家协调来解决,美国总统却由于个人素质缺失而无法处理。
美国的总统制度其实是个老问题了。就多年后来看,二战后的美国总统都不咋样,不过因为是第一大国的总统而带上了个人光环而已。当戴蒙德在《剧变》中讨论德国二战后的成功转型时,他不禁羡慕说
二战之后的德国总理一直保持良好的判断力。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对此深感诧异,因为在同一时代,美国却出现了好几个失败或平庸的总统。
在七十年代,面对越南战争的溃败,美国人对时任总统的质疑也曾经深入到对这个制度的质疑中去。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芭芭拉塔奇曼(《八月炮火》的作者犀利地批评总统制,
我们把太多的父亲崇拜寄托在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既制定政策,也执行政策——没有哪个国家还在使用这种制度。总统一职也无法吸纳第一流的人才了
那假如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没有总统的内阁制呢?缺点就是它不能满足美国人渴望一个父亲、一个英雄、一个超级明星的愿望。
我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在白宫设立一个礼节性的皇室家庭,或者干脆把希望放到娱乐圈,要不然,大家就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