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到2012年,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模式将推广至1500亩的大莲湖区域,并与周边28公里的河道水网完成水系沟通,全面提升黄浦江水源地的水质。未来几年,大莲湖模式还将推广至淀山湖、松江、闵行等水源保护区,以及整个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切实保障上海这个2000万人特大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在“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项目支持下,WWF 于2008年11月与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南京大学等合作,启动黄浦江水源地保护项目。如今,在大莲湖核心区,形成了两个形似日月,由湖泊底泥堆砌而成的小岛。这两个小岛通过地形塑造,并集成运用10余种目前世界先进的湿地修复专利技术,利用煤渣等材料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杂质,通过滤膜将湖泊底泥中的氮磷物质缓慢释放出来,滋养水中的植物。
据负责执行本项目的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介绍,区域内种植有金鱼藻、菖蒲、芦苇、野菱等大量净水植物,每年可去除进入示范区的悬浮颗粒物83吨、总氮2300公斤、总磷290公斤。此外,示范区内还配置有丰富的动植物,构建完整的食物链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确保大莲湖示范区内活水不断。这一举措使得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区内的水质从项目实施前的四、五类提高至目前的二、三类,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标准。
该示范项目在建设期间还直接吸引当地社区的参与,促进了毗邻村落有机产业的发展。目前,在示范区种植有茭草、水芹、慈姑、荸荠、水蕹菜、莲藕等经济作物,加上生态养殖的鱼、虾、贝、蟹等水生动物,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十余万元。
WWF(中国)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表示:“两年里,经过多方努力,大莲湖湿地受损的水生态环境获得了恢复。接下来,WWF还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长效机制研究项目,探索水源地社区与受益社区之间如何通过资金转移支付的方式,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为保障上海的饮用水安全提供政策建议。”
上海青浦区负责人表示:“大莲湖开展的示范工作以及‘社区参与湿地修复’模式对于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及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发展整个淀山湖湖区的有机产业,推动建立水源地保护与区域发展双赢模式都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