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返回
外交部公共外交处升格办公室 凸显中国外交方向
时间:2011-04-05 来源:中广网


  半年前,“公共外交处”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几个字的变化,显示了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魏欣参赞现在的头衔是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主任”。就在半年前,她分管的这个部门还被称作“公共外交处”。


  由“公共外交处”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几个字的变化,显示了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公共外交。


  “现在部里各个层级的领导,公共外交意识都很强。作为部里此项工作的‘排头兵’,我们加班加点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40多分钟里,魏欣也不能“专心”,因为有多达8个工作电话找她。


  公共外交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包括:举办外交部公众开放日等大型公共外交活动;向国内媒体介绍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国际热点问题的主张;协调外交部部内部属单位及外交部与其他部委间的公共外交工作;负责外交部公众信息网及204个子网站建设,管理外交论坛;协调指导各驻外使领馆公共外交工作;进行公共外交调研等。


  “我们人员增加了,由原来的十一二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六七个,但工作量是成倍地增长。”她说。


  互联网时代新的外交“主战场”

  所谓公共外交,是由政府主导、面向社会公众,以传播和交流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新型外交形式。在世界越来越“平”,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相对于传统政府外交而言的公共外交,已成为各国政府提升软实力、扩大影响力的“主战场”。


  美国以及欧洲等西方国家在公共外交实践上是先行者。美国于1953年设立美国新闻署,将公共外交上升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每年公共外交方面的投入高达10亿美元法国一直以来通过宣扬其引以为豪的法兰西文化,将法语和法国的理念向全世界推介。日本也对公共外交工作投入了庞大的资源。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公共外交费用在日本外交预算中的比例都在10%以上。一些中小国家也不遗余力地推进公共外交,如挪威每年进行的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和颁发。这些公共外交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国家提升了国际地位,在外国民众中建立起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每年有1200万人次出国(出境为4600万人次),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2400万人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与外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社会聚焦中国,国内公众关注、参与外交的力度空前。可以说,今天中国发生的事往往就是世界的事,随时会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西方公众仍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存在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甚至反对的声音。面对这些现象,中国努力开展公共外交,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包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内外政策等,争取一个有利于中国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同时,还要让中国公众正确、理性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培育开放、包容、平和、理性的国民心态。


  因此,开展好公共外交直接关乎中国国际形象。据本刊记者了解,努力使中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是新形势下完善中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同时,不断推进公共外交也是践行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增进中国与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公共外交,身体力行,在出访期间通过演讲、接受媒体采访、举行记者会、与往访国民众交流等各种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政府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


  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新的时代使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诚如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所言:公共外交现在是“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