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公共外交讲坛(第二十期)施燕华《法国:文化盛宴》下
时间:2012-05-16 来源:公共外交网
公共外交讲坛(第二十期)施燕华《法国:文化盛宴》下
   

2da27ff05da0f4c35b4981c06300fadb.png

法国:文化盛宴

主讲人:施燕华


    法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如今法国已成为很多出去看世界的人的首选旅游目的地,而且我们大多是从文学和艺术上开始了解法国的,法国有雨果、巴尔扎克,有抽象派画家莫奈。这些我的主题就是“法国——文化盛宴”。
    法国的领土面积是55万平方公里,比我国四川省大一些,人口约6000万,百分之八十多的民众都信仰天主教。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土呈六边形,三边靠海,紧靠大西洋、地中海。在地中海和南太平洋还有自己的海外省,分22个大区,共96个省,这是拿破仑时期划分的,划分的原则是所有省的面积都要差不多,所有省的省会要骑着马一天之内能走个来回,各省的名字都是用山河河流命名的。之所以要把每个省划分得这么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所有大区和省都有议会,掌权的是议会主席,区长、省长是法国内政部任命的,其职责是了解当地的情况,监督是否执行中央政策,为省和区要求预算多一点,做点工程等等。
    我在法国工作和生活了五年时间,在我的印象里法国是文化大国、思想大国、精品大国、美食大国,我就想从这四方面来讲。

