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是在国家林业局、长江流域各省市自治区林业厅(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推动下,在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年多来,长江中下游保护网络使3000平方公里的湿地获得了有效保护,使扬子鳄、麋鹿等50多种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状况明显改善,使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应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和回弹力得到有效提高。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表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通过建设湿地网络,能在流域层面上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希望更多的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及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旨在推动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践行流域管理理念,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创新,打破了各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各级保护部门之间的地理和行政边界,建立了一个以流域为单位的经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加强了各基层保护区之间的联系,极大的提高了流域内湿地保护管理的能力。
从2002年开始,WWF就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在湖北开展 “还长江生命之网”项目,并创造性地运用湿地网络这一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07年开始,在“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项目资助下,在国家林业局和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WWF围绕“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
为了使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走向全流域,在可口可乐公司支持下,WWF从2007年开始联合长江上游川、陕、甘、渝四省市林业部门在嘉陵江流域开展了湿地保护网络探索与实践工作,并最终在国家林业局的指导下,将湿地保护网络推广到整个长江流域。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亚太区保护项目总监伊莎贝尔?路易斯表示: “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能有效地减缓气候变化,因此,将单个的保护区进行网络化管理将提高长江全流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WWF承诺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作出努力,并与中国其他重要湿地分享工作经验与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年会上,全体保护区成员表决通过了“武汉宣言”,倡议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对未来发展进行更科学的规划,不断创新、实践和推广更多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产业,并借助中国首个流域性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这一平台,共同推动长江流域2万平方公里湿地的有效保护,有效适应全球气候变化。
同时,十多个来自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湿地保护区还达成了跨流域的姊妹保护区湿地保护协议,建立长江湿地保护区与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区的互助关系,在加强长江全流域层面横向联系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湿地保护的南北互动,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