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8日星期六下午5:00,第五届中欧国际文学节的第十七场活动如期举行。葡萄牙作家伊莎贝尔·米尼奥斯·马丁斯与中国作家熊亮以“创造让成人和儿童连结的空间”为主题展开对话。
伊莎贝尔·米尼奥斯·马丁斯(Isabel Minhós Martins),1974年出生于里斯本。她最热衷探索的主题是“文字,我们能用文字做些什么,文字又能与我们产生怎样的联系。”伊莎贝尔曾获 2015 年获儿童文学作者奖、2017 年获古斯塔夫·海涅曼奖和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还曾在第一届孔波斯特拉国际图书大赛中获荣誉提名,也曾入选白鸦目录。其大部分作品都由橘子行星出版社出版,现已在多个国家发行。
熊亮是一位中国画家、作家、插画家,创作领域涵盖绘本、童话、小说、戏剧、诗歌、当代水墨。代表作有《熊亮中国绘本》《小石狮》《京剧猫》《和风一起散步》《二十四节气》《游侠小木客》。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且被国际被认为是东方绘本艺术的代表人物。绘本则大多立意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画面注重线条和墨色感,表达简练、纯真,有着独特的幽默感和诗意,能轻易被孩子、甚至不同文化的读者理解。 2014 年,熊亮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2018 年成为首位进入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插画家)的中国人。
这次的分享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艺术家、作家与图画书之间互相有怎样的联结空间?伊莎贝尔首先强调一点:儿童与成人分享的世界是一样的,他们有着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困难,但孩子对世界的解释是独特的。尽管孩子们对于故事的解读元素可能稍微有一些差异,但图书、诗歌等形式能更好地链接孩子和成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想象空间。
熊亮从中国的图书市场谈起。他认为,目前中国对童书、图画书的需求非常大,但现在缺少的是真正给孩子的书。在一些时候,比如学校举办活动,大人比如说老师、家长,并没有从小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小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他也许会想,我不认为是这样,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我想要怎么样等等,而这也正是我们缺乏的。
而中国目前由两个情况组成:一个是个性化、个人化的类型,另一类是完全从大人视角出发,较为传统的图书。他认为,伊莎贝尔给他带来的启发非常好,我们应该要把传统翻新,要兼顾传统如何变成当代的主题,也要在视觉和创意上不断延伸。
主持人提到艺术家的多元身份问题,熊亮分享他在创作时的“分级创作”概念,比如针对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考虑他们的认知特点、他们关心的话题、认知边界,去找到孩子独特的声音和角度。“他的声音一定是要突破某些东西,要跟大人讲他自己某个想法,或者是要离开大人。”最关键的是,故事里一定要有小孩子的声音。
伊莎贝尔则认为,对于文字来说,不管是文字的构成,还是整体的愿景,在创作之初,创作者必须先要有一个框架意识。如果是插画书或者图画书,就可能更是一种自由的、没有拘束的文体或艺术构思。对她自己而言,“在做这样的一些图画书的时候,我更着重的是表达我自己内心的感觉,是想将我自己内心的一些声音传递给我小读者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插画师和文本之间的相互沟通非常,因为实际上双方都是这本书的创作者,都是它的主人。
另外,伊莎贝尔强调,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创作理念和题材来让孩子来丰富自己的见识。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只是每天都吃汉堡或披萨,其实我们也在通过调节自己的口味,去摄入不同营养,去开阔自己的思路。
艺术家、作家和画家这三者之间,要如何进行有效工作?伊莎贝尔认为,对于童书来说,将插画和文本有效结合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进行文学创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很多人觉得童书太简单了,内容简单,话题也简单,没有任何所谓的内在含义,但对伊莎贝尔而言,插画和文本需要一个共通的语境,把二者都读懂了,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内在含义,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熊亮则强调,在表述非虚构的故事时,创作者侧重的并非是图像和文字的关系,而是如何呈现较好的图景化表述,但绘本有文字,有图,还有翻译人的思维过程,这些加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思考和观察的过程。“我觉得两者都是非常有力量的,图像应该在是之后,文本应该是在之前,但文本不仅仅是文字而已,它架构出一个世界,图像去帮他构建出这个世界。”
在读者提问环节,有人希望两位作家谈谈对儿童文学市场、成人儿童读者的期待。伊莎贝尔首先指出,她特别希望并且非常有信心,儿童类的书籍,会继续在全球图书市场上拥有活跃的一席之地。对于未来的市场,她认为,图书应该带来更多元化的要素,题材不一样,构思不一样,国别也有着差异。比如说,英语体系的国家里或许还没有太多其他语种的儿童文学或儿童图书,伊莎贝尔因此表示希望,“让我们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能够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审视并且去了解世界上各国各个不同地方人,了解他们的想法、思维上的差异,让他们对于人类整体能有更深度的把握和理解。”
迄今为止,中欧国际文学节已经举办了4届。每年的文学节,中国作家与欧洲作家就生活、社会的各层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第五届欧洲文学节也将继续在中欧关于文学的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给予读者启发和思考。
活动最后,两位作家感谢了中欧国际文学节的举办者和维护者,祝愿这趟文学之旅能越走越远,帮助更多读者领略文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