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苦旅
时间:2014-07-25 来源:公共外交网
   

 

我原是苏北农村中一个贫苦农民家的拾粪娃,在党的阳光下,主要靠免缴学费和享受人民助学金才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从小就懂得要帮助父母干农活和从事副业生产,饱尝过生活的艰辛。我深知学习机会难得,故倍加珍惜,奋发努力,学习条件虽不如其他同学,但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同时积极要求进步,小学六年级入了团,高中一年级入了党,这在中小学学生中是很少有的。中学、大学时代经历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反右倾、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大学毕业后还到过部队军垦农场劳动锻炼。自读大学以来,一直与外文、外语、外事、外交打交道。曾先后在巴基斯坦和比利时等外国驻华大使馆从事翻译工作13年,后被外交部调往中国驻外国大使馆搞外交,一度也在外交部部内工作,先后21年,从随员做到大使,外交工作涉及的范围一是中东,二是非洲。 

作为一名外交官,我在外交第一线开展过卓有成效的高层外交和有口皆碑的亲民外交;与国际上一小撮反华势力进行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正气凛然地开展过反台独斗争,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妥善处理过一系列突发事件,切实保护了我国侨民和港台同胞的人身、财产安全;也为祖国的载人航天大业和国内四化建设做出过积极贡献……在上述对外工作中,有友交,有合作,也有交涉,有斗争,遇到过艰难,也冒过风险,风风雨雨,不一而足。但鉴于上述外交工作中我亲历亲为的众多故事,大多写进了我已出版的《中东非洲不了情一书,故在本书中没有列入。 

本篇主要以励志为切入点,以外交工作中的“内交”为主线,写了我从一个贫苦农民家的拾粪娃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大使所经历的漫长苦旅,写了我作为一名外交官,其“风光”背后的苦涩和艰辛。诚然,一些我认为不宜发表的内容没有写入;一些内容按照“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做了必要处理,有的只是点到为止;一些内容在具体写法上做了适当变通。此外,本篇对我常驻工作过的几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有关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方面的见闻,也做了一些简单介绍。诚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对作者及我国外交人员的工作、生活增加一些了解和理解,也诚请读者对本书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予以指正。(陈来元 2016年4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陈来元,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人,1942年2月出生,南京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毕业。先后在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外交部工作。曾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共外交部西亚北非司总支书记,中国驻莱索托和驻纳米比亚大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2003年退休后曾任北京市技术监督法应用协会副会长10年。出版著作有《中东非洲不了情》和《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以色列》。在全国报刊发表、转载文章300多篇,其中8篇获华东和省市级一、二、三等及优秀作品奖。出版译著有荷兰作家高罗佩著《大唐狄公案》(140万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连续剧、长篇评书、连环图画集等)、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著《伦敦大侦探之死》和英国作家狄更斯著《艰难时事》(缩写本)。是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自传《坚定不移》的译者之一和全书译文主审。) 

 

 

 

 

 

 

 

 

目         录

 

第一章  穷人的孩子懂事早………………………………………………………005

 

第一节  小学入团…………………………………………………………………005

第二节  中学入党…………………………………………………………………010

 

第二章  不寻常的大学生活 …………………………………………………… 018

 

第一节  我的学习条件不如其他同学 ………………………………………… 018

第二节  经受阶级斗争的洗礼  …………………………………………………021

 

第三章  炼狱  ……………………………………………………………………027

 

第四章  在外国驻华大使馆当翻译  ……………………………………………038

 

第一节  为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服务  ………………………………………038

第二节  多做贡献少惹麻烦  ……………………………………………………043

第三节  “好事全给你一个人啊?   ……………………………………… 046

 

 

第五章  汗水洒在赤道非洲  ……………………………………………………058

 

  1.  娘子军班里的“洪常青”  …………………………………………… 058

  2.  在艰苦条件下工作和生活  ……………………………………………061

第三节  打字机风波  ……………………………………………………………064

第四节  项大使不同意我调研究室工作  ………………………………………065

 

第六章  苦学外交形势调研和双边关系办案  …………………………………067

 

