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公共外交讲坛(第二十七期)汤铭新《品味物华天宝、流光溢彩的哥伦比亚》下
时间:2012-09-20 来源:公共外交网
公共外交讲坛(第二十七期)汤铭新《品味物华天宝、流光溢彩的哥伦比亚》下
   

42dc88090f2777cd787e7f86e7f7f90e.png

品味物华天宝、流光溢彩的哥伦比亚

    主讲人:汤铭新


    今天很高兴再一次来到公共外交网做客和网友们见面交流。在我长达40余年的外交生涯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与拉丁美洲打交道。在那里我度过了多姿多彩的工作和生活时光。其中有20年的时间我曾在民间外交的战线上工作,先后陪同中国友好代表团赴拉美出席国际会议,还陪同作家代表团、民族歌舞团、杂技团等遍访拉美和加勒比12个国家,还接待了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100多批各界对华友好组织和人士,见证了中拉友好从民间外交涓涓细流起步,到汇合成滔滔洪流的光辉历程。在官方外交的岗位上,又体验了外交官的甜酸苦辣。是的,作为大使,肩负祖国的重托,具有民族形象代表的荣誉,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国家,都不是小事,都要严格谨慎,三思而后行,真可谓忍辱负重如履薄冰。因此,我常常用孟子的训导来告诫自己:一定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啊!

    一部电影爱上了拉丁美洲
    我是1956年从上海被保送到北京考进外交学院学习外交专业的。入学报到后,学校为分配学习外语专业分班,采用了由学生自选的程序。学校组织全体新生观看几种不同语言的原版电影,让同学们在饱览异国风光、领略各种语言魅力之后来决定外语取向。记得俄文版电影是《列宁在十月》,英文版电影是《居里夫人》,西班牙文版是墨西哥电影《生的权利》。当这大洋彼岸的旖旎风光映入眼帘,那被称颂为音乐般悦耳的语言敲响心灵,那一幕幕极具震撼力的人文风情迎面展现而来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毫不犹豫地决定选择西班牙语专业,准备将来到远隔重洋的这片诱人世界闯荡。
    果然,我掌握了西班牙文这个语言工具,跨入了民间外交和官方外交的行列。而恰恰是哥伦比亚,又是我在1980年步入官方外交踏上拉丁美洲这片辽阔的热土至关重要的起步驿站,并且也因此和哥伦比亚结下了难以忘怀的情愫。

    风光旖旎的南美门户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的西北部,北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南美唯一一个濒临两大洋的国家。它既是连接中南美洲的桥梁,又是进入南美洲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当年西班牙从非洲几内亚等地贩运黑奴到拉美,把从拉美地区掠夺的金银财宝等运回国内,还有运货到拉美集结分装时,都曾经通过这个交通枢纽。
    哥伦比亚的国土面积114多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列第26位,是拉丁美洲第五大国。踏上哥伦比亚,你首先会被她的旖旎风光所吸引。全国五个地区的中部是安第斯地区,那里地貌多样,有纵横的山岭,苍翠的草木,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个区域气候宜人,人口稠密,是咖啡、可可、鲜花和多种水果的生产和出口基地,还有多处自然保护地和印第安人聚居村。首都波哥大就位于这个地区。它也是历史文化之旅的首选地区。西面是狭长的太平洋地区,为沿海平原,那里丛林密布,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原始生态保护完好。此外还有印第安文化历史遗址和著名的狂欢节日,是生态旅游和考古旅游的好去处。北部地区是开阔的加勒比地区,气候凉爽。那七彩斑斓的大海和温暖柔和的细沙令人陶醉。风格鲜明的城市建筑和多姿多彩的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让你目不暇接。东南部是亚马孙地区,是人类最大的一个氧气库,全区地势平坦,是全国最大的各印第安部落聚居地。中东部是奥里诺科地区,是一望无际的东部大平原,草木葱茏,河流纵横,拥有发达的农业和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石油资源。

