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返回
“一带一路”与东非区域发展路径高端研讨会举行
时间:2019-04-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联合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东非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与东非地区发展路径”高端研讨会在浙江金华举行。会议围绕“一带一路”与东非区域发展以及中国和东非国家在教育合作、人文交流、智库沟通、经贸往来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

  

  索马里国家规划、投资经济发展部长哈桑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籍高级研究员、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欧美司原代理副总司长、前大使格特先生,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珩主持开幕式。

  


索马里国家规划、投资经济发展部长哈桑发表主旨演讲

  

  哈桑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带给非洲的发展机遇,认为中国倡导的“包容性发展”是非洲国家过去所欠缺的,是非洲发展的未来选择。他说,东非国家是非洲大陆首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国家解决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提供金融、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重要机会。近年来,得利于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互联互通、贸易成本大幅下降,东非区域内经济活动蓬勃开展,显示出巨大的增长前景。2017年和2018年,东非地区GDP增长达到了5.9%和5.7%,预估2019年的增长速度将为5.9%,2020年将为6.1%。这种包容性发展促进了东非地区的持久、稳定与安全。当前,非洲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基础性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政府重视并增加融资解决基础设施赤字问题。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之间、跨区域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以及相互间的互补发展,否则依旧很难实现非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演讲中,哈桑十分赞赏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在过去十余年中对复杂的国别区域和跨国战略进行专业研究并提供可靠学术支持,并感谢其为促进中非合作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郑孟状表示,长期以来,浙江师范大学牢牢把握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历史形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有关工作,形成了非洲学术研究、汉语国际推广、涉非人才培养、对非校际交流、中非经贸合作五大领域的良性互动,以及各学科领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近年来,以刘鸿武教授为代表的非洲研究学者围绕“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两个重大研究领域,集中推出了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境内外举办重要学术研讨会,频繁在中非重要媒体上发文发声接受采访、专访,发挥了战略研究、政策咨询、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智库功能,得到了相关部委的高度肯定。未来浙江师范大学将以非洲研究院为依托,进一步深化对东非国家的研究和交流合作,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非关系发展和中非战略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刘鸿武指出,索马里和东非地区是历史上“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关键节点。600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远渡南洋和西洋,到达了今天的索马里沿海地区。600年过去了,中国和索马里以及东非国家的关系又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国家的延伸,蒙内铁路、亚吉铁路顺利通车,使整个东非地区在互联互通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也带动东非地区进入世界经济核心圈的历史车轮。“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国家的持续推进,需要学术界、思想界、智库界给予持续的智力支持。非洲研究院始终致力于基于中非合作现实需求开展重大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2017年成立的非洲研究院东非国家区域研究中心在和丹博士、李雪冬博士、黄金宽博士等青年学者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格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重大成就,从一个合作理念转变成互联互通、贸易金融一体化的伟大举措。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给非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促进全球经济和贸易向深层次发展。同时,非洲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并从中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非洲国家要加强联合决策和行动能力,由非洲主导制定非洲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其次,非洲要加强与其他地区、国家建立联盟,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国是非洲最可靠的伙伴,且中国在减贫扶贫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中国政府的治理和发展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借鉴;再次,非洲要在反腐败、应对债务危机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透明财务系统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结合在非洲工作20多年的经历,何烈辉在讲话中指出,非洲的发展更多要立足于非洲自身,建立非洲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工业化。非洲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非洲发展同样需要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制约非洲发展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不仅需要高学历的精英人才,还需要掌握一门扎实技能的技术工人。职业教育是中非教育合作的重要领域。当前,中非合作越来越紧密,但是中非双方相互间的了解依然不够,中非之间需要更多的合作、沟通机制,需要更多像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这样的研究机构从事专门研究,从而为中国企业、中国公民提供更多有用、有效的知识。中非双方需要更加重视包括旅游在内的中非人文交流。何烈辉表示,非洲向中国学习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中国社会是如何平稳有序发展,要学习理解中国政府如何发展经济,中国老百姓又是如何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国这些实在的经验值得非洲国家思考。

  


会议现场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一带一路”为东非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传播、国家发展等角度研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非在经济、媒体、教育、旅游、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非国家的合作,需要学术界共同努力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涉非人才培养机制,为中非深化合作增添新动力。二是提升中非文化传播与交流程度,促进中非人民互相了解与往来,做好“民心相通”工作。三是深化对非研究,为中非各界合作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持和智库建议。四是讲好中国故事,系统梳理中国发展经验,为非洲国家发展与经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做会议总结。她表示东非国家在中国与非洲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门户。整体上,非洲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中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在客观上,中国与东非国家开展合作还存在非洲国家安全与政治、国家政治制度转型、中非战略对接与文化沟通、非洲国家营商环境与其他大国竞争等方面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中非双方需要继续巩固中国与东非国家传统的友谊和伙伴关系,努力探索中国与东非国家新的发展模式,提升非洲国家自我的造血能力,更加重视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在民心相通上持续发力。

  


与会学者合影

  

  来自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北牧业经济学院等高校的学者,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浙江日报等媒体代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政府、非政府组织代表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IASZNU)是在教育部、外交部支持下,于2007年成立的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经10多年发展已成为有广泛影响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智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推进以及在非洲国家的深入拓展,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日益重视对东非区域、国别的学术研究,已经形成了埃塞尔比亚、苏丹、南苏丹、坦桑尼亚、索马里、肯尼亚、卢旺达等国别研究方面的丰富研究成果。至今,已出版组织相关国家著作12部、译著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近40项,在国内外期刊、网站发表文章近百篇。为进一步汇聚学术资源,产出优质成果,研究院还先后成立了东非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尼日利亚研究中心、非洲法律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中心,以加强对该区域和国别进行整体把握与重点研究,从而做实做细区域重点国家研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