  • 啃下外交形势调研这块硬骨头  ……………………………………… 067

第二节 补上双边关系办案这一课   ……………………………………………071

七章  摸爬滚打的参赞   …………………………………………………… 072

 

第一节  保持使馆本部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 072

第二节  调研工作年年受表扬 ………………………………………………… 075

第三节  大使和我都难免得罪人…………………………………………………076

第四节  恭敬不如从命……………………………………………………………077

第五节  再苦再累无怨无悔………………………………………………………080

第六节  以色列奇事探源…………………………………………………………081

 

  • 第八章   在莱索托搞调研和重修大使馆…………………………………………084

 

第一节  简介莱索托………………………………………………………………084

第二节  调研工作又受表扬………………………………………………………086

第三节  大使馆旧貌换新颜………………………………………………………088

 

  • 第九章  发生在纳米比亚的故事…………………………………………………090

 

第一节  纳米比亚和中纳关系简介………………………………………………090

第二节  中纳经济合作的败笔……………………………………………………091 

第三节  纳米比亚散记……………………………………………………………097

 

第十章  我国外交人员廉政记录点滴  ………………………………………106

 

第十一章  感悟外交人生…………………………………………………………111

 

第一节  外交官的苦涩和艰辛……………………………………………………111

第二节  努力构建和谐使馆………………………………………………………113

第三节  做出牺牲,只为“还债”………………………………………………118

第四节  结束语……………………………………………………………………119

 

 

 

 

 

 

 

 

 

 

 

 

第一章  穷人的孩子懂事早

 

第一节  小学入团

 

我于194229日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泰东镇宫涵村五组。这个地方位于泰州城东门外,历史上叫做莲花池。在我之前,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给地主种地。我的祖父陈文才、祖母陈蒋氏、父亲陈玉林和母亲尤凤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青少年时,全家有10口人,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家庭。当时,我年迈的祖母、患羊痫风的单身汉四叔陈四龙和守寡的伯母陈王氏都和我父母生活在一起。我父母共生了7个子女。我大哥和大弟早夭,剩下大姐陈怀小、大妹陈小怀、小妹陈怀珍、小弟陈宝元和我5个人。我的伯母像一头老黄牛一样,一天到晚帮我父母拼命干活,对我们5个孩子,特别对我关怀得无微不至。我的大姐辛苦务农一辈子,本应安享幸福晚年,却于2010329日不幸遭车祸遇难,令人痛惜不已;大妹也是农民,同时是一名党员和村妇女主任;小妹一边务农,一边做点小买卖,后来又开一家小旅社,小有成就;小弟中学毕业后先是务农,不久入伍、入党,从部队复原后从事内河个体运输,后来成为一名企业员工。

 

贫困的家庭

 

解放前全家种12亩地,其中近11亩是租种的地主家的,属自己家的地叫陈家田,只有1亩多一点,因地里有许多祖坟,实际可耕地不足一亩。租给我家土地的地主叫王俊卿,住在泰州老城区离东城门不远的一条街上,是一个四关厢的大院子。我不止一次跟随父亲到地主家里去缴租,每次父亲都是挑着两箩筐的粮食去的。记得那个地主对租米十分挑剔,粮食颗粒要饱满,晒得干,扬得净。全家辛苦一年,粮食收成中的七成都缴了地租,剩下来的一点粮食当然养活不了10口之家,全家只得靠在农闲时用芦苇制作斗篷出卖,贴补生计。但这点微薄的副业收入也顶不了多大的事,全家人仍然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穷苦生活。

我大哥属猪,乳名叫猪小,尚未有大名就被烫伤夭折了。大哥与其说是烫死的,不如说是饿死的。据说他三四岁时的一个夏季,一天他肚子饿了,看见家中厨房灶台上有一盆稀粥,就用手去扒。当时他光着屁股,结果满满一盆刚出锅的滚烫的稀粥将他从头浇到脚,造成全身大面积严重烫伤,因无钱医治,离开了人世。我的大弟陈红元因农村卫生条件差,患了血吸虫病,却无钱医治,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肚子鼓胀得像一口锅,十一二岁时也不幸离开了人世。