    与航海家哥伦布结缘的国名
    哥伦比亚的国名和航海家哥伦布有缘。大家知道,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是一个羡慕权势、渴求财富,又具有相当才干和天文地理知识的航海家。他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后,坚信向西航行必可到达马可波罗描述的富庶而文明的东方。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对以后贯通欧亚新航路有影响的这位神秘人物马克•波罗。他于1254年出生于克罗地亚的科尔丘拉岛。1271年,随父亲和叔父,经过四年艰难跋涉,终于到了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并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用。他为元朝服务17年,游历几遍中国。1292年离开中国返回威尼斯。1298年,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不幸被俘。他在狱中向人口述东方见闻,狱友鲁斯梯西亚诺笔录成书,即《马可•波罗游记》。1299年他获释后,《游记》很快被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就是从《游记》中受到启发,为追求财富和荣耀,于1492年8月2日,带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87名水手,驾驶了三艘三桅快船,扬帆远航,达成了“新大陆”的发现,触发了欧洲现代文明和美洲土著古老文明的冲突与交汇。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远航美洲,“发现”了包括现今哥伦比亚在内的这块土地,把它称为新格林纳达。1819年,哥伦比亚获得独立,之后经历了与周边国家的组合与解体,最后于1886年为纪念哥伦布,定国名为哥伦比亚共和国。今天,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光是与哥伦布结缘的国名,还有一座为纪念哥伦布而建造的雕像。

    印第安文化的奇葩,民族融合的摇篮
    哥伦比亚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历史。从远古时代起,就是印第安人的故乡。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到16世纪在波哥大高原欣欣向荣、令哥伦比亚人为之骄傲、令世界赞叹的奇布查文化。她成为与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并列的美洲大陆四大印第安文化的一支奇葩。
    和奇布查文化的近距离接触,在你抵达哥伦比亚的第一站波哥大时便会发生。记得那是1975年,我第一次造访哥伦比亚。刚下飞机,只见“镀金人机场”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进入机场大厅后,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商店里,又看到了一种叫“穆斯卡黄金筏”的工艺品。端坐船筏正中间的便是“镀金人”,机场的名字就是由他得来。那么,这“镀金人”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中间有一段动人而曲折的传说。
    相传古代波哥大地区曾连年大旱,人们求拜天地也无济于事。心急如焚的奇布查族女酋长瓜达维塔决定用金粉涂抹全身,然后跳进湖里,以身殉国的壮烈之举祈求上苍赐雨济民。果然,顷刻之间雷雨倾盆而泻。在甘露滋润下,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大家兴高采烈,但同时又非常感念这位已升入天国化为女神的女酋长。于是,奇布查人作出了一项规定:今后凡是逢到酋长传位加冕或祭天拜神时,酋长要全身熏香并抹上油脂,再喷洒金粉化为“镀金人”,然后乘坐船筏来到湖中朝拜这位女神。村民们则全身披戴着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供品,献给化为女神的酋长,以求她保佑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平安。“镀金人”的象征从此世世代代传了下来并成了进入哥伦比亚的标志。
    哥伦比亚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今天的4500多万哥伦比亚人是由四大人类群体,即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他们相互联姻产生的混血种人所组成的,其中,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的梅斯蒂索人占多数,约56%,黑人和白人混血的穆拉托人和印第安人和黑人混血的桑博人占20%;白人和他们在当地的后代即克里奥尔人占18%;黑人占4%,主要居住在沿海地带;印第安人占2%,大约有100万人。他们由84个部族组成,分散居住在567个保护地,使用75种部族语言。此外,大约还有1万2千多吉普赛人。
    虽然种族结构多样,但长期以来哥伦比亚各民族间都能和睦相处。纳里尼奥省的“黑人、白人节”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它起源于古代生活在那个地区的民间邻里的聚会,反映了当时各族人民在进行了宗教礼拜,祈求五谷丰登之后,上街唱歌跳舞,显示友爱相处、情意融融的情景。狂欢节在每年一月五日至七日在省会巴斯托市举行。我在哥伦比亚曾经有过一次“下基层”的亲身经历。
    五日那天,大街小巷到处是提着颜料盒的青年。他们拦住过往行人,在脸上涂上黑色颜料把他们变成“黑人”。见我是外国人,他们有些犹豫。在向我解释并征得同意后,在我两边脸颊上各涂一点黑色,以示我参与了当天“黑人节”的活动。一位满脸黑色的姑娘马上走过来要求挽着我的胳膊合影。照片在第二天上了当地的报导,成为地方一条新闻。第二天我又上街。由于已经有了经验,便主动示意那些青年给我涂脸。今天轮到“白人节”,因此他们用白颜料把脸都涂成粉白,转眼我成了地地道道的“白人”。这次效果极佳,我走到哪里,便引来一阵喝彩和热情的掌声。正在热歌狂舞的青年人则拥过来,紧紧地称兄道弟般拥抱我并和我照相,着实让我体验了一回“明星大腕”的风头。最后一天是化妆游行,人们穿上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满载着丰收产品的彩车,沿着城市主要街道,跳起欢乐的舞蹈。这是一次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文化,西班牙人的民风习俗文化和非洲人的原始古朴文化最好的交融。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乎意料的是节庆最后那天晚上,我被邀请到市郊一个印第安人村落去做客。户主是一位肤色黝黑的农民。他先请我喝上一杯用玉米酿造的“进门酒”,以示欢迎之意。接着他的女儿端上来一盘名叫“亚赫”,类似我国苦菊的生菜。我正纳闷主人的用意时,他笑着说,这是“洁净灵魂”的仪式。因为苦菊刚入口咀嚼时,有苦涩味,让你回味人生经历的苦难,可过了一会儿,便有甜润的味道,让你憧憬未来的美好幸福。我正要感谢主人这番用心深刻的好意时,陪同我的一位政府官员说,用你们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先苦后甜”。我们印第安人信奉的哲理同你们中国人是一样的啊!听了这一番动人的解释,我毫无顾忌的大口咀嚼起来,引起了大家的欢笑。正在此时,市区广场那边来自中国的鞭炮和礼花腾空而起,响彻和照亮了街头巷尾,使全城迷漫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之中,为节日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品味哥伦比亚的“四宝”
    哥伦比亚是一个物华天宝、流光溢彩的国家。记得哥伦比亚的一位朋友曾对我说,中国的长城、故宫、陶瓷、丝绸和珠宝玉器,都是探视中国悠久文化的一扇窗口。中国朋友去哥伦比亚,一定要好好了解我们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四宝”,那也是探视哥伦比亚的一扇窗口。这就是灿烂发光的黄金、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浓郁芳香的咖啡和魅力迷人的鲜花。今天想起来,这段话可谓是对哥伦比亚最好的导游词。

