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酒会:2008年6月14日下午2点
展 期:2008年6月14日—7月14日
开馆时间:星期一 -- 星期日 10:30am -- 6:00pm
前言:都市丛林——我们都是一家人”
——艺术大师吴弦三先生作品赏析
应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 中国国家统战部,中国国务院台办,中国国家文化部,中国国家民委等部委办的邀请,由北奥集团主办的吴炫三(北京)系列个展所展出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等类型,皆是艺术家数十年艺术实践的杰出力作。
纵观整个当代华人艺术界,其中不乏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异类”,但像吴炫三这样拥有传奇般的人生经历的艺术家,却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因为,吴炫三的艺术始终发散出一种亲自然的灵性与不竭的生命力,然而根据他所选择的媒材与创作形式的不同,其面貌又各具特点。
吴炫三194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县一个护林员家庭,在父亲严格的管教和繁重的农务中度过了童年时代。青年时期,吴炫三受到恩师陈敬辉的鼓励开始学习绘画,走上开始了艺术生涯。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之后,吴炫三怀揣着艺术理想远赴西班牙求学,就读于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之后又辗转前往美国,一边开着计程车辛苦维持生计,一边抽出全部的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和学习。在这段时间,吴炫三系统的接触、学习、研究了欧洲与美国的现代艺术,为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定下了基调。然而自1979年始,吴炫三才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人生旅程和艺术实践。由于自幼生活在宜兰青葱翠绿的田野乡间,闻惯了花香听惯了鸟鸣的吴炫三自然而然的在心灵深处孕育出对于大自然的根植于心的亲近与热爱。与此同时,许多现代艺术大师都对原始艺术推崇备至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艺术灵感。受此两个决定性因素的激励,吴炫三开始了一段影响终身的世界原始文明探险之旅——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非洲、南太平洋、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印加、马雅等地区,其后继续转往美国印第安文化地区、西北部落伊奴族和爱斯基摩、亚马逊河流域,再延伸至南太平洋的亚美尼亚、波利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澳洲、新西兰,最后回到台湾原住居民地区。在这些人类文明的“蛮荒地带”,吴炫三既体验了热带岛屿温暖的阳光徐徐的椰风,又感受了撒哈拉大沙漠灼人的热浪,蔽日的黄沙,既聆听了西非洲部族急促欢快的悦耳鼓声,又目睹了印加文明早已逝去的荣耀与高贵……在这些古老而神奇的“世外桃源”,吴炫三将自己的整个身体和灵魂都交予了自然,聆听了心灵深处对于自我的召唤,体悟到最为复杂奥妙的生命意义;作为一个“文明世界”的公民,他更是在这种现代与古老,进步与原始的二元世界的激烈碰撞中找到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与追求——让人类重新获得自由。
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这三重关系,既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全部内容,也是人类艺术创作永恒的母体。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和科技落后,人类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因此,这一时期人类形成了以氏族为核心的群体性的社会结构,通过相互间团结紧密的合作,共同完成征服自然这一历史命题。这时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呈现出一种高度紧密的关系和状态。随着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已经高度发达。尤其是机械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不可挽回的带入了工业时代。自此人类已经能够极大的根据自身的意志来改变和塑造自然,成为了自然的主宰。但是工业文明的一大后果便是产生了人、社会、自然及其之间关系的异化——信仰与道德的缺失,人际之间的疏离与隔膜,环境遭到污染与破坏——即是说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这三者之间原本紧密和谐的共生关系被工业文明强行的破坏和割裂了。作为一个生长在现代社会中同时又切身体验、认知过现代与原始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的生命个体,吴炫三敏锐而强烈的感受到了二者之间巨大的鸿沟。如何让人从一种内化的异化状态中觉醒和重获新生?如何让每一个人的心灵能够在大自然中再一次自由的拥抱、欢笑、歌唱、奔跑?这是吴炫三一直在苦苦思索的命题。最后,吴炫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用纯真的心灵与情感,以艺术为媒介,让人类和世界重新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由此吴炫三便站在了一个宏观的人类文明的立场,通过对两种文明形态的整合来逐渐消弭现代社会深处的伤痕与裂隙,重建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历史坐标,这也是吴炫三艺术创作不变的精神根源和最终诉求。
青年时期的吴炫三在美术学院刻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在接下来多年的西方旅居生涯中,他又近距离的接触并系统的学习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最后终于成功的将多个西方现代主义流派融于一炉,再运用半抽象的视觉效果,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绘画风格与形式语言。吴炫三在绘画中大量的把野兽派粗犷而利落的线条用于对“型”的塑造。他用画笔所带出的这种快速、干脆、有力的轨迹,勾勒出了生命体内在的力量。而对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吴炫三也继承了野兽派的传统,透过张扬饱满的色彩之间自由的碰撞与融合进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动势和画面效果。在结构的处理方面,吴炫三又强烈的受到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从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诸如切割、拆分、组合,错位等经典的立体主义表现手法。在多重的形式表现之下,体现的是吴炫三绘画的核心——“节奏”。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无论是线条的游走还是色彩的碰撞,吴炫三都旨在全力追求依靠对节奏的把握,借由动与静、快与慢、明与暗等画面语言,在平面的静止状态中展现出一种带有自然生命力的自由动态。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讲,节奏是其绘画艺术表现的生命。