我的家乡获得解放是在1949年。在随后实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我家被定为贫农,政府将王姓地主原租给我家的近11亩地一律没收,全部分给我家耕种。土改后,我家的日子自然有了改善。但由于当时农村生产力低下,我家又闹儿女荒,劳动力少,而吃饭的人多,生活仍很艰苦,一年有半年用瓜菜代粮,1959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也还要饿肚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的姐姐和两个妹妹都被贫穷剥夺了上学的机会,成了文盲。我大哥早夭后,我成了家中的长子,为了使我这个将来要撑门户的长子不做睁眼瞎子,在1949年我的家乡解放后,父母咬牙送我上了学。我的小妹妹陈怀珍从小要强,也想上学,但父母不让她上,她就借出门打猪草的机会偷偷到村里学校教室窗外听老师讲课,竟能回答教室里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老师的提问。有一次,她又去偷听老师讲课,被我母亲发现了。母亲就揪住她的耳朵把她拖回家打骂了一顿,她从此再也不敢到学校教室外去偷听老师讲课了。

 

学做小农民

 

我开始在我们村里的一家塾馆念书,从“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百家姓》念起。刚启蒙的小孩子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不懂得书中讲的是什么,只能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实在无趣,于是一年后我就改读村民办小学的二年级,从文字相对简单易懂的国语学起,兼学算术,这样就能读得进去,学习兴趣也浓了。我在村民办小学读完了四年级。这一年的5月,有一次我跟别人到泰州城里一所学堂泰州市城东小学去参观,让我大开眼界,使我萌生了要到这所学校读书的念头。记得这所小学当时就有28个班级,是全泰州市最大的一所重点小学。试想一下,解放初期,一个小城市的一所小学有这么大的规模,是很少见的。我一心想上这所名校,就报考了该校的插班生。照理,我应报考五年级才对,但我觉得乡下民办小学的四年级不能与城里正规学堂里的四年级相提并论,而且听人说要进这所学校特别难考,故只报考了三年级。由于我降格以求,结果以高分录取。该校后来改名为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2003年百年校庆时,班级总数已达到99个,而现在已扩展到三个校区、一百多个班级了。

我进城上学,父母担心学习费用将会增加,负担不起。我知道家庭经济困难,为帮助父母减少经济压力,我一方面向学校争取到免缴学费,一方面利用课外时间帮家里尽量多干一些活儿。于是,我上课时特别专心听讲,力争课后不用看书复习就能写家庭作业,并在课间休息及中午休息时间尽量把书面作业写好,要背的课文则常在去学校和放学回家的路上背。从我家到学校约有四里路程,每天来回四趟可以用来背背书。当然也不是每趟都背书,只要背熟了老师要求背的课文,或有把握能回答老师下一节课的课堂提问,就算完成任务了。有时,在学校或在路上实在完不成的作业,只能放学后在家里完成。

我放学后帮家里从事的主要劳动一是打猪草,一是搓草绳。那时给猪吃不起粮食,主要靠猪草喂养。我打猪草的次数多了,自然知道什么草猪爱吃,什么草猪不爱吃。通常我家八九个月养大一头约一百六七十斤的猪,然后卖掉,可卖三四十元钱。肥猪出卖后再买回一头小猪仔继续养,同时用买猪崽后剩下的钱买回一些粮食和生活日用品。搓的草绳是缝扎斗篷边沿用的,常年都要搓,以便农闲时家里搞副业制作斗篷出售贴补生计。搓绳子不需要任何工具,就是用两只手搓。我搓绳子时间久了,熟练了,搓的速度也就快了,一小时可搓十几庹。搓绳子用的原料是一种茅草。暑假里我常常跟大人们外出一二十里,到生长这些茅草的灌木丛中或荒野土岗子上去割,早出晚归。中午就用早上从家里带在身上的两块大麦面饼子充饥,渴了就到小河边用手捧两口水喝。一天割下来,胳膊和两腿都被灌木的尖刺和茅草带齿的叶子划成一道道血痕,在汗水刺激下十分疼痛。但我顾不了这许多,只要能割到茅草就好。