    1.“黄金之国”的辉煌
    哥伦比亚盛产黄金,历史上被誉为“黄金之国”。17世纪中叶时,哥伦比亚的黄金产量几乎占世界总产量的40%。直到19世纪中叶,依然占20%。据不完全统计,西班牙殖民者从1530-1810年的280年中间,从哥伦比亚掠走的黄金达1000多吨。
    印第安人最初拿黄金作为以物易物的手段,后来才根据佩戴者的地位和职位,制作与宗教崇拜有关的非人非兽造型的装饰物。另外一个用途是做陪葬品和祭神的器具。因为印第安人崇拜黄金,认为它可以吸纳阳光,驱魔辟邪。金器的制作最早发源于西南部的卡利马和中西部的托利马,后来发展到金巴亚和波哥大地区,其金器冶炼铸造和金铜合金制品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是当时手工艺品中的佼佼者。首都黄金博物馆内珍藏的29000多件展品都是印第安人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7世纪的作品,不仅展品之多可谓世界之最,其展品质量之精亦令世人赞叹不已。
    黄金今天依然是哥伦比亚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我们在各个城市的工艺品商店,可以看到反映古代和现代艺术的各种精美制品。当今在世界范围内对黄金的追求依然是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哥伦比亚的黄金产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但是回眸往事,我们看到,哥伦比亚的黄金的确曾经光辉夺目,而在它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和苦难啊!

