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巴黎“三点水”中文绘本馆的民间外交
时间:2019-10-31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海外华文教育历史绵长,但因条件所限,原有运作方式已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巴黎“三点水”以绘本馆为切入点,不但用中文讲中国事,也讲当地人、当地事,既为华人家庭服务,也面向法国社区民众,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完全具有自发色彩的、覆盖当地社区的民间交流网络。海外华人女性在这一中文教育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既是目标客体,又承担了传播主体,其所参与的民间外交实践卓有成效,发挥的独特作用不可或缺。

  

  2016年,巴黎出现了欧洲第一家实体中文绘本馆——“三点水”。它在寸土寸金的巴黎中心区一问世便引起了众多华人家庭的关注。

  

  这家绘本馆藏书丰富,仅一年时间就已成为欧洲数千个家庭的学习交流场所。这些家庭除了当地华人,还有中法、中英、中荷等跨文化家庭组合。无一例外,“三点水”获得了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交口称赞。2018年,绘本馆再接再厉推出了“阅读推广人”计划,将数十个在法国注册且由华人负责的文化协会联合起来,深入到法国当地社区定期开展“故事分享会”及其他中华文化传播活动。他们不但讲述中国,也讲述法国、讲述西方;不但教授听说读写,也培养情商认知;不但学中文,也亲身实践音乐、美术、舞蹈;不但为孩子开设“绘本馆”,也为家长们准备“为之父母学堂”。“三点水”还多次进入当地法国学校进行交流,获得了从孩童到家长的一致赞誉。

  

  “三点水”得名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上善若水”的理念。创办者认为只要聚集一处,即可成江、成海乃至改变世界。这个名称对于以推动中文教育、促进民间交往为己任的海外华人文化机构而言可谓贴切之至。尤须予以特别关注的是,“三点水”从创办者到普通职员,从“绘本馆”的积极参与者到许许多多的加盟“推广人”,绝大部分为华人女性,她们发挥所长,勤勉耕耘。一个由海外华人女性主导的,旨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民间推广网络现正在欧洲逐渐成型。

  

  华人女性助力文化传播

  

  今日的法国社会倡导多族群共存,但因种种原因,华人的声音一直较为微弱。现实中,华人群体在与法国社会大环境的融合过程中由于“刻板印象”和跨文化障碍的存在,不时出现缺乏沟通、产生误解的情况。这对于华人与当地社群的交流畅通度提出了要求,也令部分华人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民间交往活动来化解分歧,促进理解。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一直以来与法国社会发生最紧密联系的华人女性,除了完成学业后留法工作生活的部分留学生以外,还包括那些在法有着稳定生活并组成了家庭的新移民。尽管这两部分华人女性中的很多人并不具备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她们一方面秉承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居留法国后虽初为人母,对于下一代的素质要求却从未放松;另一方面她们心向祖国,也乐于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客观地传递到西方社会。“三点水”机构的突出作用就是自发且最大范围地团结起了海外华人女性群体,并针对当地华人家庭的中文教育和面向当地社区民众的中华文化推介这两个首要任务,一方面着眼解决海外华人中文教育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活动、沟通交流的方式拉近与当地社区民众的距离,减少双方误解,促进民心相通。因而,海外华人女性群体不但自己是“三点水”的目标客体,同时又积极充当起了面向当地社区与民众的传播主体,在中华文化实现精准传播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适应当地社会新需求的新型中文教育由此应运而生。

  

  文化发力,获得共鸣。法国是文化大国,也是欧洲大陆国家中推行文化外交颇为成功的国家,有着较强的文化自信,人均年阅书量排名世界前三,民众极为重视精神生活,体现在少儿教育上也是如此。“三点水”要在这样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进行文化推广与少儿教育,一大要点就是须找准发力点。“三点水”机构及其合作人均为女性,她们极为睿智地从“阅读”入手,通过“绘本馆”作为切入点来开展业务,成功搭建起了中法文化沟通的桥梁。不但使父母均为华人的二代子女踊跃参与,而且使很多中外组合家庭的外方家长也对此深感兴趣,积极地将子女送至“三点水”来感受迥异于当地教育机构的文明交融。总之,以阅读促成长、促交流,既无强制性,更无攻击性,它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和耐心细致,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三点水” 女性高层还是参加活动的各位华人母亲,都颇具共识,并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扎根民间,自下而上。与孔子学院有官方扶持不同,“三点水”的运作方式乃是自下而上。这种方式要得以稳妥运行,母亲的角色不可或缺。首先,“三点水”聚集起华人母亲群体,再由她们带来各自的下一代以接受形式多样的中文教育,使海外华人二代自小即对母亲祖籍国文化产生亲近感; 再者,华人女性无论来自传统华人家庭,还是居法的不同国籍组合家庭,华人母亲在家庭中对孩子探知中华文化的决定性引导角色始终未变。因此, “三点水”这种依靠华人女性、扎根家庭的运作方式,其民间交往色彩纯粹突出。不夸张地说,这种“以小见大”的中文教育模式既属于教育范畴,却又不仅仅是教育,它深入的领域是驻外政府机构难以兼顾并顺利开展工作的地方,更是国内幼教机构的海外分支无力触及的领地,而“三点水”以女性聚集人气,以亲子互动作为教育方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接地气”的民间和睦活动,以“下”促“上”,改善了邻里关系,丰富了文化认知。