从五年级开始,家里给我增加了一项新的劳动项目,这就是早上上学前去拾粪。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靠营养身体好,地施肥料产量高。为了增加庄稼的收成,父母亲适时向我分配了这项新的劳动任务。于是,我天一亮就起床,背着个小粪筐,跟着村里的几个大孩子到野外去拾狗屎、牛粪,拾回来倒进自家的茅坑里,然后再吃早饭上学去。说实在的,拾粪这个活儿对我来说是个比较苦的差事。我个儿小,比粪筐的架子高不了多少,用粪勺把儿背着、托着一只粪筐走东走西,是很累人的。还有,拾粪在春夏秋三季还好一些,但在冬天,早上特别冷,还要天刚亮就起床,空着肚子去拾粪,那个滋味可不好受。记得我们冻得难受时就高唱拾粪小调:我的小狗老(狗屎),今天拾得少,明天要起早,咿呀咿呀吆。

说起拾粪,我还记得发生在我与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一天,父亲对我说:“村头路边有5角钱,你去把它捡回来。”我跑到村头去找,哪里有什么钱?扫兴空手而归。父亲见了,脸一沉训斥道:“你哪里像个种田人家的孩子,你读书都读到夹层里去了。你以为真有5角钱在路边没人捡?那是一堆牛粪,你把它拾回来倒进自家粪坑里。这堆牛粪发酵后施到地里,多收个七八斤粮食,不就是5角钱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帮父母干的农活越来越多。什么施肥、除草、松土、间苗、收割庄稼、打场等农活,都要学着干,都要在星期天、寒暑假里帮父母干。我父母亲都是种地的好手,父亲甚至在县里召开的农民代表大会上介绍过种地的经验。我向父母学,跟着他们一起干,几年下来,也就成了一个会干好多种农活的小农民了。 

 

难忘恩师情

 

我的父母虽然让我上了城里的学堂,但重点还是抓我帮家里多干点活儿,而学校老师则侧重抓我智育和德育的成长,在生活上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可以说,教过我的老师对我在学习上都是严格要求的,并鼓励我更上一层楼。我由于在村民办小学已读到四年  级,转到城里上学后上课时又特别专心听讲,所以我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各门功课都是5分,每学期都是全班第一。那时实行5级记分制,5分为最高分。如果我考个5ˉ4+,就会感到脸上无光,老师也会感到惋惜。老师和我的目标是门门功课都是5分,每次考试都是5分。为了使我这个学习尖子长盛不衰,各位班主任老师都对我紧抓不放,严格要求,当然他(她)们不知道我在家里要做那么多的活计,并没有多少时间去复习功课。

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的例子很多。例如,四年级班主任徐立老师在对我的作文讲评时,指出“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是一个没有主语的病句。他强调说,要不就是“通过这次学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要不就是“这次学习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通过”和“使”在同一句中是不能同时使用的。记得就因为这个病句,徐老师没有给我的那篇作文打5分,而只给了个4+。这次讲评和严厉扣分使我印象十分深刻,从此60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语病。五年级班主任李月华老师针对我和其他同学将“染”字中的“九”写成了“丸” ,在作文讲评时特别强调“染坊里不卖丸药” ,意思是“染”字中的“九”不能加点成丸(丸药)。她的讲评生动,比喻形象,我铭刻在心,从此再也没有把“染”字写错过。六年级班主任老师顾紫云因我在造句中将“打击敌人”写成“打击打击” ,不但给我扣了分,还专门找我谈话,要求我决不能滋生学习上粗心大意的毛病。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的学习成绩始终没有掉到全班第二名去。

老师们在生活上也很关心我。记得三年级时,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被大雨浇成了落汤鸡。班主任丁淑芳老师把我带到她家,找出衣服让我换上,还给我喝了红糖姜汤。中午因大雨还在继续下,我回不了家,她又让我到她家吃饭。徐立老师对我也很关心。那时学校差不多每个月组织学生去看一次电影,一张电影票5分钱。由于我家穷,拿不出这5分钱,所以每次我都不报名。徐老师知道后,每次都自己出钱买一张票送给我,让我也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去看电影。