    文化大国
    法国人非常注重文化,很有历史,我们可以从巴黎的一条街看。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大家都知道,总长1888米。这条大道分成两段,大多数去巴黎旅游的,是看到的东边商业比较繁华的地段。我从西边的协和广场讲起。协和广场是在路易十五时期,也就是在18世纪的时候建立的。那时候路易十五是昏君,生了一场病后,就建起了这个广场,并且要立自己的像。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地方成为了路易十六的葬身之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革命派把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送上了断头台。当时血流成渠,连鸟都不敢停留。路易十六夫妇上断头台的地方就是现在的KIO饭店,在那里你会看见一个黑色的牌子,上面会写着“法国巴黎”,凡是历史遗迹都会有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某年某月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人处处感到历史的存在。大革命之后路易十五的像也推到了。
    到了菲利浦时期,他为了社会安定,把自由女神的像弄掉了,从埃及运来一个碑——方尖碑,然后把广场的名字改成协和广场,就是和谐和平的意思。现在在协和广场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从协和广场再往东主要是以森林为主,以前是王侯的散步大道。另一半的香榭丽舍大街非常繁华,建筑很有意思,什么时候去都一样的。我70年代去过,现在我基本每年都去一次,但都觉得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巴黎的市政建设是19世纪的时候开始形成规范,经过改造,现在105平方公里之内的是没有高楼的,全部是不超过20米的楼房,很和谐地在一个水平线上,但仔细看还是有差别的。这些楼房上有很多雕塑,大多来自希腊神话的故事,,香榭丽舍本来就是希腊文,他的名字本来是神仙安神之地,用我们中国的话是阴间,但是法国人不避讳,意思就是说王侯安宁的地方。为我们翻译成香榭丽舍,那就归功于中国的诗人徐志摩。2003年巴黎的新市长提出要打破不准在巴黎市内建高楼的规矩,结果群起而攻之,可见法国人对城市的风貌是非常关心的,现在有香榭丽舍大街委员会,主要功能是维护以前的建筑,维护这条大街高品位的文化。
    但是历史总是要发展的,在城市逐渐工业化,越来越繁华后,巴黎到处都是广告,很难看。后来法国人创新,做了好多可以转的广告,所以法国各种各样的小广告没有了,大家还觉得非常有意思。一直到现在,从19世纪中期延续下来的建设风格依然保存得很好。香榭丽舍大街能一直保持高品位,和管理者的思想有关,但是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巴黎人更是息息相关,这对中国人是有启示的。
    大家到巴黎后,除了香榭丽舍大街,最想看的就是卢浮宫,不管多么拥挤还是想去。卢浮宫网上有很多介绍,但是卢浮宫外面广场的玻璃金字塔不是本身有的,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金字塔”,是华裔美国人贝宁在去招标的时候参加竞标,竞争过程中得胜了,结果好多巴黎人骂声不绝于耳,都反对。只有法国总统伊特朗是赞成的,卢浮宫的馆长也是赞成的,他最初设计的金字塔是把卢浮宫的四个楼在地底下连在一起,而且还保留了很多空间,使得原来卢浮宫的雕塑有地方放。结果反对的声音很大。后来我曾经有机会和贝宁吃饭,问起这个事情,他说85、86年的时候反对声音很大,他在巴黎街上走的时候,都担心有市民朝他扔鸡蛋、西红柿。后一任的巴黎市长希拉克上台后,他请希拉克去看。他转了一圈没说话,最后说“还不错”,贝宁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就这样建成了我们所谓的玻璃金字塔。当时贝宁说这是一块漂亮的钻石,反对的人们说是假钻石,现在看这的确是个非常美的艺术创作,还很实用。而且已经被法国人接受。
    法国的文化之所以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因为在文学、美术和建筑方面都有特点,并创造了很多流派。从启蒙主义到浪漫主义、存在主义等,历史上很多流派都是从法国出来的。到欧洲我们会看到很多哥特式教堂,哥特式的鼻祖就是法国人,巴黎圣母院是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位于巴黎的郊区的圣德尼教堂也是哥特式,分东西向,中间很高,显得通天,能够和上帝对话,教堂里的玻璃是彩色的,大部分是玫瑰图案。最初这个建筑出来后很多人觉得很怪诞,意大利人起的名字就是哥特式,哥特式是贬义词,但是现在哥特式建筑成了建筑史的一个里程碑,是法国人创造的。
    凯旋门、埃菲尔特塔等,大家都可以了解,但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去看,这在一般旅行社的日程里是不会安排的,叫先贤祠,是安葬巴黎有名的人的墓地,虽然是墓地,但是我觉得很震撼。先贤祠以前是个教堂,后来改建在底下挖了很多的墓穴,决定把法国历史上重要的人装进去。现在总共安防有73个人,只有11个是政治家,所有人都是对法国有独特贡献的,主要标准就是要对法兰西精神、对法国思想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说雨果就葬在里面。雨果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牌子上没写这些,而是反对拿破仑称帝,后来不要求特赦,这是思想的精神反对王朝的复辟。但是写《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没有被放进去,我问过导游问什么,他们说是因为巴尔扎克没有行动,只是写了些小说。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伏尔泰(1694-1778)与卢梭(1712-1778),他们作为法兰西的伟人,各自的伟大显然毫无疑问。然而,众所周知,伏尔泰与卢梭生前却是冤家对头,互相仇视,互相攻击,至死不休。两人对许多问题的观点也针锋相对,经常展开激烈争论。伏尔泰的政治思想始终是保守的,他寄希望于开明君主,主张君主立宪制。他并不像卢梭那样反对人类的不平等,认为不平等是社会的正常合理现象。卢梭认为,人民是至高无上的,不应该让所谓的统治者行使最高权力,而为使人们摆脱不幸,就必须推翻专制制度,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政体,也就是民主共和的政体。在对社会制度的批评上,伏尔泰更富有理性,而卢梭显然带有很大的任性成分。对待人类社会的发展,伏尔泰更倾向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高,而卢梭则更崇尚充满野性的自然。文学趣味上伏尔泰属于古典主义,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却又惊人地大胆。而卢梭则属于自然的赞美者,文字中更多地透出一种浪漫的格调,无怪乎后人把他视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他们俩共同活动于史称“启蒙时代”的十八世纪的法国,死于同一年,死后又先后被请进先贤祠,棺木相距仅只咫尺,我觉得很纳闷,活着的时候经常打架,死了为什么放在一起呢?馆长说你不懂了,这就是法兰西文化“我们法国人喜欢把矛盾的方面放在一起,有了对比就更加了解。”我不得不佩服法兰西精神,法国的一位朋友和我说,这里是法国精神的体现,法国的总统有时候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这里朝拜。
    另外,法国人重视法国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就是语言。法语一直被认为是非常美丽的,从17、18世纪的时候,就建立了法兰西学院,专门维护标准的法语。发展到如今,新的词汇很多,比如新技术的发明需要创造性的语言,你怎么变成法语,还是直接意译?每年都要有法兰西学院的人确定,然后发布,他们的领导人出去,也是一定要讲法语,有一次法国的部长出去讲了英语,回来惹了骂声一片。我个人认为他可能是图方便就讲英语了,但是可以看到法兰西人民对自己语言的维护。现在我们的语言中加进去的英文的字很多很多,好多人都不懂,报纸上有很多,给知识分子看都未必能懂,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很重视,我说补丁,PK,PMI,这些东西老百姓能懂吗?我觉得法国人为保护母语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而且规定所有的媒体都要按照试听委员会的要求,合资企业发通告都必须用法语,不然就不符合法律规定。
    暑假的时候,很多西方国家首都人都很少,政府机关也只有值班的。为什么他们对放假这么重视?他们说放假不只是休息,而是充电。总统可能都去海边住着,一方面是休息,一方面是看书。法国人很喜欢读书,看现代的精神理论,政治方面的评论,还有的看文学小说。我在法国的时候,外交部长当总理了,他本来就是诗人,研究拿破仑并写了一本拿破仑政变,他就是一方面搞政治,一方面还能写书。