  

  潜移默化,由点及面。“三点水”的努力不仅仅是要将中华文化传递给华人二代及混血家庭的华人子女,让他们接受中华文化熏陶,产生兴趣, 收获好感,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则是通过这些华人二代,令他们周边的当地同学以及家庭、邻里、社区更全面地认知中华文化。这些同学大部分来自法国当地,也包括世界各地的其他族裔。这种几何级增长的影响力辐射一旦成形,其潜移默化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也就是说,这种民间的文化传递是从华人二代小朋友的“一个点”逐渐扩展到“几个点”,最终成为“一个面”。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令法国社会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而这往往是从华人女性带领孩子参加中国语言与文化学习后开始实现的。“三点水”鼓励华人女性走出家庭,积极融入社会,由此见到了实效。她们及她们的家庭为民间交流打下的良好社区关系基础使“由点及面”的文化交融与互谅终成可能。

  

  破除偏见,传播真实。不少居法的华人发现当地民众对于中国及中华文化仍存根深蒂固的偏见,尤其是身处职场及组成跨文化家庭的华人女性们更是能切身体会到这种对于中国的“不了解”“不理解”。“三点水”着眼于此,注重对外讲解现代中国的现代文明,而不是一味强化西方对中国的固有印象。长期以来,法国当地的中文教学无论是模式、教材还是授课方式都鲜有改变,部分教材中的中国人形象竟然还停留在瓜皮帽和大辫子。“三点水”引入的中文绘本不但满足了当地华裔家庭及华人妈妈们对于教育下一代学习中文的刚需,也促进了对长期存在的陈腐教学的颠覆。这部分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妈妈们思想观念开放,敢于迎接新挑战、积极拥抱新思维, 她们对于“三点水”这种明显区别于传统中文学校,将科技与教学完美结合,提倡趣味性、互动性,鼓励多元文化交流的绘本教学方式颇为认同。她们不仅仅是“三点水”的一个个普通客户,更是“三点水”中华文化传播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伙人。其行动背后的深层原因之一,正是对破除偏见、传播真实中国的迫切愿望。

  

  民心相通,成效显现。“三点水”及其合作机构对于可能出现的“固步自封”有着高度警觉,极力避免陶醉在自己的文化舒适区内,非常积极地践行着“走出去”。不少传统的法国人社区陆续出现的“绘本馆”“故事会”就如同一个个深入法国社会的中华文化集散地,这种以“亲子”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交往给不同文化族群提供了相互了解的窗口,它的影响之深刻可能要到若干年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华人女性在这整个活动中担任了主要推动者的角色,不但自己是儿童教育的陪伴者、倾听者,而且很多母亲已经主动或受邀前往孩子所在的当地学校,传播中华文化。她们为自己孩子的同学们介绍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及习俗,讲解中国语言及象形文字,演绎中国故事,演奏中国乐曲,分享中华美食。很多学校、老师、孩子和家长正是从这些华人妈妈身上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含义。这些活动广受当地学校和学生们的欢迎,妈妈们也通过活动在自己的华人子女心中树立了光辉的母亲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华人二代对母亲祖籍国的认同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做到了“把根留住”。与此同时,若干个活动效果特别突出的场所已成为法国当地社区的“文化标的”,得到了政府机构的欢迎与扶持,并被政府机构作为消除民族隔阂、加深相互理解、弘扬多元文化、促进社区稳定繁荣的政绩之一。可以说,这些华人女性已真正成为藏于民间的“文化外交大使”,有效提升民众好感,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土化:不可忽视的特色

  