 

拾粪娃入了团

 

老师们对我的关心与培养更体现在努力帮助我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上。由于我学习成绩好,比普遍小我两三岁的多数同班同学也多少懂事一些,故从三年级起,老师一直让我担任少先队的干部。先是中队长,再是大队委员,六年级时则是大队长。老师们这样培养我,为我创造了做社会工作的机会,让我从小就得到不少工作上的锻炼。这就为我后来较顺利地成长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老师们还特别关心我的政治进步。我读六年级的时候,学校团组织做出了一项决定:培养我成为一名青年团员。班主任顾紫云老师是团员,她自然成了我入团的联系人。她代表团组织启发我,希望我在提高思想觉悟和取得政治进步方面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成为一名青年团员。当时,团员这个称号对我来说是很神圣的,觉得高不可攀,因为学校里只有少数青年教师是团员,学生中一个团员也没有, 故我对入团是从来不敢想的。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我勇敢地写了一份入团申请书交给团组织。但我知道,入团比当少先队干部要求更高,仅学习好、为少先队工作好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号召的其他一些公益活动,并做出成绩才行。

当时,全国正进行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和扫盲运动。老鼠、麻雀因与人争夺粮食,故被列为四害中的二害。于是我自制了捕鼠夹子和捕麻雀的工具,积极投身到除四害的运动当中。我把捕到的老鼠尾巴和麻雀的两条腿剪下来,交到学校。一条尾巴算一只老鼠,两条腿算一只麻雀。我家在农村,捕捉老鼠和麻雀比城里的同学要容易得多,故除四害的成绩比较突出。我还积极参加到全国的扫盲运动中去。我们村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文盲,我这个小学生当时就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于是我就在每天晚上从我帮家里搓草绳的时间里挤出一个小时,帮助村里愿意上我的“夜校扫盲班”的村民识字。我们上课是没有课本的,我就从我堂姐家找了一块破橱柜门当黑板,将要教给村民的字、词写在上面,一个一个地教。我教他们的字词都比较适用,如数字、农具名、庄稼名、他们自己的名字及基本生活用词等。这样坚持了有三个月。我所教的十几个“学生”虽远未摘掉文盲帽子,但也认识了不少与他们劳动、生活有关的字词,大有收获。学校团组织表扬了我做的这一切,还将我的先进事迹报到团市委少儿工作部。于是团市委让我去做录音,不久便在市广播站宣传了我的扫盲成绩。

我学习好,少先队工作也做得不错,现在团市委又表扬了我,我入团的条件就基本上成熟了。19566月,就在我小学毕业前夕,由顾老师和吴淑英老师两位团员介绍,学校团组织召开支部大会,发展我入团。不久,我就被上级团组织正式批准入了团,当时我14岁。 

我在城东小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结束的时候,鉴于我品学兼优,又是少先队大队长,还是青年团员,学校决定将我保送到江苏省泰州中学读书。

 

第二节  中学入党

 

父亲不让我读中学

 

江苏省泰州中学简称省泰中,是江苏省一所很有名气的重点中学,也是全国重点中学之一,当时已建校54年,现在则是一所有114年悠久历史的老牌名校了。在我就读省泰中的那个时候,全国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的平均录取率约为20%,而在高校对江苏省考生录取分数线比北京考生高出数十分的情况下,省泰中考生的录取率通常都达到85%左右,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考取清华、北大等全国第一流的重点大学。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前国家主席和前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当年就是在省泰中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的。

 我从顾老师那里听到保送我到省泰中的消息后,心中自然高兴,但一想到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心里就又凉了半截,只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家禀告父母。我父母都是长年累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知道种地,对我的学习好坏是从来不过问的,故我在每学期结束将各门功课都是5分的最优成绩单拿回家时,从来不给他们看,也从不对他们说。因为我知道,他们主要关心的并不是我的学习成绩好坏,也不是我当不当少先队大队长、入不入团,他们所关心的是我放学后帮家里多干点活。因此,我在学习上、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基本上得不到他们的表扬,倒是我搓草绳搓得又快又好,会干不少庄稼活,常得到他们的夸奖。我小小年纪在冬天清早拾粪回来时鼻子和小手都冻得通红,他们也感到心疼,夸我是个好孩子。虽然我知道他们对我被保送到省泰中上学也不会有太大的欣喜,但我觉得这次不同,我能被保送到这样一所很多小学毕业生考不进的省重点中学,他们也许会为我高兴,分享我的喜悦的。哪知道我还是想错了。