    2.晶莹剔透的绿宝石
    人们喜爱绿宝石,因为它色泽鲜嫩,高贵而庄重,是纯情、幸运的象征。特别是绿宝石中的佼佼者——祖母绿,与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并列为世界四大珍宝。由于稀罕难得,堪称宝石极品,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祖母绿色泽碧绿、纯净、晶莹,既是尊贵的象征,又代表着幸运、美好和纯洁的爱情。因此成为历代帝王、后妃和达官贵人宠爱的饰物。哥伦比亚人十分珍爱祖母绿,他们相信祖母绿会带来好运。目前,哥伦比亚每年生产的祖母绿价值10亿多美元。世界上最大的10粒祖母绿均产自哥伦比亚,其中最重的一粒达1796克拉。
    祖母绿的生日在5月,因此,可不要忘了,它是结婚55周年最好的纪念物。

    3.浓郁醇香的“咖啡王国”
    哥伦比亚在历史上一直是以生产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全国种植面积89万公顷,均占全国耕地的四分之一,主要在安第斯山区。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出口创汇将近15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刚到哥伦比亚时,我一下飞机,便在候机大厅闻到一股清香扑鼻的咖啡味。原来哥伦比亚咖啡种植者联合会在大厅设立了免费供应站,请过往客人随意品尝。这也是热情好客的哥伦比亚人的待人之道,让你对咖啡“一见钟情”。
    在哥伦比亚,喝咖啡不仅是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亲朋好友聚会、社交往来必不可少的程序。有人说,这就同德国人喝啤酒和中国人喝茶一样。
    哥伦比亚的咖啡除了自然条件适宜外,咖啡农的精心管理和艰辛劳动功不可没。哥伦比亚咖啡属“软咖啡”,分两类,味道平和的叫“阿拉伯咖啡”,味道浓苦的叫“卡多罗咖啡”。至于喝咖啡有许多学问和多种不同的品尝方式。现在通常在饭后或聚会时饮用的一小杯咖啡名叫“丁多”,味浓而苦,令你回味无穷。难怪哥伦比亚人常说:“让我们一起喝一杯丁多,我们就成了朋友。”当然,由于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一般人愿意选择饮用速溶咖啡,只需要开水一冲,加上点糖就可以喝了。
    我虽然有常年喝茶的爱好,但是,当我喝了哥伦比亚的咖啡后,抵不住它的诱惑,不时也喝上一杯。且不说我在哥伦比亚工作的那几年,回国以后也依然有此爱好,因为它不仅提神,也会让你在品味醇香之际,在脑际翻动那在哥伦比亚度过的美好时光而不失为一大享受。令人高兴的是,现在提着咖啡袋,伸出大拇指夸奖他的咖啡顶呱呱的哥伦比亚咖啡农的广告,已经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和大商场闪亮登场,哥伦比亚的咖啡从此在我国一些城市飘香了!

    4.万钟风情的鲜花
    哥伦比亚又有“鲜花之国”的美称,一年四季各种鲜花竞相开放。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哥伦比亚人便精心提高栽培技术,培育色泽鲜艳的新品种。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又引进国外新品种,把养花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据估计,哥伦比亚有5万多种花卉,其中高等花卉有50多个大品种。仅兰花就有2000多个品种,其中有国花之称的“卡特娅”兰花更是美艳绝伦。目前鲜花种植业已是仅次于咖啡的第二重要行业,鲜花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如果说你到哥伦比亚各乡镇城市周游时,常常会漫步在花的世界,看着朵朵烂漫的鲜花,闻到阵阵的清香,陶醉在大自然恩赐的怀抱的话,那绝非夸张之词。我曾慕名前往麦德林,参观于8月份举行的花卉节,那真是一次醉人心肺之旅。
    花卉节群众性活动高潮是拾花农大游行,那可真是集花卉精华之大成。花农背着各色花板,上面满载着百合花、康乃馨、郁金香、兰花、玫瑰花、千日红、百子莲和香蒲等五彩缤纷的各色鲜花。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伴随热烈奔放的乐曲,边舞边行。每当代表不同花卉种植区的彩车驶来时,人群中便会发出一片欢呼声。原来每辆彩车上都站着一位亭亭玉立的“花后”候选人。她们在当天晚上要接受评选“花后”的考试。美女们要回答各种提问,最后选出一位“花后”并举行加冕典礼,人们热烈祝贺,拥抱干杯,狂歌狂舞,通宵达旦。我在结束了花卉节活动兴奋之余,应当地新闻媒体的邀请,题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祝贺留言:


    到处是花卉,满街闻芳香。
    歌舞震天地,欢乐爆满场。
    人间有奇景,请观麦德林。
    祥和照四海,春城永绽放。

    揽胜三大城市风光
    哥伦比亚是个风光绚烂、地形多姿、气候宜人、热情好客的国家,也是旅游业比较发达的拉美国家之一。今天我只能挑选三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做个介绍。
    一、“南美洲的雅典”波哥大
    你第一次踏上拉丁美洲,一定会发现拉美各国首都和省市中心,
    都是一种格局的建筑形式,中央是宽阔优美的广场,四周有天主教堂、总统府、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这种规划源于当年的西班牙王室颁布的一道谕旨,即按城市的文明中心来建设。
    自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开始,波哥大就以文化事业发达而开始扬名。最早从1563年建立了第一所大学后,多种文化教育设施纷纷设立。到了19世纪60至80年代,波哥大的文化教育和科学艺术事业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并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在同西班牙及欧洲和拉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波哥大还有一所在西班牙语世界独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研究中心,它为西班牙语和西班牙文化移植和融合到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以及印第安土语和西班牙语的沟通和丰富,都做出了贡献。尤其令哥伦比亚人骄傲不已的是它开创了西班牙语本土化,把西班牙语的“C”(赛)和“Z”(赛达)的语音改读为“S”(埃赛),使西班牙语整个语调更加柔和悦耳,圆润动听,形成了拉美西班牙语的独特魅力。波哥大因其杰出的文化事业成就被誉为“南美洲的雅典”。而这些古老而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则使波哥大从此享有“伊比利亚文化之都”的又一美名。
    波哥大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海拔2645米,是拉美四个海拔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原首都之一。年均气温摄氏14度,树木葱郁,芳草烂漫,气候凉爽,四季如春。
    波哥大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生机的城市。城北区是老城,是城市最早的发源地。17-19世纪西班牙和欧洲古朴典雅的建筑保存完好。城中区是繁华热闹的现代都市商业区。其中位于市中心的玻利瓦尔广场应该一看。广场中央矗立着“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高大的雕像。南侧原为玻利瓦尔的故居,现已更名为纳里尼奥宫,是总统官邸。每天下午5时,身穿漂亮制服,仪容威武雄壮的侍卫队在这里举行交接仪式,国内外大批观光客会蜂拥而至,犹如天安门广场的升、降旗仪式,场面热闹而壮观。
    市中心另一去处是世界最大的黄金博物馆,珍藏了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6世纪达2000多年的金色记忆,约3万件价值无法估量的古代印第安人使用过的金器,包括宗教仪式的各种制品;头、胸和腹部的各种装饰品和各类日用品,用料精细,工艺高超。我在哥伦比亚工作时,曾有幸为推动博物馆藏品来中国展出出力,促成了1982年该馆藏品到北京和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展览,引起巨大轰动。后来经过中哥双方共同努力,黄金博物馆精心挑选了253件金器和宝石精品,于2010年9月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展出。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还特意前往参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波哥大北面49公里处的西巴基拉镇附近,有一座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盐城大教堂。慕名前往探奇的游客,每年达数百万。盐城大教堂的形成有一段漫长而神奇的历史。最初它是古代海水干枯凝固成的一座巨大的岩盐矿山。后来经开采,形成了哥伦比亚最大的一个产盐地,并为当年浴血奋战的民族解放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盐后勤保障。最初,辛勤开发岩盐的矿工们,从原始的宗教信仰出发,在盐矿坑道内搭建祭台,供奉护佑女神瓜莎,祈祷她保佑平安。后人根据这一习俗,于1834年将旧矿井中若干祭台合并,形成了初始的教堂模样。经过大规模开采,到了1952年,盐山的岩盐已基本采尽,盐矿成了一个巨大的岩洞。经过民众和矿工们的热烈议论,将大岩洞建造一座大教堂的设想很快受到普遍欢迎和支持。因为他们都信奉天主教,而附近又没有大教堂。在政府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一座独特壮观的岩雕大教堂,于1954年8月落成完工。教堂在岩层间雕琢了14座祈祷室,介绍了耶稣苦难而光荣的历程。走尽这段隧道便进入大教堂,面前一片雪白,给人一种曙光升起的感觉,一股圣洁之情油然而生。教堂总面积8500平方米,可容纳8000人。整个教堂分为四个殿堂,壁上雕有许多圣神和圣女、天使等塑像,栩栩如生。在教堂正中有一个祭台,由一块18吨重的岩盐制成,上面有金制十字架。神龛边有一尊浮雕耶稣像,肃穆庄重,令人肃然起敬。祭台下面有供祈祷者用的一排排椅子。每逢周日或宗教节日,一批批善男信女会蜂拥而至。

