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贸
返回
中外专家企业论道“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
时间:2021-09-11 来源:国际绿色经济协会

  9月7日下午,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主办的2021服贸会-“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专题会议成功召开。来自中国、丹麦、日本的能源界权威专家、专业机构和领军企业200人出席会议。

36.jpg

  专题会议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牵头主办,日本NEDO(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联盟、北京能源学会联合支持,通威集团、龙基能源集团协办。

  会议集结了丹麦能源署、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松下、新日本石油为代表的国际能源行业主流机构与领军企业,中国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顶尖研究机构,和国网综合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深圳通用氢能等国内电力能源行业的权威专家与龙头企业。巅峰汇聚!重点研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路径,以及怎样用科技创新助力能源转型和革命。

37.png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在代表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所作会议致辞中指出,能源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领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势必加快成为能源体系主流。中国作为能源大国和负责任的大国,肩负着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地区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创新合作、推动能源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低碳革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38.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发表“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旨演讲。杜祥琬院士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走向碳中和的关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概括起来纵向的发、输、配、用及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横向多能互补。发展多种类型商业化的储能技术,再加上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是可以解决新型电力系统问题。

  杜祥琬院士从源、网、储、荷4方面,解析了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发展的观点和举措。

  “源”:要多能互补,能源要电气化,而电能要低碳化。电能作为能源系统里的主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中,化石能源电力与非化石能源电力会多元发展、协调互补、协同配合。

  “ 网”:在新的能源形势下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新的配电网。数字技术可以促进电力系统各个环节智能化,使电网可以“可观、可测、可控”。智能电网可以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可控性,使电网具有自愈的能力,能够容纳全部的发电和储能。由传统大电网向大电网和微网互补共生来转变,同时要建设智慧的配电网来适应分布式的能源并网,电网还需要强化跨省、跨区域输电能力的配合,这是电网需要进步的几个方面。

  “储”:要大力发展各种储能,包括储热技术。储能技术使未来能源系统具备柔性、包容性和平衡功能的关键节点,储能技术的时移作用,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不同的储能技术可应对不同周期的间歇性。储能包括物理储能、化学储能、氢能。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都有应用市场,估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可能会超过3000万千瓦。储能带来电能的节省,能抵消一部分储能设备的成本,将会成为能源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估计到2025年,新能源加储能的市场会迈入千亿级的量级。

  “荷”:以中国中东部电力负荷为例,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意义在于通过“身边取”和“分布式”来提高中东部能源的自给率,也就是自产、自销,小范围的跟储能技术相结合,培育大量的产销者,在进一步把这些分布式的电源跟储能和数字化管理结合起来,就可以建成一批“微网”和“虚拟电厂”,构成微电网、有源配电网、局部的直流电网,这样几种新形态的电网和大电网的协同发展。

39.png

  丹麦气候能源与利用部丹麦能源署国际合作中心首席顾问Erik Kjaer发表视频讲话,Erik Kjaer表示,世界能源体系的转型发展刻不容缓,丹麦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创新,丹麦政府也愿意与中方分享技术与经验,与中方一起携手致力于全球新能源项目的合作发展。

40.png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院长赵长颖基于双碳目标重点阐述了能源的深度系统性变革。赵长颖表示,能源的转型要有具体技术的支撑,未来能源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储能的技术发展,也就是说未来新能源加储能是一个必然的模式,能源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结合,使智慧能源系统成为未来用能的一种新模式。未来用能模式将以电为基础,也将进入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两方面的结合必然决定了未来的储能一定做储电,电化将在未来迎来引领性的发展。

41.png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副总经理樊功成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国家电网公司围绕在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的发展实践。樊功成讲到,双碳目标之下,能源是主战场,电网是排头兵。国家电网积极响应双碳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举措,来应对双碳目标。在能源供给侧的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与在能源消费电气化剧烈攀升的两大情况下,对如何能应对更加安全、可靠、灵活的未来电网做出了具体部署。

  樊功成表示,综合能源服务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以及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变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在能源供给侧持续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在消费侧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是推动能源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樊功成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加快推动能源系统的功能形态由能源系统向能源互联网演变。预计到2025年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接近2.1万亿。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以平台加生态支撑发展服务体系,综合能源、多能供给、清洁能源、清洁用能、智慧用能和能源交易的综合服务体系。以高效化、低碳化、智慧化、多元化、生态化促进综合能源发展,为全社会提供经济高效、绿色智慧、多元灵活的增值服务,为美好生活充电,为中国“双碳”目标赋能。

