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私人办学:没有想象中差 也不比想象中好
时间:2011-03-16 来源:
   

        本报记者 王烨/文 牛宏超/摄

  出了龙泽地铁站,在初春漫卷的风沙之中一路向北,从回龙观到天通苑的城乡结合带上,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在工厂务工的,有在市场做点小买卖的,也有开黑车的,他们的孩子也跟随他们迁来此地,众多私人开办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应运而生。

  然而,经过2006年的清理之后,这里的打工子弟学校已经由当初的几十所下降到十几所,这些现存的打工子弟学校生存状况究竟如何,未来又面临何种窘境?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穷人办教育

  向上学校创建于1998年,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在昌平地区算是一所老牌的打工子弟学校。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向上学校,不熟悉这里的人找起来却并不容易,穿过城北回龙观交易市场之后,七拐八绕,终于在一条窄巷子里找到了向上学校的大门。

  学校正是课间时间,孩子们正在院子里嬉戏、玩闹,有老师在旁边看着。向上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校长李润军告诉记者,学校共有800多名学生,其中小学有700人左右,中学有100多人。“小升初还好,基本都能顺利升学,初三毕业后流失的学生就很多了。”

  “学生的家长都是居住在周边的外来打工人员,有去工厂做工的,也有做点小买卖的,挣得少的有一两千块钱的,挣得多的有三四千块钱的,公立学校去不了,孩子们总得有个读书的地方。”

  李润军是河北张家口人,来北京之前在交通部门上班,他的妻子是一名民办教师。1998年,李润军和妻子从老家拎着课本来回龙观,一起创办了向上学校,他把创办打工子弟学校戏称为“穷人搞教育,比打工强点”。

  李润军告诉记者,打工子弟学校一般都是私人办学,政府没有任何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至今自己还欠着银行200多万的贷款。

  “一进校门的那栋砖红色的小楼,是2010年学校自己建的,去年年底刚刚完工,光是盖这栋楼就花了100多万,都是跟老家银行贷的款。”此外,学校每年的地皮租金为15万,学校有教师30多人,每人每月的平均工资为1100多元,全年教师的工资支出大概要将近40万。

  向上学校的全部经费就是依靠学生学费,小学生每人每学期的学费为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期的学费为900元。李润军专门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学校每年的学费收入为约为100万,扣掉房租、教师工资、水电、取暖以及日常设备更新的费用,每年大概能盈余十来万。并不是有些人传说的年入几十万,但也不至于每年亏本经营。

  李润军坦言,个人办打工子弟学校每年还是有盈余的,比给别人打工强点。“要想办教育,首先得生存,每年赔上十来万,谁也不干,我向来都说实话,昌平区的打工子弟学校经营状况应该都差不多。”

  在距离向上学校两三公里的新龙学校,李润军的话得到了证实。与向上学校相似,新龙学校2002年建校,在昌平区同样是一家口碑比较好的老牌打工子弟学校。

  新龙学校分为小学和初中,共有学生900多人,以小学生为主,初中生只有60人左右。“初中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没有九年级,我们一般都会建议学生回老家上九年级,这样对以后高考比较好。”新龙学校校长宗宝平介绍说。

  新龙学校小学生每人每学期的学费为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期的学费比向上学校便宜30元,为870元每学期。与向上不同的是,新龙的校舍不是自建房,而是连带地皮一起租赁,每年租金合计20万元。

  新龙学校有教师33人,每年教师工资支出约为30万到40万之间,扣除租金、水电等费用,每年的盈余也有五六万元。

  资助不多 检查不少

  打工子弟学校属于个人办学,学校性质与公立学校不同,虽然也是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但是这些打工子弟学校不能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2005年,向上学校在昌平区教委注册,获得了合法身份,但是也并没有带来多少好处。

  李润军告诉记者,对于向上学校而言,所有的办学经费必须自己筹集,昌平区教委没有任何额外的办学补助,倒是每次的消防检查、卫生检查打工子弟学校成了“重点关照对象”。“虽然心理上有点别扭,但我们都知道是为了学生好,每次都会积极配合”

  在新龙学校的门卫室里,记者看到,这里不光有防爆叉,还有电子监控,学校的每个角落在监控室内都能看到实时录像。据宗宝平介绍,监控安装不是强制的,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虽然经费紧张,学校还是挤出钱买了监控。