    二、“鲜花地毯”梅德林
    梅德林是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安第奥基亚省的省会,是一个四季如春,风光秀丽,友好和温馨的城市,因而赢得“永恒春城”的美称。同时,她又是全国最重要的咖啡和花卉城市,历史上的纺织工业中心和现代国际时装行业的重要平台,是一座充满朝气的现代化工业和金融、商贸、文化和旅游业新兴城市。
    梅德林有四大特点:一是节庆之城。全年各种节庆活动缤纷撩人,从年初的纺织节、圣烛节、国际兰花节,到国际探戈节、模特大赛、花卉狂欢节到圣诞节等各种节庆接踵而来,全城笼罩在一片宗教庄严肃穆和人文风情飞扬的气氛中;第二个特点是雕塑之城。教堂里的宗教雕刻图案精美,雕塑名家博特洛的人物作品别具风格,豪放精湛地把城市点缀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第三个特点是文化之城。她是哥伦比亚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几所名牌大学和博物馆是最突出的文化标志;第四个特点是成就之城。因为梅德林人事业心强,高瞻远瞩,善于经商。他们以开拓精神、节俭办事和热情好客而闻名世界,具有为人生创造丰富多彩未来的坚定信念。有人称他们为哥伦比亚的犹太人,他们凭借不凡的毅力和精力,将梅德林打造成一个不断发展的美好家园。我曾经为一家中资企业与哥伦比亚合作做过咨询服务。因为注意照顾中资企业的投入和回报等细节,被哥伦比亚人喜称我为“好像他们的安蒂奥基亚人”。

