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公共外交讲坛(第五期)周晓沛《聚焦俄罗斯》下
时间:2011-11-22 来源:公共外交网
公共外交讲坛(第五期)周晓沛《聚焦俄罗斯》下
   

5f265410235e2f4afc87570587768968.jpg

周晓沛 《聚焦俄罗斯》 
 

主讲嘉宾:周晓沛



    今天很高兴到《公共外交网》与网友进行交流、互动。我也想引用一句MODEN的话,叫“聚焦”俄罗斯。
    一、如何看俄罗斯?
    关于如何看待俄罗斯的问题,恐怕很难都能讲得一清二楚。苏联解体己经过去20年了,但其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迄今国际上众说纷纭,国内学者也仍莫衷一是。这本身也足以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法国总统萨科齐上任不久访俄时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普京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19世纪俄国诗人秋特切夫的一段名言:“умом россию не понять。。。 в россию можно только верить”。意思是俄罗斯不可理喻,难以用常规度量;俄罗斯别具一格,对它你只能信服。可现实中的俄罗斯却相当高调,有时又令国际社会难以置信。
    在西方媒体舆论中,俄罗斯被描绘成“街上乱窜、四处吼叫的熊”。这是俄罗斯官方谈到要改变国际形象时自己这样说的。俄罗斯人在中国一些老百姓的眼中,昔日“老大哥”风光不再,似乎只是在秀水街疯狂采购的小商贩、北戴河海滩晒浴的“老毛子”。近年来,到北戴河旅游度假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甚至北戴河街边商店的名字都写着俄文。在俄罗斯一些民众看来,中国人要么是在莫斯科街头摆地摊的“小倒爷”,要么是在远东神出鬼没的“非法移民”。因为在俄罗斯有很多中国人,他们在那里打工、做生意。这些人的自身素质不一定都高,经常倒卖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加之非法滞留,这就给俄罗斯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俄罗斯是一个“巨无霸”。横跨欧亚两洲,约170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万公里,有9个时区,西端加里宁格勒的人刚上班,东端堪察加半岛早已下班回家。到西伯利亚后,你才知道什么叫“地大物博”。坐火车好几天都是看不到头的原始森林,自然矿产资源富得流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均占世界总储量30%。仅贝加尔湖的淡水,可供全球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被称为“世界之井”。有人开玩笑说,“后石油”时代,俄罗斯人靠卖水也能自救。
    俄罗斯被称为是一个“诗与剑”的民族。东西方文化交融,既有诗人般的激情、浪漫,又有斯拉夫人的豪放、粗野。俄罗斯两位伟大的诗人普西金、莱蒙托夫都是因为爱情决斗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19世纪的别尔加耶夫在《俄罗斯的命运》中写道:德国是欧洲的男人,俄罗斯是欧洲的女人。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这似乎生动勾画了其民族的矛盾性格。
    俄罗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世界级的科学家、大文豪、音乐天才不胜枚举。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普希金的《叶甫根尼•奧湼金》、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我们这一代人都记得保尔的这段闪光格言,这也是我外交人生的座右铭。
    1998年,我在乌克兰当大使的时候,刚好国内有个摄制组到乌克兰拍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电视连续剧。全部演员选的都是乌克兰人,因为小说讲的故事就发生在乌克兰。我出席了该剧开机的新闻发布会,并用俄文背诵了保尔的那段名言,赢得场下热烈的掌声。我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巨著,虽已过去许多年,但至今仍畅销不衰。为什么?这是因为保尔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英雄精神教育了我们,并且不断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第二天,当地的报纸做了报道,还刊登了我与扮演保尔的演员在一起的大幅照片,新闻标题是:“保尔回来了!”当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国内播出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世界近代史上,记载着两大辉煌:一是1812年俄军大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二是1945年苏军一举灭掉了希特勒法西斯。他们靠的是什么?据说,主要是因为俄罗斯人具有战胜侵略者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俄罗斯人性格豪爽,重感情。举个例子,几十年前我在使馆工作时认识的一位俄罗斯朋友出任总统特使,到北京出差时专门打电话邀请当年共事过的老友聚餐。我们8位老大使一起重聚,共叙友谊,大家都很激动。对方还提议,成立“老朋友俱乐部”,以后定期在北京聚会。我们都早已退休没用了,但人家依然想着我们,这种情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记得在俄罗斯工作时,我国家领导人去访问时,同样不忘当年的老朋友,请他们到宾馆或使馆做客。有一次,因为时间匆忙来不及,便让我们代他去拜访老友,转达问候。结果发现,主人家的书房墙上仍挂着50年代他们在工厂工作时的合影老照片,以及分别时赠送的杭州西湖织锦画。我在乌克兰工作时也经常拜访当地的民众,他们通常都要首先展示50年代中国留学生送给他们的钢笔、毛巾、明信片等。他们不舍得用,都完好的保留至今。这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礼物,保留的更是一份珍贵的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俄罗斯人爱喝酒,而且是“海量”。