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环保专家邓仪获联合国颁发环境奖
时间:2013-11-12 来源:
   

邓仪常年驻扎在云南河源,与村民聊天式的交流是其最重要的行为之一。 
       

        30年前,他在中国贵州的高原湿地—草海,开创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道路,探索出了当时享誉国际的“草海模式”,证明了保护与发展可以皆得。

        为了践行理想,他先后在乌江河谷的古胜,内蒙古阿拉善的荒漠化草原,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南三江并流地区的原始森林从事环保工作,总结出了“内生式”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众多人与自然失衡、社会冲突激烈的区域,在尊重原住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使社区村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重新建构了健康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他的愿望是,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社会,阅读中国,他就是深入民间,承接地气,永远的社会实践者,环保专家邓仪。
        由联合国健康与环境组织发起的首届国际健康论坛于2013年1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顺利闭幕。闭幕式上,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项目总监、著名环保公益人士邓仪,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教授等四组嘉宾荣获了由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签发、联合国秘书长特别助理金垣洙现场颁发的“国际卫生及环境奖”。
        在颁奖证书上写着:邓仪,对于您在推动国际健康和发展、创造健康的环境所做出的卓越成就,联合国健康与环境发展圆桌议会与国际卫生及环境组织,特此向您颁发国际卫生及环境奖。

从公职人员变身NGO行动者

        “我童年是在大自然中长大的,与人的接触很少,我那时在山上奔跑,5岁时就能爬上很高的树。山上的野果子我吃遍了,樱桃的味道回味至今。”
        从国家级的贵州省草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开始,20多年来,邓仪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与社区共同发展的事业。因为在环保领域卓越的研究和实践能力,邓仪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17个组织担任环保项目负责人,并荣获过由“地球之友”和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地球奖”、国际鹤类基金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国际渐进扶贫组织十年“全球优秀协调人(机构)”奖、首届“全国十大公益之星”提名奖等多个奖项。
        信奉行动改变生存,如今他和他的行动正成为中国公民社会的一个缩影,环保NGO发展的一个标本。而回首邓仪这些年颠簸于北京、贵州、内蒙古、云南的经历,他因“草海模式”而闻名,积极加入中国企业家组建的NGO后又黯然退出。2009年,邓仪受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之托到老君山做调研,2010年9月开始,邓仪带着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白族乡河源村启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项目,启发村民把杜绝滥砍滥伐山林“绑架”进村寨银行、生态产业合作社等创新组织,试验各种“在环境保护中受益”的发展方式。

砍树是河源村民必需的生计

        “河源正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最为紧张的一个村。近30年来,本村和外来人的斧头,一齐伸向这里,火并在老君山几乎年年上演。几十条枪开枪对打,森林公安都吓跑了。”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丽江市玉龙县西部,是滇西北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核心区域之一。河源位于老君山原始森林的东南边缘,是玉龙县九河白族乡的最高海拔的社区,紧邻老君山九十九龙潭,属多民族杂居的贫困社区,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476户构成的多民族聚居村,分享了这里108平方公里山林。
        这里有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是世界瞩目的生态保护焦点地区之一。同时老君山地区也是金沙江、澜沧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水系地域,其原始森林的破坏、消失将影响地区的生态安全,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将影响金沙江的安全。
        几十年来,村民们上山砍伐国有林和集体林,把它们变成了乱砍滥伐重灾区。
        村民生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利效资源效益低。社会进程中外来生活方式的引入,以及资源管理政策的变化等因素,打破了当地原有的人地关系。从前这里的人们以尊重和敬畏自然的方式,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如今失去社区资源利用的传统管理后,人们采取了利益最大化的无序的资源利用方式,盗砍倒卖森林植被,捕杀野生动物,毁灭性方式采集林产品等行为,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
        村民们不是不明白。看着昔日绿意浓浓的大山慢慢变秃,村民们内心十分清楚,照这样砍下去,早晚有一天,山上的树会被砍光。
        可是,吃饭需要钱,盖房子需要钱,娃娃读书需要钱。砍树已变成村民必需的生计,每四五天上山去砍一次,卖掉,钱花完了,再去砍几棵。前些年,两个人如果配合好,一天就能有200元的进项,相当于农民种地小半年的收入。如果强硬斩断“砍树、卖钱、再砍树、再卖钱”的模式,就如同断掉婴儿的食物来源,河源人会活活饿死。

