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塞科“经济正常化”文本四问
时间:2020-10-23 来源:世界知识
   

  9月4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见证下,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科索沃“总理”霍蒂各自签署所谓“经济正常化”文本。文本的签署场面、文本性质特别是文本中多处“超纲内容”引发舆论哗然。

1.png

2020年9月4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主持下,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经济关系正常化协议签署仪式在白宫举行。

塞总统武契奇(左坐者)与科行政当局领导人霍蒂(右坐者)出席。

  首先,这是一个怎样的文本?塞科各自签署的文本名称均为“经济正常化”,但文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特朗普本人并未在任一文本上签字。可见,此文本不太符合国际协议甚至备忘录的规范,非正式特征显著。同时,在“经济正常化”文本的16个条文中,涉及经济议题的仅有九条。其余七个条文:有的与经济无关,如第六条为文凭和证书互认,第11条为宗教问题,第12条涉及失踪人口议题,第15条是国际承认与加入国际组织问题;还有的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本身无直接关联,如第14条涉及真主党问题。涉及以色列议题的第16条则是塞科各表:塞文本中提到,塞尔维亚同意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而科索沃签署的文本则表述为,科索沃与以色列“互相承认”对方。难怪不少评论表示不清楚塞科领导人在华盛顿到底签署了什么文件。

  其次,“经济正常化”文本为何引发关注?一些媒体不明就理地渲染文本签署的现场,也就是武契奇和特朗普的会面“礼仪”。诚如武契奇本人所言,他不在乎其他问题,一心想的是塞尔维亚的利益。事实上,文本令人关切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中含有大量的“超纲内容”。比如,塞方文本中含有塞同意在限期内将其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内容。另外,塞科文本中一些与经济有关的内容也值得关注。如,强调双方能源供应多元化和限制非信任5G企业,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在塞首都贝尔格莱德设立代表处以及使用美国技术和标准,等等。在美以特殊关系增强、中美博弈不断加剧、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美欧关系裂痕加深的背景下,塞方签署的文本虽然用词模糊,仍易令人产生联想。有评论称,塞此举意在表达对欧盟偏袒科索沃及入盟滞后的不满,但塞对入盟的态度及欧盟主导塞科对话的大方向不会变,塞“四支点平衡外交”(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也不会改变。

  再次,文本符合各方预期吗?虽然塞科内部对文本存有不同反响,但会晤参加者特朗普、武契奇、霍蒂都认为文本签署是塞科“关系”的历史性时刻。国际社会的分歧主要在于塞尔维亚迁馆。对于美方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在西巴尔干事务上秉持整体形势交予欧盟管控、总体安全借助北约控制、关键问题自身幕后干预的三大原则。2019年前后,美国加紧“重返”西巴尔干,不仅先后任命两位特使,而且积极开展“穿梭外交”。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亲自过问塞科关系“正常化”问题,两度致信塞科领导人,呼吁双方达成一项全面的“关系正常化”协议。从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可见,特朗普并未强求塞科双方签署一项全面的、彻底的协议。特朗普也没有实行“一边倒”政策。相反,特朗普“见好就收”,既彰显了美国的威信和能力,还获得了为其总统大选“加分”的积极效果,也考虑了塞科“关系正常化”的难处并给两方留有余地。

  最后,文本如何“收场”?2013年4月,塞科双方在欧盟主导下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该协议不仅正式和规范,在双方内部也得到承认。即便如此,协议的执行仍困难重重,特别是2018年塞科对话停滞后走向名存实亡。然而,塞科在华盛顿签署的文本既不正式,又是各表,也尚未在双方内部实现合法化,其执行前景难以预测。虽然文本中的个别条款正在得到选择性执行,但这并不涉及塞科“关系”本身。在塞坚持对科拥有主权的原则下,最受关注的第16条塞科各自涉及以色列的议题或成为“死结”,并容易滋生新的不测。

  总的看,与2013年的布鲁塞尔协议一样,华盛顿文本为塞科“关系正常化”进程提供了新推力。不同的是,美国在此进程中的作用从幕后直接走向前台。但对这一问题,欧盟和美国所采取的平衡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换句话说,若找不到一个塞科双方都能接受且妥善处理主权问题的根本方案,科索沃问题的解决仍遥遥无期。

  作者:徐凤江(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