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返回
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人大举行
时间:2014-09-09 来源:人大新闻网




  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9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会见海外汉学家代表。在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从多学科视角就东西文化交流展开对话。
  
  刘延东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近400年来,中外商贸往来互惠互利,文化典籍互相传播,风土人情互鉴交融,一批批卓有建树的汉学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人类文明包容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新的时期,中国将把文化繁荣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吸收世界文化优长,贡献中华文化精华,让世界文化多样性更加精彩。
  
  刘延东说,当今时代,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空前加深,汉学发挥着沟通中外文化、深化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作用。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加强中外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孔子新汉学计划,加强优秀中国作品翻译,联合培养青年人才,传播分享中华优秀文化。深化人文交流,推动更多外国民众了解中国,传承发展中外友谊。促进包容互鉴,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明的内涵和价值,消除偏见和误解,增进共识和认同,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靳诺,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主席德莫特·莫兰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汉斯·伯顿斯教授,法国索邦大学校长巴泰雷米·若贝尔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米亚斯尼科夫教授,原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校长阿冯斯·腊碧士教授等,以及30多位驻华使节代表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主持开幕式。
  
  若贝尔教授在致辞中说,汉学研究者都和中国有着个人的故事和个人的关系,这些个人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汉学的基础,从事汉学研究不仅要与专家对话,还必须面向公众。他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研究东方、研究中国,同时也是在理解西方、理解自身,汉学家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促进各国人民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最终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
  
  傅高义教授致辞指出,目前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在世界各地开设,为外国人学习中文、中国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本人也将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继续开展汉学研究和交流。他表示,海外学者也有一个汉学梦,希望能进一步发挥中国学者的作用,加强和海外汉学家更广泛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
  
  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主题为“东学西学·四百年”,设有元典互释与东西文明:思想对话的“中国主题”、文化沟通与双向影响:历史钩沉的“中国记忆”、文化塑成与经典翻译:域外变迁的“中国形象”、文化传统与制度选择:当今世界的“中国角色”等议题。继第三届大会提出“新汉学”与“大汉学”的构想后,本届大会意在继续扩展汉学的外延,跨越传统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学科主题,从多角度回顾东西方交流400多年的学术传统。
  
  据介绍,参加本届大会的境外学者规模和与会学者专业跨度均超过往届,研究领域包括传统汉学和新兴中国学,涵盖文史哲、典籍翻译、国际政治、外交关系、中西方经济等多个学科。大会还设立了青年汉学博士生论坛,来自海外的60多名“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学者与会交流。
  
  大会期间,作为世界汉学大会法定代表机构,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宣布成立,常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各国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递交申请并通过理事会审核后,可以成为大会成员。
  
  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科,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国、发展在海外的研究领域,历经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汉学、中国研究等多个阶段。从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算起,学院式、专业化的中国研究至今走过了整整200年,已从传统的人文学研究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
  
  长期以来,海外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图像,并以此影响到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观念的认识乃至国家政策的制订,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领域。
  
  2007年,中国国家汉办与中国人民大学发起举办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内地首次举办的高水平、高规格的世界性汉学大会。在至今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四届大会上,从“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汉学与跨文化交流”、“汉学与当今世界”到“东学西学•四百年”,主题设定始终体现着汉学发展趋势,追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在2012年举办的第三届大会上,提出了“新汉学”与“大汉学”的构想,即面对当今最新的世界形势,扩展传统汉学研究领域。
  
  2012年,孔子学院总部设立“孔子新汉学计划”,以支持世界各国优秀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繁荣汉学研究,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作为进入该计划的14所中方高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已先后承办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分布在亚、非、欧、美四大洲10个国家。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还率先承办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成立公共外交研究院,开办“国际小学期”,推出“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等研究成果,从多层面推动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