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关于“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的思考
时间:2020-08-10 来源:徐贻聪
   

  晨起,读到我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给我发来的一个采访稿,是大学现任校长杨丹同记者最近的谈话。文章的标题“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让我为之一振,颇为兴奋,还陷入了沉思。

1597053954633289.png

  我曾于1958年至1963年就读在“北外”,在那里接受了语言教育,学到了为国家服务的一技之长,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为人之道,帮助我成长成就。现在虽然年进“耄耋”,退休也已近20年,但对“北外”依然一往情深,时常将她挂念于心中,会在各种报道中寻找关于母校的信息。类似于杨校长的讲话,当然更是关注的重点之一。

  杨校长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中,开天辟地就强调“用平等的、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明”,将“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贯彻于教学及学生的实际行动之中,道出了北外的宗旨和追求。

  世界上存在有多种文化,各有其史,各有其长,各领风骚,各有影响,需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争取在相互促进中求取进步。“北外”培养的学生,确实可以起到“跨文化交流引领者”的重要作用,在各种文化的交流、借鉴中担当主角。“北外”敢于主动承揽责任,把之化作己任,还鼓励学生担起“引领者”的角色,值得高兴,值得信赖。对于我这个曾经的“北外人”来说,当然尤其值得记取和骄傲。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对杨校长的结论深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还在其中有所实践和收获,因为我曾用北外教给我的语言工具,代表中华文明,游走于其他一些文明之间,促进了解,促进交流,使得有关方面相互认知,友谊逐步加深,合作渐次加大,部分地完成了“北外”的希望与期待。

  在约40年的“现役”服务中,以及在退出“现役”的近20年“业余”年代里,我始终以在“北外”学到的西班牙文为武器,参与我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的发展进程,从而有机会直接同这个地区的整体和个别文化密切接触,扩大了视野,也进行了直接的服务,至少是“跨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一个直观的感觉是,各种不同的文化在人类的繁衍和进步中都不可或缺,相互之间存在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言工作者的任务极为重要。

  据我了解,已故周恩来总理对我国的语言教学十分关注,还亲自为几种外语教学的开设做过指示和直接的安排;“北外”则尽忠职守,不遗余力地落实和扩展承担的重大任务,把学校办成了首屈一指的国际交流人才的摇篮,为国家在对外交往方面立下了难以替代的丰功伟绩。

  “北外”家大业大,名声在外,任重道远,但已经有了自己独创的“精神”,当会在这种“精神”的指引和鼓励下继续奋发图强,创造新的辉煌成就,把“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的任务和宗旨更加出色地完成好,让祖国和人民放心。

  北外,我真诚地感谢您,也为您骄傲,为您祝福。


(本文作者徐贻聪,中国前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大使,公共外交网特邀高级顾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