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返回
赵启正做客齐鲁大讲坛 畅谈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时间:2013-06-18 来源:



  齐鲁晚报6月18日讯 6月17日,齐鲁大讲坛第61期在山东大学知新楼报告厅举行。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启正做客大讲坛,结合目前中国外交状况,作了题为“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的报告,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演讲分为三大部分:什么是公共外交、怎样以公共外交建设好国际舆论环境、公众要有自觉进行公共外交的意识。演讲开始,赵启正首先谈到了开拓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当今世界,随着国家间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公共外交对一个国家外交事业的开拓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十八大报告中“公共外交”这个词汇首次被使用,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讲到公共外交的含义时,赵启正首先以美国和日本的解释作例。美国将公共外交定义为由政府发起的项目,目的是提升国家对外形象,降低外国对本国的错误印象。而日本也大体相似,并强调了要加深本国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对于不同的国家,公共外交有不同的任务,但总体来说,公共外交都是为了本国的利益。接下来,赵启正还向观众展示了简洁明晰的公共外交定义图,让大家对政府外交、公共外交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谈到怎样以公共外交建设国际舆论环境时,赵启正认为,国际间的公共外交是由政府承担的公共外交和公众承担的公共外交两部分组成,且相互弥补。他强调公共外交,人人有责,并分别从企业家是公共外交最有利的承担者、华人华侨是公共外交的天然桥梁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文化的有利传播者,我们都有责任以我们自己的故事,还原本真,帮助外国人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还很片面,仍然带着冷战思维,公共外交应该通过说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外国公众建立友好的关系,进而推动外国政府采用友好的外交政策。
  
  除此之外,赵启正还讲到他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概况性理解,即和谐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谐的理念仍然无法完全传递其中的厚意,他期待能有更好的解读。赵启正还对信仰问题进行了解读。
  
  最后,赵启正谈到了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即跨文化交流。他认为,公共外交,公众得有责任,都要有一种自觉性,就是在外国人面前讲中国人的故事。公共外交的实践需要高度的智慧,就是说公共外交的效率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智慧不够,或者忽略了跨文化,可能就不行。这就要求有比较的眼光、跨文化的交流、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听、善待媒体。期间赵启正谈到跨文化的交流比跨语言的交流更难,并举出外国对于中国龙的误解作为例子,说明了公共外交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赵启正在谈论高等学校推动公共外交的责任时,表示,山东大学地处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尤其应该在文化交流上为推动公共外交做出贡献,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让世界认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互动阶段,观众积极提问,赵启正以自己开阔的视野就公共关系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关于新媒体与危机公关的认识等方面展开解读,与观众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针对观众提出的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仍然有顾虑的问题,赵启正表示目前的中国已经拥有开放的心态,鼓励公众摆脱顾虑,积极主动与外国友人交流,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
  
  本期齐鲁大讲坛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春教授主持,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师生员工,齐鲁大讲坛会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