公元十世纪,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说:“喝酒是罗斯人的天生嗜好,没有这种乐趣,就无法生存。”卫国战争期间,为提高战斗力,斯大林特批每天给前线野战部队每人派发伏特加100克,后又把打胜仗的定量增为200克。有历史学家称,他们是“靠伏特加和喀秋莎火箭炮打赢了战争”。现在俄罗斯人均饮酒量18升,全球排名第一。按联合国的标准,人均饮酒量不能高于8升。俄罗斯的领导人也几次想禁酒,但“几度禁酒几度醉”,始终禁不下来。俄罗斯人口呈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喝酒过度。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不仅使俄罗斯人嗜酒成性,也磨练了他们的耐性。俄罗斯人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勇敢、冒险的性格,接受文化艺术熏陶。据统计,俄罗斯家庭平均钢琴拥有量世界第一,家庭藏书率和国民阅读率最高。当然,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不少负面的新问题。但俄罗斯整体民族素质依然较高,不要轻易低估这个伟大的民族。
    有人形容俄罗斯是“军事大国、资源大国、科技大国、人才大国”。战后50、6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很快,军事实力与美国平起平坐,但轻工业、农业落后;70年代社会停滞,后期经济开始下滑;80年代中期乱了,最终导致“亡党亡国”。历经苏联解体磨难之后,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又重新崛起(连续8年经济增长率为7%,2008年人均GDP达一万多美元)。俄罗斯外交上呈強硬务实态势,维护自身民族利益,力图重振大国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冲击不小。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能源价格回升,俄经济复兴势头明显(2010年经济增长4%)。俄罗斯政府提出调整传统经济结构,实现全面现代化,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2020年前进入世界5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谋求崛起的势头不会逆转,国内政局可望保持稳定。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怎么回事?
    近20年来,中俄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今年是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周年,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0周年。当今世界上,各国之间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各种伙伴关系,但称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唯有中俄一家。
    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时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的。访问之前,双方商谈好了两国元首拟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的文本。在来华途中的专机上,叶利钦看了这个文件,称内容没有什么突破,还不能真正反映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亲自将原来表述的“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改为“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修改,不仅简洁明了,更突出了平等信任,而且强调了战略关系。在当时的背景下,讲两国战略合作还比较敏感,俄方曾担心中方不一定会接受。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见面时说:你在飞机上修改声明稿,我对你工作认真的态度和高效表示赞赏。我也在积极工作,收到你的修改意见时正在开会,马上就表示同意。以上就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出处。
    中俄之间为什么要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究竟包括哪些内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前景到底如何?要搞清这些问题,有必要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演变历史及其发展轨迹。
    迄今,中俄关系只有20年,而中苏关系却有42年的历史。苏联解体后,鉴于我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因此中俄之间不存在重新建交的问题。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当天,我政府代表团即飞抵莫斯科访问,双方商谈签署了会谈纪要。俄方承诺原中苏之间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重申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确认将驻苏大使改为驻俄大使,就顺利解决了中俄关系的继承问题。两国的建交日期依然是1949年10月2日。因此,看中俄关系,不能不谈中苏关系。
    众所周知,中苏两国关系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而中苏关系从上世纪50年代起,十年友好结盟,十年关系恶化,十年对立为敌,十年缓和改善。我在《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一书中详细讲述了这个复杂过程。大家可能听说过柯西金给毛泽东打电话被挂断的事吧!1969年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后,中苏两国关系空前紧张。柯西金想直接与毛泽东主席通电话,中南海的女话务员却把政府专线电话挂断,而且骂了他一通,说“苏修头子不配和我们的伟大领袖通话!”