  女性特质使得从事“三点水”事业的华人女性特别注重情感交流,她们不但考虑到了文化设施须在地理位置上贴近当地社群,而且注重着从心理上拉近与当地民众的距离。从始至终,她们都把本土化置于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深耕社群,反哺当地。“三点水”作为具有加盟性质的欧洲第一个中文连锁教育机构,不但有绘本馆,还有戏剧课、雕塑课、节日专题等设置。课程内容之丰富,课程设计之细致,课程讲师之专业,超出了很多负有盛名的早幼教机构。但是,“三点水”在法国社区的成功不仅仅得益于积极主动的推广方式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在于华人女性群体对中华文化所抱有的强烈自信心。基于此,“三点水”及各推广机构从来都不只是做一个中华文化的传声筒,而更是积极参与到法国当地文化的“叙事”中。简而言之,她们不但用中文讲中国事,而且还用中文讲法国事,两种文化的精华通过中文讲述同时呈现。她们不但对华人二代及混血家庭的二代讲解《齐天大圣》《山海经》和万里长城,也会用中文对同样的小朋友群体讲解罗丹雕塑、雅典卫城乃至西方的历史文化传承与风俗习惯。这是“三点水”最大的特点,即注重本土化深耕。绝不高高在上,也不照单全收,而是各取所长、融会贯通,让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宽阔的视野,这种做法因尊重当地文化而获得颇多认可。换句话说,“三点水”的活动传播中华文化,却并不割裂孩子与当地的联系。恰恰相反,是在鼓励孩子们适应当地社会。对于华人后代注重“从根做起”,对于当地儿童则传播文化平等观念。当地政府与民众之所以对“三点水”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支持,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后者的事业绝非仅仅是文化输出,更是给了当地一个审视和观察本土社会与文化的新视角。因而,他们真正从心理上接纳了“三点水”,这使得更多的跨文化交流及思想共鸣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网状推广,水乳交融。当地法国社区对于“三点水”的高接受度也得益于“‘三点水’阅读推广人计划”的完善落实。很多当地人在自己家门口也能切切实实感受到“三点水”的贴心服务,因而对其十分认可,地理距离也因此不再成为了解异域文化的阻碍。“三点水”总部位于巴黎,但还有很多华人生活在较为遥远的外省市乃至法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山水阻隔,不利活动开展。在此情况下,“三点水”适时推出了“阅读推广人计划”。对于外地的部分文化协会及华人妈妈进行必要培训,辅以素材并提供及师资支持,从故事会的“三大架构”到绘本运用的“四大原则”“八大延展”进行全方位指导,使她们在符合资质的情况下以加盟的性质成为合伙人,从而使“绘本馆”“故事会”开到了法国很多省市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一个个极富中华文化色彩的“小豌豆”“小米粒儿”“小龙人”“筋斗云”“熊猫窝”“小小孔夫子”等协会的故事分享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很多省市的众多社区中间,带有共享性质的“流动图书馆”在各网点来回穿梭,若干由华裔家长为主导的社群故事会定期举办,每周都吸引着许多不同族裔的家庭参加。这种网状推广方式效率极高,2018年,三个月内即加盟了约30家协会,不但令法国民众有了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机会,也为很多华人女性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提升社会地位的机会。目前,除法国外,加拿大、英国、荷兰和澳洲等地的合作方或已开展工作,或运营在即。假以时 日,这一华人女性主导的、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外交”载体将落户到各大洲。

  

  简而言之,众多华人女性在地理上就近利用资源、深耕当地社群;情感上又极富亲和力,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她们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使得“三点水”及众多合作方在传播异域文化的同时,将其打造的“中华文化社群”塑造为当地社区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加油站和家庭社交中心。她们扎根本土、相处融洽,基于自身对于本土化的坚持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取得了明显的“双赢”成果。

  

  民间交往中的女性角色不容忽视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与需要资金支持、目的国民众又有可能抱有质疑态度的经济交往不同,亦与需要政府背书与资源配置的城市外交不同,民间外交继承了新中国自“乒乓外交”而始的光荣传统,关注当地,联结邻里,颇接地气,相关活动常可获得其他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民间外交在很多时候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多么宏大的目标,而是通过普普通通的工作一点一滴融化坚冰,不断促进交流。巴黎“三点水”即以简单易行的中文绘本馆开展业务,虽普通却多元,规模不大但影响广泛,以华人女性为主导,主客体角色兼而有之,发挥了女性特长,找准了与当地文化的契合点,面向所在国多层次受众,完美且准确地进行了信息传播,且受众反映良好。在法华人女性这一行之有效的民间外交实践,对于今后丰富公共外交形式及进行准确的效果评估颇具价值,而女性在普遍意义的公共外交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与角色之议题,亦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卢暄: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海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