    思想大国
    法国是思想大国,并在人类的发展当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8世纪有个法国人叫孟德斯鸠,花了20年研究出来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到现在,很多国家还是执行这样一个政体,最早是在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后政体基本上就按照三权分立,这可以防止很多的弊端。
    还有一个人就是拿破仑。我们最熟悉的事情是拿破仑在在整个欧洲打,但是拿破仑期间,他还做了很多事情,他写了运用法律的形式,把公民的居住权、财产权弄的清清楚楚。到了今天,欧洲大陆的国家,包括日本还是应用这本书的理论,连拿破仑自己都说,“我真正的光荣并不是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抹掉了所有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不会被忘却,那就是我的《民法典》”。看来他对《民法典》还是非常注意的。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提出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另外还搞了一个《人权宣言》,这对全世界影响都是很大的。只到现在还在纪念《人权宣言》,这些都是出自法国。
    从历史上说,是希腊人最早举办了奥运会,但现代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的成立是顾拜旦提出的,他看到战争很多,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关系,提出用和平的方式竞争,那就是奥运会,在奥运会期间交战的双方是要停战的。奥运会的主旨是倡导和平,从此以后,就有了一届又一届的奥运会,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创造和谐的理念是有好处的。
    奥运会之后,因为欧洲战争不断,损失很大,对各国都造成巨大的伤害。二战之后,人们都在思考,怎么能避免又一次的世界大战?思考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法国人,叫做让•莫奈,被称为“欧洲之父”。他通过分析认识到战争之所以能够发动起来,物质上最重要的就是煤和钢,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来欧洲国家要搞煤钢联营,共同生产,共同监督,用和平的方法。有了这个主意后,慢慢就发展成为欧洲的六个国家成立煤钢联营,后来发展为欧洲共同体,最后是现在的欧盟。煤钢共同体,最初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战争,但另一方面,因为欧洲国家都很小,联合起来后就有可能同美国平起平坐,这是很好的创意,对世界是很好的启示。尽管现在欧盟遇到了困难,但是我相信能够走下去。从这些方面来看,你应该佩服法国人,这确实是一个思想大国,但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法国的一个小镇吃饭,一个30多岁的人和我们闲聊,说“我们现在有点迷茫,你看我们法国人,从封建社会走来,我们有空想社会主义,民主党的理念,到了现在我们社会经济很好,百姓生活也很好,接下来要怎么办?”30岁的小伙子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法国人是善于思考的。

