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于近日正式宣布成立。该委员会聘请离任大使和知名学者等担任委员,为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展公共外交提供政策咨询,并参与策划、实施和评估相关活动。专家认为,种种迹象正突显出中国外交的一大新的重要开拓方向——公共外交。
香港《文汇报》在今天发表的题为《力拓公共外交 新设咨询委员会》文章中强调,在全球化快速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密切的今天,相对于传统政府外交而言的公共外交,正悄然成为各国政府提升“软实力”、扩大影响力的“主战场”。
文章认为,长期以来,中国针对西方媒体和公众的公共外交一直远远落后于世界其它许多国家,而外界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多是“褒贬不一”。专家认为,冷战思维的延续,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以及固有的偏见和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再加上近年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不必要担忧,让不少的外国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和报道中国,并使普通外国公众对中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误解与偏见。
外界舆论环境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生存环境,关系中国的和平发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首席记者吉米提醒,目前中国早已成长为全球舆论瞩目的焦点,几乎每天都有很多热点新闻出现。美联社北京分社社长韩村乐此前曾指出,西方媒体崇尚的是“冲突偏好”,总喜欢报道冲突的、不和谐的东西,总是要寻找新闻点,存在求新求眼球经济的倾向。因此,中国要想改善国际媒体对华报道倾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专家认为,话语的质量才是决定话语权的更重要的因素。国际上对中国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无理指责的舆论仍将长期存在,未来中国必须通过公共外交对外积极引导国际社会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
文章引用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的话说:“公共外交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的首要特色是‘以人为本’,因为它来自民众、依托民众、服务民众。开展公共外交需要国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在对外交往中介绍真实的中国,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中国和中国外交更好地介绍给国内外受众。”展望未来,马朝旭还指出,不要把公共外交想得太过神秘和高深莫测,其实公共外交就是大家共同参与,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弘扬友谊,看得见、摸得着,就在大家的身边。“中国公共外交方兴未艾,正逢其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