    有意思的是,最近不少网民对此事进行了热议。许多人都对这位话务员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说她太“牛”了,应该受到“处分”。对于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那时中苏关系的敌对情绪确实匪夷所思。
    珍宝岛事件后,学校组织到苏联驻华使馆门前游行抗议。当时我正在北大读书,我们一路上高喊“打倒苏修”、“打倒新沙皇”、“打倒勃列日涅夫”、“打倒柯西金”的口号。我清楚地记得,在使馆门前的“反修路”两旁,张贴着“绞死勃列日涅夫”、“油炸柯西金”的醒目标语,而且名字上都打了大红叉这就是当时的实情。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接线员,未经请示就擅自拒接电话是不对的。正因如此,毛主席获悉后批评说:“电话是打给我的,怎么不报告就拒绝了?”
    关于柯西金与毛泽东通话遭拒的某些细节,俄罗斯方面也有类似披露。时任柯西金翻译的顾达寿在回忆录《我在中国的生涯》中这样写道: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让他接通北京的电话,说要直接与毛泽东通话。莫斯科与北京的专线电话接通后,中方接线员小姐生硬地说了一句:“我不能给你接通这样的电话”,就将电话挂断了。应柯西金的要求,他接连拨了四次电话,都被挂断,而且很不礼貌地说:“我们的毛主席坚决不与苏修坏蛋柯西金通话”。作者称,他清楚地听见了对方说的“坏蛋”这个中国人用来骂人的词,但他没有如实向柯西金翻译。
    我还想讲一个上世纪赞颂中苏友谊的歌词作者命运沉浮的故事,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缩影。《莫斯科-北京》创作于1949年12月,正值中苏两国关系处于高潮时期。毛泽东到莫斯科访问的消息引起苏联举国轰动。在这种激情的感染下,一位名叫米•维尔什宁的被流放西伯利亚的诗人写下了“苏中人民永远是兄弟”的不朽名句。据说,斯大林很喜欢这首歌。毛泽东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已乘火车返回北京,他想亲自见一下歌词作者,而那时维尔什宁因遭人诬告还是苏维埃政权的“异己分子”。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苏联军事法庭很快撤销了对其所有指控,并被安排到苏中友协工作。从此,维尔什宁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一名普通作家迅速高升至苏联外交部长助理。然而,随着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莫斯科-北京》这首歌曲也渐渐被人淡忘,维尔什宁个人处境也越来越艰难,再次沦为一名普通的诗人。更倒霉的是,他的诗作再也没有人敢发表了。在80年代初的一个寒冬里,穷困潦倒的维尔什宁惨死在野外雪地上。这位在政治风云中大起大落的苏联诗人,哪里知道两国关系的“寒冬”过后会再度“回暖”?!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与邓小平举行了高级会晤。双方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使我们认识到,无论是结盟,还是对抗,都是不成功的,中苏关系还是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这样,两国之间就建立起了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关系,更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那种敌对关系,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相互睦邻友好的正常国家关系。
    正常化后不久,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和两国国内情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平同志指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从容地同它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争论。”这个方针很重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苏高级会晤确定的两国关系基本原则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成为建立新型中俄关系的基础。
    从1992年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开始,中俄两国领导人进行定期互访。通过直接接触,增加了相互了解,消除了彼此隔阂。从中俄双方重新承认“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确认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直至宣布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年内两国关系接连上了三个重要台阶,真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自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的15年中,两国关系实现了两次平稳过渡。第一次过渡是,普京接替叶利钦出任总统。双方重申,中俄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把“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下的两国边界问题。第二次过渡是梅德韦杰夫接替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仅半个月,就到中国进行承前启后、面向未来的重要访问,双方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双方强调,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加强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扩大和深化人文领域合作对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现又面临着中俄关系的第三次过渡。我坚信,这肯定又将是一次平稳而顺利的过渡。