    三、“英雄之城”卡塔赫纳
    在碧波浩渺的加勒比海南端,有一座名闻遐迩的海滨城市,它就是始建于1533年的卡塔赫纳,为当年西半球的古城之一。这是一处风姿绰约、柔情万种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荟萃的胜地,享有“加勒比海的明珠”的美称。198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卡塔赫纳是哥伦比亚从北部通向世界的主要门户,是一座经受过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在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和抗击英法海盗的斗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在争取独立的岁月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815年,西班牙人对卡塔赫纳进行第二次征战,城市中约占三分之一的青壮年死于战火。最后挺身而出的是印第安妇女。他们接过武器,继续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虽然这次历时106天的英勇抵抗以失败告终,但是,拉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对卡塔赫纳在拉美独立事业中的贡献怀有深深的敬意,把她称为“英雄城市”。卡塔赫纳妇女保卫家乡的感人事迹被时代流传。后人在市中心建起了一尊头戴羽毛的美丽的印第安姑娘的雕像,作为城市的标致,以缅怀巾帼英雄们的光辉业绩。卡塔赫纳也因此被称为“印第安巾帼之城”。
    卡塔赫纳曾是哥伦比亚的要塞,巨大的城墙和防御工事是见证城市风雨岁月的一大风景。哥伦比亚朋友告诉我,那是他们的“长城”。它绵延13公里长,上面建有7座城堡和21座碉堡。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美洲最宏伟的圣费利佩城堡。它建在海拔40多米的一个山岗上,整座城堡是用大石块砌成的,凝合石块的是用公牛血搅拌的胶泥,十分牢固。顶层的四角各有一座方形的瞭望塔高高矗立,凛然不可侵犯。堡垒内有一条长2.7公里的地道,其间有可供上万士兵食宿的设施。城堡从1639年开始建造,历时17年才全部完工。登上城堡眺望,城市和海湾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繁华的都市生活,绮丽迷人的海滩风光,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海鲜气味,真是令人陶醉!
    卡塔赫纳既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座年轻的工业和国际商贸,以及文化和国际活动中心,充满神奇和浪漫色彩的旅游胜地。
    卡塔赫纳分为老城和新城两个部分。老城在北部,是个半岛,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西班牙建筑风格。老城入口处不远的马车广场,是16到19世纪初美洲最大的“黑奴交易市场”。中心广场北面,是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在300多年殖民统治期间,有数以万计的平民百姓在这里含冤丧生。1818年卡塔赫纳解放时,愤怒的群众一举砸烂了“宗教裁判所”这座人间地狱。近几十年来,老城旧貌换新颜,为城市增添了现代化色彩。在中心市场旁边,建起了一座有影响力的建筑物——卡塔赫纳国际会议中心,成为许多历史事件的场所和国际会议的舞台。1969年5月,安第斯条约组织在此诞生,为推动安第斯地区一体化做出了贡献。近十年来,每年都有几十次国际和地区会议在这里召开,这座历史名城已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新城位于大嘴湾半岛上,让你领略到现代化气息和卡塔赫纳的精致美好生活。城里的大街两旁,店堂林立,商业和服务业非常兴旺,有著名的绿宝石,精美的工艺品,以及各种名牌服装供你选择,还有适合洽谈生意或亲朋好友聚会的豪华酒店和热恋情人约会的咖啡酒吧等等。
    新城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多彩。饶有趣味的是饭店都为客人准备了娱乐活动。晚餐后在饭店的院子里都有当地热辣的热带草裙舞表演,并且随着乐团的演奏,饭店服务员会热情邀请客人翩翩起舞。许多外国游客见此情景,也会起座一试身手,让你随着城市的浪漫夜景,沉浸在一片活跃而又温馨,欢腾而又松快的气氛之中。
    飞架大洋的友谊虹桥
    我国和包括哥伦比亚在内的拉丁美洲虽然远隔重洋,但是中国和拉美人民的友好交往可谓源远流长。太平洋的万顷波涛早就为西岸人民的友谊架起了银色的桥梁,友谊的纽带把中国和拉丁美洲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促成建交的功业
    1979年,应哥伦比亚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我陪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哥伦比亚。哥中友协是由哥伦比亚政界、知识界和企业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于1977年成立的。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热心推动两国民间交流,为推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们邀请对外友协组团访问,就是想为两国建交做一些推动工作。所以,经过精心准备,特地安排了图尔瓦伊总统会见代表团。试想,当时两国还未建交,我们受到国家元首的会见,是超规格的非同寻常之礼遇。图尔瓦伊总统以非常亲切的口气开始了友好交谈,还引用中国孔夫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示欢迎。最后他表示,哥伦比亚有和中国建立关系的愿望,但希望从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实质性措施起步,这样对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保障作用。听哥伦比亚总统这么说,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信息。于是我们在到达访问的下一站委内瑞拉后,用密电形式立即向国内作了报告,并且根据哥方的设想,建议国内尽快做出回应,以期使中哥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当然抓住了这一时机,很快通过国际渠道同哥伦比亚的外交代表展开会谈。最后,正如周恩来总理概括的“先贸易,后建交”的模式,在同哥方签署了经贸协议的同时,于1980年2月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咖啡与茶“互通有无”的故事
    1964年,毛主席接见一批拉美代表团。在谈到中拉友好关系发展迅猛时,一位哥伦比亚青年组织的领导人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大国。拉美国家对同中国加强经贸关系寄予厚望。譬如拿哥伦比亚来说,她的主要一项出口产品是咖啡。他每到中国一个地方都看到人们在喝茶。由此他想,如果每个中国人一天少喝一杯茶,改为喝咖啡,那哥伦比亚大可不必担心咖啡没有销路了。毛主席听完笑了起来。他说,你这可是个好主意啊。不过我想补充一点。如果你们哥伦比亚人每天也少喝一杯咖啡,改为喝中国的茶,那我们的茶同样可以打开销路了,对不对?这叫做“互通有无”啊!在场的拉美朋友听到毛主席这一席寓意深刻而幽默的谈话都热烈地鼓起掌来,把谈话的热烈气氛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
    1.中国古训的启迪
    1985年,我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率领的代表团访问哥伦比亚时,在卡塔赫纳市参观一家名叫维京戈斯的鱼类加工厂。刚走进大门,猛然看见墙上一行大字:“赐之以鱼,饱腹一日;授之以渔,享用终生”,下面一行字是“中国古训”。这立即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试想在千里迢迢之外的异国他乡,竟然有一家工厂,引用了中国古训作为管理治厂的良方,怎么不发人深思呢?接待我们的厂长注意到了我们的表情,一边笑着请我们到厂里参观,一边和我们交谈起来。
    原来工厂的厂长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最早曾在一个石油企业工作。他在那里目睹了西方国家如何把哥伦比亚作为原料输出国和廉价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情况,非常气愤。他想西方国家只是肆意掠夺哥伦比亚的资源,从来不把先进技术转让给他们,更不想让他们自强自立。于是他联想到了中国圣贤的箴言并受到启迪,认为中国的古训说得好:“你给我们鱼吃,只能填报一天的肚子;你若教我们如何捕鱼,那我们可以自己一辈子独立谋生”啊!因此,他决定拿它来训导全体员工。
    进到厂里参观,在最后一间成品包装大厅里,我们又看到了一行中国老子的古训:“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厂长说,这也是中国古老的智慧,说的何等好啊!我们以此来教育全厂的员工,意思是凡事要一步一步做起,即使一千里的路程,必须从走好第一步开始就能实现。我们要把厂里的事情办好,实现远大目标,必须把眼前的事情逐步做好才行。他感谢中国的古训,让他领悟了人生,领悟了社会。最后,他和我们热烈拥抱,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见面叙谈,并且带去更多中国的古训,让他和哥伦比亚人受到更多的教益。王炳南会长也很激动,他说,我们的哥伦比亚之行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人类社会和世界就是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不断前进的,希望有机会在中国接待厂长的访问。