让村民在保护环境中受益

        “农民教农民是最有效的,实地去看了他们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选择项目。”
        2009年,邓仪第一次来河源,跟村民讲生态保护。他的发言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河源人把林子护起来,就能得到比砍树更多的利益。
        2010年开始,邓仪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寻求解决环境保护与村民生存矛盾的方案:要既让村民在保护中受益,也能让村民成为保护环境的主体,他们力图实现其自然保护和生存发展的共赢。2011年4月,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项目开始实施。
        经过对河源村生存状况、经济模式的调研,邓仪发现,如果能系统开发当地特有的资源,如中草药、野生菌等,再配以统一的渠道销售,足以让村民获得可持续的稳定收入。但农民发展的前期资金如何获得?
        多次考察后,邓仪和他的团队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成立一个以小额贷款为主的“村寨银行”,利用这一经济杠杆,与当地农户订立环保契约,约束农民无序生产行为,发展绿色产业。
        按照邓仪的思路,“村寨银行”主要是借助企业的资金,通过企业参与,加上专业NGO团队的促进,建立“公益组织+企业+农户”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模式,“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发展优势产业提供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在发展中,使这种内生式的发展和环保得以实现。”项目在2010年开始。
        “在某些环境保护组织里面,只管环境,不管人,没人去思考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有什么权利。凭什么要保护环境就得牺牲他人利益,甚至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邓仪说。
        这个项目“既管环境,又管人”。2011年初,优科豪马橡胶有限公司与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一拍即合,对老君山项目的资助水到渠成。双方商定,优科豪马为项目中的河源村农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每年将这笔资金中的70万元用于河源村的村寨银行。
        这是一种不一样的环保模式,而且这种环保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环境保护与生存发展之间不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农民的积极性被发挥出来,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得以显著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也逐渐被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带动一群人

        “在丽江,如果有人迫于生活压力偷砍了一棵树,他会在被砍的树桩上放一颗石头,表达忏悔。”
看多了这样的事情,邓仪的心经常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涨得满满的。一个对大自然、对传统文化有敬畏心的群体,永远比内心空荡荡的人,更珍视与留恋大自然。也正是因为他们有对自然的敬畏,所以到今天还存在着那些值得全人类保护的地方。
        邓仪发现,能不能帮助农民自己学会与外界打交道的能力,能不能让真正草根的人参与到项目中,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多年来浸泡在不同文化地域、不同民族风情、不同生态种类的经历,终于让邓仪在不断追求、探索、思考的长途跋涉后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一般人眼里,环保项目的执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精英主导型,一种是广泛参与的公众参与型。邓仪所做的正是后者。
        不过,他所实施的项目与植树、捡垃圾等一般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型环保项目不同,主要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矛盾冲突的地方,致力于提高当地人生存发展能力,实现人的生存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邓仪的心里,他和他的本土化NGO理念就像一条路,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20多年。在他工作过的很多地方,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不再破坏草地、不再乱砍乱伐,而是在田间为自己所选择的经济作物挥汗如雨,在蜂房小心翼翼为蜜蜂建蜂巢,在涉及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公共事务上有了更多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农牧民的态度也有了很大变化,他们变得率直而有信心,不带通常农民见到城里人时的卑微或蛮横的倔强,而是十分平和、坦直地说着生活、生产中最深刻的价值问题。(云南信息报)


人物介绍

邓仪,1964年生,贵州省织金县人,汉族。
1987年贵州大学“环境管理”专业,贵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 ”研究生,获得美国WWF国际奖学金。
1987年~2002年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草海保护与发展”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式保护和环境教育项目”
1999年应美国国务院之邀,以 “国际访问者”身份(International Visitor)访美
2000年,受聘为“贵州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为参与式评估、环境教育专家
2001年,被《地球之友》 认证为“中国荣誉会员”
2002年,受 “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 聘,担任环境教育顾问;作为发起人,组建和成立了 “草海农民发展协会”并任秘书长;受“自然之友”特聘,担任“中国乡村环境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
2003年受聘担任日本环境事业团地球环境基金资助,“中国贵州省古胜村退耕还林与村民发展项目”中方项目负责人;担任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
2004-2009年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任项目办主任,副秘书长
2009年-至今,任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部项目总监,昆明中院环境保护科技咨询中心秘书长
获奖情况
国际奖:
1997年10月获国际渐进扶贫组织(Trickle Up Program)十年“全球优秀协调人(机构)”奖
2000年12月获首届全国人大环资委、福特汽车公司颁发的“福特汽车环保奖”“长江奖”
2001年9月获国际鹤类基金(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2002年4月获由“地球之友”和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地球奖”(个人综合类)
2013年11月联合国健康环境与发展圆桌会议理事会及国际健康与 环境组织联合颁发“2013年度国际健康成就奖”
国内奖:
2003年10月获由中国政府多部门联合评选的首届“全国十大公益之星”提名奖
2008年,被和讯网评为“改革开发30年”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