我将好消息向父母说了以后,母亲没吱声,父亲却沉着脸对我说:“你真有点儿不知足。我本来只想让你上个两三年学,这样你长大以后也可认识个东南西北,进城分得清男女厕所。我们全家人省吃俭用,已供你读到小学毕业了,你也都老大不小了,该回来种地了,可你竟然还想上中学。我跟你说,乡下人就是捧老黄牛屁股的命,你还想洗干净泥腿子吗?大家都不种地,吃什么!?你姐姐、妹妹、还有你大弟弟(当时还未病故),哪个上学了?即使乡里村里有钱的人家,又有几个孩子上中学了?你要记住,满肚子文章充不得饥,还是种田吃饭最要紧。”

我虽然挨了父亲一顿训斥,但要上中学的决心并没有动摇。第二天,我找母亲叙说我心中的渴望,求母亲同意,然后再帮我说服父亲。母亲虽不懂得什么重点中学,也不懂保送是如何不容易,但鉴于自己是文盲吃了许多苦,孩子多读点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故她同意我上中学,并答应帮我做父亲的工作。但父亲还是不松口,为此母亲说了一句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话:“这孩子既然书念得好,将来说不定多少有点出息,我们再穷也不要耽误他。”得到母亲坚定的支持,我心中暗暗高兴,但父亲还是不答应。当时,我曾一度对父亲产生怨恨,但冷静下来细想想,父亲也是不得已呀。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担他担着,全家吃饭问题主要靠他,他难哪!他是多么巴望我这个长子能早点帮他分担一点家庭重担啊!他知道我一旦上了中学,不但不能整天帮他干活,学习费用比小学也肯定有所增加,这一反一正相差多少?他怎么能不考虑答应我上中学对整个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呢?所以,我不能怪他,他不是无情,也不是不培养我,更不是为难我,他是为了我们全家人的生活着想啊。他是个好家长,好父亲。

但事情仍这么僵持着,父亲和我都没有改变主意。有没有实际解决办法呢?有什么法子能让父亲消除后顾之忧呢?正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我小学的几位老师不知怎么知道了我家的事,就到我家家访来了。老师们告诉我父亲:“这次省泰中百里挑一,在全泰州市的小学毕业生中一共选中了4名保送生,在省泰中大门边东墙上张贴的录取新生的大红榜上,4名保送生被单独写在一张大红纸上,贴在红榜的最前面,而你儿子的名字在4名保送生中又被排在第一个,这可是全泰州市小学毕业生的状元啦!是多么难得,多么光荣啊。省泰中那么难考,许多孩子都考不上,而你儿子不要考就被录取了,怎么可以随便放弃呢?”见我父亲还是无动于衷,老师们又说:“你家经济困难我们老师也知道,但可以克服。上中学不但可以继续申请免缴学费,还可以申请人民助学金,家庭的负担起码不会比上小学重,可能还要轻些……”在老师们的苦苦劝说下,我的父亲这才勉强同意让我读中学。

 事情虽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每当我想起我的小学母校和培养、教育、关心我的老师们,我的心情就不能平静。多好的母校啊,多好的老师啊!在2003年母校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举行百年校庆时,我写了一篇《难忘母校恩师情》的文章,表达了我对母校、对母校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这篇文章不但被选豋在百年校庆刊物上,还在泰州日报上发表了。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的班主任周诚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李月华老师的丈夫。他从李老师那里知道了我的情况,一开学,就让我当班长。周老师也早知道我家经济困难,给我全部免了学费,还批准我每月享受35角钱的人民助学金。当时全额助学金是每月7元钱,但主要给读高中的困难学生,初中新生是享受不到全额助学金的。你可别小看了这35角钱助学金,在当时可是一笔钱呢!它可以解决我一个月的午饭问题。这就大大减轻了我家里的负担,保证了我可以读完初中。

