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长江上游流域:有了庭院人工湿地,我们的家园更美了
时间:2011-04-03 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
    “从今以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块神奇的湿地来净化生活废水了,我们的家看起来也更美了。”李平树欣赏着自己家后院里那块美丽的人工湿地,由衷地感叹道。老李家所在的村庄叫园田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十公里处。他是在这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都项目办公室的试验项目中受益的第一户村民。而这个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净化了生活废水,同时也美化了居民家庭院里的风景。



村民们庭院里的人工湿地

神奇的湿地

  WWF成都项目办公室项目官员陈灿表示,“人工修建的湿地看上去跟一般的沼泽地或湿地没什么两样,它也能清除掉水中的沉积物和污染物,与天然湿地的功能完全相同。” 这项被命名为“庭院人工湿地建设”的新试验项目是一套综合性的灰水处理与利用系统, 不仅能对农村居民生活灰水进行净化和再利用,同时还能对居民住宅起到美化作用。目前已有不同规格的示范人工湿地被投入到试验当中,适用于单家农户、小型居民区以及较为大型的社区。

  陈灿介绍,“我们通过一条排水管收集“灰水”,即除人畜粪便以外的生活污水,并将其输送到一个庭院人工湿地。灰水在经过沉积、过滤、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分解一系列净化过程后,不仅可以被循环再利用,还能够为村民提供像肥沃的土壤这样的额外好处。而这一切都在不动声色中悄悄进行着。 表面上你只能看到池塘和一些茎叶繁茂的水生植物,但是结果却是惊人的,这块湿地确实产出了洁净的水。”

  “这些湿地植物,比如芦苇、美人蕉、凤眼兰真可以说是神奇的植物。” 她赞叹道,“这些植物有着发达的根系,可以去除和吸收水中的毒素,进而制造出微生物附着在小石块上,而水就可以通过这些微生物群和自然的化学反应过程得到净化了。”

  成都项目办公室从示范人工庭院湿地工程处得到的测试结果表明,庭院人工湿地能够去除水体中90%以上的氨、氮、总磷、COD、B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大肠杆菌。同时,这些小池塘也给村民家的院落增添了一番别样的景致。

  通过人工湿地的作用,生活灰水既多用又能美化环境,因此当地村民充分肯定了人工湿地的利用价值。当地政府以及成都项目办公室的合作伙伴如,可口可乐公司和成都市城市河流研究会等都对示范人工湿地表示好评。

快乐地生活在长江上游流域的居民们

影响显著

  庭院人工湿地项目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实施环保的保护水源方式与途径之一,旨在平衡长江上游流域这一独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需求。而由成都项目办公室实施的长江水资源综合保护项目则主要与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地球上现存的最为宝贵的生态系统之一脉脉相成。那里,岷山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包括大熊猫在内的诸多濒危物种的最后几个主要栖息地之一,还充当着保护浩瀚长江的一道分水岭,为下游超过四亿的居民调蓄珍贵的水资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江上游流域的人们离不开这条母亲河。而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项目办公室正是选择了这里作为这个项目的起点。

  陈灿说:“这个项目将对倡导建设循环节源型经济和社会提供全新的思路。” 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缺乏有效的管网系统和相应配置的污水处理厂,其灰水处理仅限于粗放的方式,如依赖土壤来排入河流。。而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碗液、洗衣粉等化学用品将会对当地河流造成面源污染,并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埋下隐患。创造出这些兼具可持续性与灰水处理能力的庭院人工湿地则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增添了一双羽翼。

长江流域美丽的湿地

社区综合水资源保护模式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项目办公室设计并实施的“庭院人工湿地建设”试验项目只是该组织于2008年发起的水资源综合保护和示范项目中的一部分。其它项目还包括河流自然功能修复,农村沼气推广、环保农耕等。在庭院人工湿地建设这个试验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他们正计划在园田村修建规模更大的庭院人工湿地。

  对于李平树来说,这些项目对他的生活影响重大。他的农舍虽然不大,却规划得井井有条。人工湿地产出的洁净水源源不断地灌溉着绿色蔬菜,而蔬菜的茎叶等又可以用来喂养那九头健康壮硕的猪,猪的粪便则被投进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可解决家里的能源需求。老李家院落里所实行的这种生产方式则是“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几十年前,这个理念在中国知道的人还不多,而如今在中国农村已经被人们逐步接受并开始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