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网讯】2018年1月29日,时值法国Tara塔拉基金会的Tara号双桅帆船于2月24日至4月27日在中国境内停靠,进行科学实验,同时与中方开展环境领域合作之际,法国驻华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Tara号在中国即将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及科考项目。法国驻华大使黎想(J-M Ripert)先生,塔拉基金会主任Romain Trouble先生,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教授,卡地亚基金会代表Grazia Quaroni女士出席发布会并回答问题。
法国驻华大使黎想先生指出,中国与法国是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首脑在新年伊始的谈话中都共同期待在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方面迈出新步伐,体现出法国愿与中国一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决心。Tara号通过航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模式完全可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塔拉基金会主任罗曼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预防能源消耗给环境带来损失已建立起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这也使其变身为国际科技大国。以建设低碳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依托绿色、可持续发展、相互连接新能源的中国,正大步迈向生态强国的队列。可以说,中国已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科学发展方面无法绕开的角色,塔拉基金会希望通过开展停靠中国计划吸引中国科学家加入,从而与中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据罗曼介绍,此次Tara号在中国境内航行的时间计划为2月24日~4月27日,将停靠三亚、香港、厦门和上海四座城市。其间会举行科技研讨会、机构交流会及行业讨论会等。此次科考项目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生存状态的影响。选择珊瑚礁作为科考研究样本,是因为珊瑚礁在面积上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2%,却对海洋至关重要,因为其为多达1/3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和生存空间。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对高度依赖海洋资源的人类来说也至关重要。过去的这一年半中,TARA号沿途经过25个太平洋国家,和当地政府和科学家均有合作,共有26个实验室与科研机构参与。
戴民汉教授表示,科学研究需要合作,海洋科学研究尤其如此。厦门大学一直在寻求机会与塔拉合作。厦门大学“因海而生、伴海而长”,2017年启用了自己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嘉庚”号开始科考中国南海,这艘长77米的科考船以“面向21世纪科学研究、专才培育、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为总体定位,是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综合考察船,性能比肩世界同级别科考船,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可在全球无冰洋区开展海洋学研究,“嘉庚号”和TARA号根据各自优势将共享科考数据。
法国Tara塔拉基金会是一个法国公共事业基金会,致力于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开放、富有创造力、新颖的海洋科学,旨在对未来进行估计、预测并提前做好准备。Tara科学考察以极高的专业科考水平引导教育年轻一代,加强其环境意识;动员政府决策者重视生态;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接触该新兴科技。
Tara号科考船建于1989年,是36米长、10米宽、载重120吨的双桅帆船,2003年开始出海科考,已航行约40万公里,与世界一流科研实验室及机构合作,完成11次征程,在超过60个国家停靠。2006年-2008年,该船在极地科考项目中完成了对南北极地区大浮冰的研究;2009年-2013年的海洋科考项目中,其首次在公海上进行全球范围的浮游生物研究;2014年对塑料制品危害进行研究;2016年5月开始至今,TARA号作为一个流动实验室,研究珊瑚礁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的生存适应能力。
据悉,2020年,塔拉将重新向北极出发,展开为期2年的科研考察,塔拉基金会希望能招纳一个中国科考团队加入,共赴北极站点,中国科考伙伴将由几所中国的大学以及公司共同组成。(文/公共外交网记者 穆一 责任编辑 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