    当然,中俄关系发展过程中难免也出现一些问题,包括相互认知有差异、贸易摩擦不断等。现在双边贸易额为600多亿美元,双方规划2015年前达1000亿美元,2020年前到2000亿美元。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并不轻松,思想观念需要创新。经济合作必须进入结构转型和战略升级的新阶段,还需切实加强民间人文友好工作,这非常重要。要加强两国年轻人的文化交流,以此扩大两国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这也是我今天愿意走进《公共外交讲坛》,与网友们进行交流互动的原因之一。
    当前,国际力量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发生演变,国际局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俄罗斯是我国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双方都意义重大。随着形势的变化,双方战略协作的内涵还会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最成熟、最有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确实来之不易,非常值得珍惜。
    总之,立足于“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中俄两大邻国关系前景看好。主要是继续加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密切国际协作,扩大社会基础。互利才能持久,双赢才能得人心。所以,我们务必要争取互利共赢,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现场回答网友提问:
    1、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年度会议上,说总理普京应该成为统一俄罗斯党在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的候选人。这件事被网友们笑称为俄罗斯“二人转”,请问周大使怎么看此事?
    这个网友是很有水平的,问题提得好,比喻也颇有意思。最近几天,国际上都在聚焦俄罗斯,都在关注俄罗斯大选,有各种各样的评论。西方媒体发表了不少负面看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尊重俄罗斯人民自己的选择。
    作为俄罗斯的友好邻邦,对其国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无须着急上火,更不要跟风炒作。我送给大家两句话:一是静观其变,二是乐观其成。从“梅普组合”过渡到“普梅重组”,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独特现象,却又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9月24日,梅德韦杰夫在提议普京竞选总统的讲话中说: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早已就此达成协议。这证明,早在几年前,他们二人已经就未来政治安排达成了“君子协议”。顺便说一下,三年多之前我就听说过他们之间有类似协议。
    我还要补充一点重要情况。梅德韦杰夫上任不久,就提议从下一届起将总统任期延长为6年,并得到议会的赞同。以前每届总统任期是4年,现改为6年,这是不言而喻的,显然是为普京再度出马埋下伏笔。
    我想强调一点,无论是普京,还是梅德韦杰夫,他们都高度重视对华关系,都为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做出重大贡献。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无论谁当领导人都不会改变,因为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我想,如不出意外,“二人转”的戏会越唱越好。当然,在这过程中,可能伴随一些摩擦和分歧。这也是正常现象。
    2、我想问,近年来中俄边境贸易屡屡触礁,甚至抵制中国商品,您能谈谈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在俄罗斯工作。那时苏联刚解体,从边贸开始,两国贸易搞得红红火火。说起“假冒伪劣”商品,不能光指责我们,因为其中不少“倒爷”就是俄罗斯人自己。当时,俄国内经济困难,商品短缺,我们的一些商人确实发财了。但是,随着俄罗斯的经济恢复发展,质量要求提高了,管理方面也更严了。你刚才讲的“屡屡触礁”,确实如此。我们有的商店货物被查抄,除了俄方原因外,有些商品质量不过关,包括儿童用品有毒等也确是问题,双方都需要进行整顿。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有些商贩搞的是“灰色清关”、 “包机、包税”之类,私下花钱不少,但没有正式关税发票。这也是双方的问题,再继续这样下去不行。个人认为,持续了20年的“灰色清关”和假冒伪劣商品贸易已经走到尽头了,应尽早转入规范化的正常国际贸易轨道。据告,我们两国政府已经着手把“灰色清关”改成“白色清关”。
    最近,我遇到搞物流的一个熟人,打听“白色清关”的情况。得知问题依然不少,这里面的根子是腐败问题。但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贸易会逐步走向规范化。只有合法经营,我公民在国外的正当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我们和俄罗斯经济往来最密切是哪个领域,中国人去俄罗斯投资做生意,你有什么建议吗?