42.png

  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伟东分享了国家电投数字化的实践。龚伟东讲到,国家电投目前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化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在供给侧,希望用数字技术来改造或者提质增效既有的能源生产,助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二是提高现有的化石能源转换效率,提升能源的使命效率。数字化的实践对双碳目标的价值非常的积极,国家电投做了大量的光伏的智能运维、风电厂的整体优化,包括新能源及厂站的集约化、智能化运维,都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做了很大的提升。再是提高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来整合各种资源帮助新能源消纳。

  龚伟东表示,数字化将继续围绕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加强能源的数字化步伐,侧重于能源行业产业的数字化,数据的价值的挖掘和服务,数字技术将成为像国家电投这样的能源企业的核心能力。

43.png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北京代表梁骁介绍了日本绿色增长战略及NEDO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开展的工作,介绍了能源市场重点关注的氢技术、氢产业详细的日本发展路线图。

  梁骁表示,NEDO作为日本最大的技术研发机构,一直致力于能源环境领域、产业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日本在去年年底也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出台了实现日本碳中和绿色增长的战略,划了14个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点技术领域。日本致力于电力行业脱碳的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发展氢能、氢气大型发电的相关技术,以及对传统的火电站进行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的相关技术工作。未来在提高电气化的使用比例,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包括氢能的利用,将是非常重点的领域。对于氢能的研发与使用日本是世界上拥有氢能领域知识产权最多的国家,日本是从氢能的制取到氢气的运输到氢气的储存以及氢气的利用全产业链来推进氢能战略。NEDO愿意在气候变化领域各能源技术与产业化方面驾起中日合作的桥梁,共同推进实现两国各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44.png

  松下(中国)副总裁赵炳弟介绍了松下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和举措。赵炳弟讲到,松下2017年6月份发布了“Panasonic环境愿景2050”,愿景主要主张到2050年松下创造的能源要超过产品服务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能源。松下在燃料电池方面,在日本推出的是天然气改制型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作为一次的能源使用率,可以达到97%,碳排放量和天然气锅炉相比,每年能够减少1.4吨左右。新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市场发展,从明年开始以发电功率5千瓦的纯燃料电池产品为主导来拓展市场,逐步来推进示范项目的验证,并实现产品化来进行推广,力争到2024年将规模化的进行推广,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切实的贡献。

45.png

  ENEOS(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中国总代表、ENEOS北京公司董事长团 彻太郞以氢能为重点,介绍了新日本石油)实现氢能社会的战略。团 彻太郞讲到,ENEOS是日本的综合能源公司,以往业务以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为主,为了实现脱碳社会,近几年极力推进光伏、风力和氢能等新能源。ENEOS在2019年5月发表了公司的长期规划,制定了计划于2040年将本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轻环境负荷以及强化环保型事业等举措相抵,实现碳中和。ENEOS的氢能业务主要包括日本国内加氢站运营和国外建立绿色清能产业链两大块内容。ENEOS在国外的清能产业链战略主要是积极与海外当地企业探讨合作,共同研究建设氢能产业链。除此以外,ENEOS正在研究海外低成本制氢技术以及大规模运输的氢载体技术。对中国氢能事业以及清能产业链的发展,ENEOS正在尝试将中国内地的产区和东部消费区域以更加高效且廉价的运输方式紧密的联系起来。ENEOS未来将在满足日本国内需求的同时,向各合作国家出口绿色氢气。

46.png

  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尧克光立足国内氢能市场,解析双碳经济下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发展。尧克光表示,我国已经形成了氢能快速发展的环境,从目前各个地方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内氢能产业到2023、2025年已经可以达到万亿的级别。目前来看,氢能源的普及难点主要在于运氢成本较高,一公斤氢气运输成本百公里大约为6块到8块,这也是燃料电池氢气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通用氢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氢能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工作,目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生产基地一基地10万平,二基地在建是100万的产线,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同时还研发了质子交换膜,高性能、长寿命,达到国外同等水平。多年来,通用氢能一直希望把关键材料攻克研发出来,把成本降下来,更有利于燃料电池的推广,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用高精尖技术促进国内氢燃料电池的发展。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通过举办2021服贸会-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专题会议,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建立集前沿技术、产业示范、作业链互通协作的能源低碳产业联盟,以“双碳目标”为主线,推动构建全方位新型能源与电力供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