  除了没有政府的补助,其他的企业捐赠和基金会资助也很少见。记者到访向上学校时,李润军正准备去附近的一家公立学校,接收对方捐赠的一批淘汰下来的桌椅。

  李润军告诉记者,虽然桌椅是淘汰下来的,但是他也很开高兴,因为学校收到的捐赠并不多。下周一还有一家眼镜公司来给学生免费检查视力,还会捐给学生30副眼镜,李润军希望记者能来,帮着宣传宣传。

  在李润军的办公室一角,摆放着一个小书架,上面摆放了大约有100本崭新的图书。记者问李润军,是不是有企业给学校捐赠了图书室,李润军显得有点哭笑不得。

  “不是图书室,是一个公司总共捐了100多本书,希望学校开辟出一间教室专门存放,要是那样我们还得专门派个老师管理,实在是不值得,就放在办公室了,学生借阅也方便。”

  李润军说,图书捐赠当天捐赠方开来了4辆宝马车,场面搞得还挺热闹,只是结果实在是有点让人尴尬。“我做人比较低调,不愿意到外面去求企业,我也知道有些企业对外捐赠的动机不是那么单纯,我不是很喜欢。”

  与向上学校相比,新龙学校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要更充分一些,但也主要是接收一些实物捐赠,学校接受的实物捐赠包括附近的航天二院捐赠的书籍和去年11月由王雪莲基金捐赠的40吨过冬煤炭。

  直接的资金捐赠比较少,唯一的一笔是2007年学校面临资金困难,濒临关停,由苏宁电器捐赠的一笔将近17万的款项,当时的确是解了新龙学校的燃眉之急。

  教师流动也一直是打工子弟学校的闹心事儿。虽然目前向上学校的教师队伍比较稳定,但是每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很难留住人,也不可能招到素质更高的老师。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月工资普遍在1100元到1500元左右。记者了解到的工资最高的学校是位于天通苑附近的新源学校,据校长徐树国介绍,该校教师的月工资平均在1500元到1700元之间。

  “别的还好说,最怕拆迁”

  除了以上列举的种种困难,最令打工子弟学校崩溃的就是拆迁。打工子弟学校绝大多数位于城乡结合地带,也正是拆迁的密集规划带,往往是一个地方待不上一年半载,就面临拆迁的困局,得到的赔偿款很难弥补投入的损失,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

  据记者了解,向上学校因为拆迁损失了一百多万,新龙学校更是命途多舛,饱受拆迁之苦的受害者,2007年曾经一度因为拆迁濒于破产,在社会上轰动一时。

  2002年,宗宝平和爱人一起创办了新龙学校。那时候,在朋友的建议下,宗宝平租下了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城北市场的一处平房。当时他觉得城北市场租金合理(一年10万元)、有现成的房子,就和房东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期限是20年。但合同也注明,若市场方有规划需要,新龙学校须无条件搬出市场。

  学校建成后,第一次招生只有70多名学生。但随后校舍不断扩建,学生也逐渐增多,最多的时候从学前班到初中,学生达到了800名,教师有近40名。汇集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打工子弟。

  然而,到2007年7月份,新龙学校的命运陡然改变。7月初,回龙观城北市场决定对市场进行规划整理,按照合同规定,新龙学校必须无条件搬出市场。7月18日开始,新龙学校被拆除,800多名学生面临失学危险。

  时间紧张,趁着暑假,宗宝平开始焦急地寻找新校址,匆匆忙忙地将校址敲定在回龙观相邻的沙河镇七里渠工业园区,租金十万元。宗宝平开始在荒地上建房,教室、食堂共十几间简易房很快建成。8月28日,新学校开学,总共有400多名学生。

  9月初,房东催要租金,但宗宝平已经将40余万元现金投在校舍的建设上,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宗宝平回老家筹款失败,只好向昌平区教委递交报告,申请关停学校。

  新龙学校的400多名学生面临分流,学生和家长强烈抗议分流。昌平区教委出于支持打工子弟学校的目的,破例为新龙学校借款10万元交租金。但是,其后期的工程尾款78300元、供暖设施款项仍无着落。幸运的是,新龙学校最终得到了苏宁电器一笔16万多元的捐赠,用于学校支付工程尾款和供暖安装费用。

  好景不长,2008年暑假,刚刚稳定下来的新龙学校再次拆迁,宗宝平只能带着老师和学生再次搬家,“这次拆迁损失了七八十万”。

  然而,就在距离2008年的搬迁还不到一年半,损失七八十万的阴影尚未散去之时,宗宝平又听到学校面临拆迁的消息,有说马上要拆的,也有说还能熬上一年的。

  看着刚刚有些模样的学校,宗宝平的眼睛有些失神。“现在的地儿这么不好找,真要再拆,以后学校怎么样谁也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