    经济往来最密切的还是双边贸易。去年我们两国的贸易额是580亿美元,今年可能超过700亿。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能源、资源产品,向其出口的是轻工、纺织、电子产品等。近年我们的机电产品比重增加,俄方也特别希望能够增加其机电产品的出口。
    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本来是强项,现在比例才占百分之一,我们也表示支持。双方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并成立了相应机制,但遗憾的是进展缓慢。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我们双方共同努力的重点方向是上大型项目,包括高科技合作。
    至于刚才提到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做贸易来看,首先要身份合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去俄罗斯打工的人,不少办的是旅游签证,这是不合法的。其次,渠道要规范。不要再走“灰色清关”的老路,可能麻烦一些,但这样相对安全。此外,伙伴要可靠。据了解,好多都是通过老乡或熟人介绍,有时候是自己人坑害自己。这方面,我们的商务部和驻外大使馆,包括俄罗斯驻华使馆商务代表处,都可以提供可靠的相关信息。最后,商品要上档。我想,保证质量就是讲诚信,这比什么都重要。
    记得有位同志开玩笑讲过,“假冒可以,伪劣不行!”此话有点道理,伪劣商品既害人、又害己。我觉得,如果你去俄罗斯做生意,投资也好,听听我的建议或者称“温馨提示”,可能会有所帮助。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到海外无论做什么事,除了赚钱外,都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要为祖国增光,至少不去做败坏声誉的事。
    我们中国人“走出去”,并非“非法移民”,而是正当做生意。尤其是投资,俄罗斯是欢迎的,包括莫斯科郊区高科技园、远东和西伯利亚,都欢迎外商去投资。一句话,我们两国不只是政治关系好,最后落脚点还是要拓宽互利的经济合作,给两国人民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4、请问俄罗斯有哪些值得一游的地方?
    关于俄罗斯旅游,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2012到2013年,两国将互办“旅游年”,这是成功互办“国家年”之后的一个新举措。俄罗斯不仅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确实有很多值得游览参观的地方。
    莫斯科有举世闻名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饮誉全球的大剧院、名声显赫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等名胜古迹。还有一个叫新圣女公墓的,实际上是名人荟萃的露天雕塑博物馆。赫鲁晓夫也埋葬在那个地方,我专门去看过。其大理石墓碑一半白、一半黑,墓前还有鲜花。赫鲁晓夫在中国人心目中很坏,我问为什么白黑相半?当地人解释说,这意味着他“功过对半”。还有客死他乡的王明墓,也是可以一看的。
    至于涅瓦河上的明珠——圣彼得堡,那是非去不可的。我女儿曾去过,她参观后很有感慨,说“冬宫博物馆不见得比巴黎的卢浮宫差”。所以,我建议网友们以后争取有机会去一趟俄罗斯,最好坐火车去,沿途领略一下西伯利亚的自然风光,体验一下什么叫地大物博。
    我希望你们利用中俄旅游年这个大好时光,尽情去俄罗斯“潚洒走一回”,并且通过实地接触,更多地了解俄国和俄罗斯人。顺便做点民间友好工作,也算是不虛此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