 我在读初中的三年中还是走读。从家到学校有五六里路,每天来回走4趟。我仍常常利用行走在路上的时候背点书,如《岳阳楼记》、《木兰辞》,还有许多首唐诗,都是这时候在路上背熟的。直到现在,我仍能差不多把这些文章和诗词背诵下来。由于我家离学校较远,为保证上课不迟到,我上学经常要赶时间,这就要求我快步行走。我小学快步走了四年,初中又快步走了三年,七年下来,我养成了走路快的习惯。我结婚后,妻子不太愿意与我一同上街,就是因为我老是习惯性地一个人快步往前走,将她远远抛在身后。我也想改掉这个老毛病,但一不注意就又“旧病复发”。

 我读初中仍很用功,上课时专心致志地听讲还是我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应当说,我初中三年在学习上总的来说仍不太费劲,当然比起上小学来,要多花点功夫,包括适当预习课文和复习功课。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仍是全班数一数二。毕业后,我顺利地考上了本校高中。这时农村已搞起了人民公社,自家没有了地,家里要我回去到生产队上工就不像以前要我回去种自家的地那么迫切了。当时生产队里挣一个工分也就是一二分、二三分钱,一个大劳动力干一天农活记十个工分,也就挣个一两毛、两三毛钱,干一个月的活也就是六七元钱。而我进高中后不但仍不要缴学费,还申请到了每月7元钱的全额助学金,完全可以不用家里管饭了。高中的学习任务比初中重多了,我因有了全额助学金,就住进了学校。

省泰中的老师,特别是高中老师就是教得好,只要你认真听讲,课后做作业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只要你认真复习,把老师讲的真正消化了,吸收了,掌握了,不管是学校考试,还是全市、地区统考或全国高考,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买数理化参考书,当然是锦上添花。我买不起参考书,就把各门功课课本上所有的习题全部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当然要做,老师未布置的自己也都做,同样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省泰中高中生的生员不仅来自泰州市,还从泰州周围县市的高才生中广泛挑选,故高中生中学习尖子很多。这样,在高才生云集的高中班里,我就不能像在小学或初中时那样,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在宝塔的尖顶上了,但仍名列前茅,仍是全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之一。高中毕业考试,我因文科占有一定优势,总分又得了个全班第一,为我结束中学学习生活画了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自力更生,开源节流

 

我在中学时,家庭经济困难的阴影仍时时笼罩着我。虽然我不要缴学费,但每学期四五块钱的书本费还是要缴的。我上学吃饭问题基本上由助学金解决了,但上学用的作业纸、笔墨,平时穿衣、理发、洗澡等生活琐事的费用还要自己解决。怎么解决呢?靠父母是靠不上的。人民公社成立不久就赶上全国性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前苏联逼债,加之政策失误,大刮浮夸风,全国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村则更困难。我弟妹小,家中劳动力少,父母挣的工分钱从生产队里买全家的口粮都不够,再也挤不出闲钱来用在我身上了。另一方面,虽然父亲已不阻止我继续读高中,但我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却无力帮助父母养家,感到心中有愧,哪里还能再向家里要钱?于是我决定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开源节流,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我上初中时,农村就合作化了,我就不用起早拾粪了。此外,家中因斗篷卖不出去,就停做了,于是我也不用搓绳子了。那做什么呢?那就编织鱼网。所以我又在每天放学后帮助家里织鱼网。搞这种副业也真是不容易。且不说如何把苎麻用手捻成细丝再由人工打成麻线,就单说织鱼网吧,织一排400个洞眼的鱼网就要将上了麻线的梭子上下来回穿800次,这还不包括穿错梭子重新再穿的次数,而织成一排鱼网只能挣一分钱。由于经常干这种活,我织鱼网也比较快,通常一个晚上可织810排。按一排网1分钱计算,一个晚上可挣8分到1毛钱。但如果我白天在学校没写完作业,晚上就要挤掉一部分织网的时间,那就只能挣三五分钱了。