    2.中国的“阴阳”和“风水”的“奇遇”
    说茫茫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并不为过。但是,在远隔千里迢迢的异国他乡,在高山密林的印第安人部族村落,竟然奇迹般地幸会到当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竟然和华夏大地的“阴阳”和“风水”之说如此相通,不能不说是一大“奇遇”。
    事情要从30多年前说起。那次我去纳里尼奥省巴斯托市访问时,曾经到一个印第安人村做客。在和几位印第安部落首领交谈时,他们主动提到,他们的生活起居、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是否和中国的“阴阳”和“风水”之说密切相关。他们还一一举例说,譬如住宅房地的建造,一定要坐北向南,因为他们信仰的“土地娘娘”有她的磁性极场。阳性在北面,阴性在南面,这样的朝向可以让阴性的地气被阳性的天气所吸纳,形成舒畅的风水环境。同样,睡觉的床位要注意把枕头放在朝北方向的位置,那样你就顺应磁场风水安然入睡,消除疲劳。至于房间的布置,一定要把电子器材和塑料用品放在外面,否则,会受电磁和塑料污染,并被它们吸除阳气和精气,影响环境和健康。我们一边谈,他们还请我到一家住户实地观察,同时又讲了其他许多细节,令我惊诧不已。
    2009年8月,我收到哥伦比亚一位研究东方文化学者的来信,他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不久将要在纳里尼奥省的巴斯托市举行“第一届国际安第斯文化论坛”,和周边7个国家,以及来自美国、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研究印第安文化专家及印第安部族代表一起,进一步探讨和总结具有古老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其中包括当年让你大吃一惊,和中国的“阴阳”和“风水”似出一辙的文化。它原始古老而又朴素深奥,是观察宇宙、社会和人生时总结出来的一整套驱邪避凶,选择吉祥的理论和技法。我们要下功夫研究,同时希望今后同中国专家探讨。
    我高兴地给他回了一封信表示,“阴阳”和“风水”之说得到正面的科学解释和应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至于印第安文化中涵盖的这一部分究竟源出何处,确实还是个未解之谜。但是,我想这一点我们相互是共同的:那就是人们要顺乎大自然的选择和安排,保护好生态环境,关爱生命,为建设一个普天之下友爱相处的和谐世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