    精品大国
    第三我想讲法国是精品大国,引领了全球时尚。法国的精品形成有很长的历史,很多的百年老店依然保持传统制作的精神不变,很注重文化的因素和持久性。我在法国参观LV,他们从1854年就开始做这种箱包并且越做越好,为什么这样呢?就是保持传统。LV很典型的设计图案大家都知道,还有好多是樱花,这是为了迎合日本客人的需要。还有那种很简洁的箱子,主要目标客户是大商人、大明星,他们设计了一种皮箱子,非常精致,好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收纳的地方,放刮胡刀的,化妆品的,放烟的,咖啡壶的,挂领带的,挂衣服的,放帽子的,一个大箱子可能有快上千个图钉,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都是纯人工制作的。我看见一个老工人一个一个地弄,这是真正的技术,是传统的东西。但是如果你一直做这种东西是不能发展的,他用经典图案一百多年不变,而且浅咖啡的,手提包都是这个颜色,这就是一种品牌。他的品牌比产品要重要,每样东西都做的很精致。
    法国的名牌全在巴黎的科尔贝委员会,LV、鳄鱼、爱马仕等做箱包、围巾、装饰品的;香奈儿是做香水的;还有做衣服的,床上用品的,做酒的,法国最大最有名的都在这里面。他们有委员会要求保持牌子,使得法国始终在精品时尚方面领先,所以高档的饰品很多。
    我现在谈一下香水的发展。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属于地中海气候,花草很多。格拉斯原来是做皮的,但是很臭,后来不做了,发现这个地方有很多花,于是开始做香水。法国有个职业叫鼻子,这种人很不简单,每天就工作两个小时,他们不能感冒,不能抽烟,不能吃辣为了保持鼻子的敏感性,生活细节非常谨慎,工资也很高,生活却很低调。全世界只有三百名“鼻子”,法国南方就有十个。把玫瑰花、薰衣草、茉莉花等做成香精之后,用一部分水和酒精兑起来再闻,香奈儿五号就是这样弄出来的。比较早的80年代,有一个代表团买了点香水,好像是中国的花露水的感觉,买回去的时候送给一个朋友,这个朋友稍懂一点法文,就说:你这是厕所用水。其实错了,这个香水是比较淡的香水。香水分好多等,一个叫克隆香水, 一个叫花露水,第三种叫淡香水,是洗完澡擦的,最浓的叫浓香水。香水的用途也不一样,平常不能擦浓香水,出去擦一点淡香水就行了,法国人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另外法国人身上会有点味道,浓香水是女士有活动的时候擦的,但是不能多,太香别人受不了,而且显得非常庸俗。

    美食大国
    最后我想讲美食。法国人在做菜的时候非常精细,而且注意学习。我们在南方遇到一个法国的厨师,他给我们做了一个鱼片,他用的是中国人做鱼片的方式,却用西方的作料做出了西餐的味道,,现在法国人也在不断地学习外来的东西。法国的厨师都带很高的帽子,资格越高,帽子越高。有红白蓝三色的厨师是资格最高的厨师,我还不知道我们的领导会接见厨师,法国的厨师是要授予勋章的。成为法国厨艺大师都要经过考试才能获得勋章。法国菜里比较名贵的是松露,主要在法国中部山区生长,长在地底下,并且只有猪能够闻出来具体的地方,现在又有人训练狗也能闻出来了。可能我们很多人觉得味道不怎么样,甚至有点怪,但是在法国餐桌上出现松露是很说明宴会级别的。
    法国人喝酒和我们中国人完全不一样。酒主要是用来品尝,是欣赏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且他们从来不劝酒,他们觉得各人有各人的自由,不强制。我们对红酒的品尝要有点知识,现在市场上所谓的法国红酒假的比较多。喝红酒时是不能用手接触杯底的,喝的时候不是马上喝下去,要含一会,好的酒喝下去的时候感觉很滑、很香。
    他们说坐在餐桌上三分钟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阶层,所以要讲一下饮食的礼仪。中世纪的时候法国人吃饭也不是很讲究,一块肉是大家一起吃的,叉子是从意大利引进的,慢慢的因为上流社会需要这种礼仪,所以有几点我们中国人是不知道的。我的一个法国朋友有一次来中国,我们一起吃饭,他带的小孩子可能吃的东西有点辣就哭了,小孩想吐出来,因为确实咽不下去,但是法国的餐饮礼仪,东西是不能吐出来的,所以就哭了,六七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在饭桌上不能吐东西。还有,面包不能直接吃,而是要掰成一块一块吃,喝汤不能出声音,也不能拿着刀叉和人家说话,这是很不礼貌的。特别是吃面条的时候,喝汤的声音不能大,法国人吃饭喜欢安静,说话也是很安静的,不打扰别桌吃饭。法国人一旦坐下来就不能起来,手机不能放在桌上,更不能一会接电话一会发短信,在正式的宴会上这是很不礼貌的,但是在轻松的朋友聚会还是可以的。最后就是点菜,我们中国人觉得菜点得多是客气,法国人是能吃多少点多少。尤其是自助餐,不能浪费很多。

    法国人对中国文化是非常钦佩的,我们的行为举止就更应该是真正文明有礼的,我们能向世界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影响我们行为举止的。如果我们真正爱国就要从自己做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