我晚上织鱼网算是帮家里搞副业,但在搞这种副业的同时,我还可以兼搞自己的正业和副业,这就是复习、预习功课和看小说。由于我织鱼网熟练到可以不看网上洞眼和手中梭子也能织得很快,不会穿错洞眼,偶尔穿错凭手上感觉也会发现,故我的眼睛就可以用来看书了。看书首先是温习一下当日课堂上已讲授过的功课,准备老师下一次课堂提问,再预习一下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都算我的正业。复习、预习完功课后,还有不少时间,我就可以用来搞自己的副业看小说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封神榜》等名著都是在这时候读完的。但这些小说读完了,我原来视力1.5的眼睛也近视了。原来,那时农村没有电灯,我家晚上照明用的是我用小墨水瓶自制的一盏小煤油灯,灯火比黄豆粒也大不了多少。长时间在这样昏暗的灯光下看书,眼睛不近视才怪呢!晚上织网看书,春秋两季尚可,冬夏两季可就苦了。冬天主要是脚冻得疼,晚上织鱼网收工后,一双冰凉的脚即使睡了一觉在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还是冰凉的。夏天天气热问题还不算大,主要是蚊子会不断叮咬你,让你苦不堪言。幸好,我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上不起大包,只是有红点,痒得难受。

 高中时,学校团委书记刘志宽在暑假期间常介绍我去帮助泰州市人民武装部搞征兵工作服务,寒假里就让我帮助整理校团委会上一年的书报杂志,将没有用的拿到废品站去卖。刘书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我有点小收入,开学时才有钱缴书本费。暑假里,我还经人介绍到泰州电厂工地去抬过大土,一个晚上从6点到10点抬4小时,给8毛钱。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寒假到泰州钢铁厂砸铁矿石。那可是个重活儿,要抡起大铁锤将几十斤、百十来斤的大块铁矿石砸成拇指大小的小矿石子儿,这样才能送到高炉中去冶炼。由于铁矿石十分坚硬,有时砸十几下也砸不开,费的那个劲儿大了去了。再有,砸的时候常把砸碎的铁矿石碎片砸得四处乱飞,难免不飞到我没有穿袜子的脚上,常常击得我脚面、脚踝鲜血直流。我也管不了这许多,照样砸我的铁矿石。我将砸碎的铁矿石子儿装进一只只长50公分,宽和高均25公分的木箱中,装满一箱可得两毛钱工钱。我一天最多能砸4箱。此外,我在暑假里还学会了做砖坯,好给自己多挣一点学习和生活费用。

我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的结果是,我在中学期间的书本费、讲义费及纸张笔墨、洗澡、理发等费用就都用自己的双手挣出来了。这就算是开源吧。但开源挣来的一点儿辛苦钱十分有限,仍解决不了穿衣问题,我只好节流。这就是尽量不买新衣、新鞋、新袜。穿不上新衣服,就穿旧衣服,旧衣服穿破了就自己缝补。穿鞋也一样,母亲每年春节前给我做一双新布鞋过年,但不到半年就破得不行了,只得补了又补。鞋底磨穿了,没有钱请鞋匠钉鞋掌子,我就从其他破旧鞋子上剪下一截旧鞋帮子,然后搓一条细麻线,再找根小铁钉、小木棍制作个小锥子,最后用小锥子和麻线将双层鞋帮缝到鞋底上去,这样鞋掌子就算钉上了。我一年四季基本上是不穿袜子的,一双破旧的米色长筒袜子留给过年穿或冬季最冷的时候穿,那双袜子我也是给它上上下下都打了补丁。按理,这些针头线脑的活儿,应当由我母亲做,我一个男孩子是可以不做的。但我不做不行啊。我母亲不是不想做,更不是不关心我,但她农活、家务活,里里外外实在是太忙了,也太累了,她还要照顾我的弟弟、妹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这个当长子的应为她分担点劳累,起码我自己的事不要再给她增加负担了。

从初中到高中,我在星期天,尤其是在农忙假、寒暑假仍要帮家里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生产队里挣工分。按规定,星期天学校是不扣助学金的。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