吴炫三的装置作品,从非洲原始艺术(主要是非洲传统木雕)中汲取了不竭的艺术灵感。通过对各种破损弃置的工业废品——农具、钢管、自行车轮、齿轮、伐木锯、马蹄铁、闹钟、钻床、剁肉刀等等,进行切割、打磨、焊接等大量的后期加工,巧妙糅合了非洲木雕夸张的多空间多维度的造型特点,立体构成、拼贴等多种现代艺术表现方式。在色彩表现上,吴炫三更是吸取了台湾原始部落艺术的典型色彩风格——红色代表生命、黑色代表力量、白色代表和平这三色。由此吴炫三完美的将现代主义形式美学的精髓和原始艺术中的神秘感与精神性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二元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定于2008年—月—日在北京朝阳公园举办的“我们都是一家人——都市丛林”大型艺术展,将主要展出吴炫三近20年时间内创作的以木雕为主的大型公共雕塑作品。这些木雕作品无一例外的广泛吸收了多种土著文化的艺术特色。首先,从体型上看它们几乎都是采取垂直的柱状造型,这是艺术家大胆借鉴了北美印第安人传统艺术中的图腾柱样式,围绕着高大的圆柱表面来布置人物和场景,呈现出一种有较强立体感的浮雕效果。从柱身纹样的造型手法来看,又秉承了非洲木雕粗犷、朴拙、夸张、生动的基本风格。吴炫三的木雕作品几乎都有着巨大的体量,并且都选用印尼出产的珍贵的森林原木为材料进行创作。其次在创作时,吴炫三先用笔在木材身上勾画出精心构思的创作图稿,然后再根据图搞进行雕刻和加工。虽然整个创作活动是以图稿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刻画环节,却会因为材质本身的情况(如不同部位的木材密度的差别、天然的纹理等)进行调整,因此在完整严密的规划之下又带有一种随意轻松的即兴成分,自然的流露出木雕艺术本身所特有的自然与随性。在雕刻技法上,吴炫三颇得台湾本土少数民族排湾族传统木刻之精髓,透过劲力而婉转的刀法,在金属与木质的接触和碰撞中,艺术家带出时而干脆迅疾时而圆转流畅的线条,充分展现了艺术家扎实而纯属的艺术技巧。从木雕作品的题材上看,吴炫三依然延续了整个艺术创作内容的主线——“人”。在一次访谈中艺术家曾经透露,当他辗转奔走在世界的角落时,目睹了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人类生命。由于缺乏几乎所有文明世界必须的生存条件(如稳定的食品供应,卫生的医疗保障,便利的交通等)再加上严酷的自然环境,这些“被遗忘的族群”不得不随时面对疾病的侵袭、饥饿的折磨和贫穷的摧残。可就是在这样极度贫乏与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能够克服无数的困难顽强的生存、繁衍。当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看到了他们天真无邪而又积极乐观的笑容时,他被生命那种最为本质同时也最为纯粹的“生命意志”极大的震撼了。从此,“人”便成为了吴炫三艺术创作的母题,正如他自己所说:“风景写在脸上,人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吴炫三的多数木雕作品都带有复杂的动作和多人物的构图,因此更适合表现人物深层的情感状态和更为丰富的场景——祈求丰收的歌舞狂欢,神圣庄严的祭神仪式,奔放欢快的集体舞蹈等场景都是艺术家乐于表现题材。在造型构成上,吴炫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他认为“男人是直角,女人是曲线”,因此任由直线和曲线自由的延展来构成具体的形象。在创作观念上,又深受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启发和影响,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我的图示,一边是阴的,一边是阳的,阴的是曲线的,阳的是直线的;一个刚一个柔,刚柔相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非常强调阴阳和谐,事实上人的生活也是这样的,一对男女和谐是最美的,不和谐是最丑的。所以大自然也是一样的,它是阴阳一定要和谐的。”“太极里面阴里有阳,阳的极限是阴的开始,阴的极限是阳的开始。所以太极就永远存在的。” 通过男与女、阴与阳的并行、交汇、融合,吴炫三诠释出阴阳相生而育华世间万物的博大精神。此外,吴炫三的木雕艺术还大量的借鉴了中国书法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通过纯粹线条的起承转合与清新稚拙的剪影效果的揉合,传达出“气韵”的动势与“型”的张力。徜徉在由巨大柱体组成的丛林之中,置身在艺术家精心营造的充满神秘感与亲和力的氛围里,观者将倾听一个个关于生命的真实故事。
1942年出生的吴炫三到今天已走过了66载光阴岁月,在这段坎坷曲折又充满传奇的人生道路上,吴炫三从一个懵懂淳朴的乡下孩童成长为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师级艺术家, 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貌和充满神秘与魅力的精神世界,在华人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坚实的足印,这也使得他能够从1968年开始连续三届参加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双年展之一的“圣保罗双年展”,并在1998年继朱德群和赵无极之后成为了第三位获得由法国文化部颁赠的文化骑士勋章的华人艺术家,为整个华人艺术在世界艺术殿堂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若是想要真正解读和理解吴炫三艺术实践的价值所在,还需要我们站在人类文化和全球化这样更高、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来进行考量。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人类在不同的自然和历史环境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然而这种多样性在今天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扩张的时代却成为了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当今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主流国家的主流文化都在内向和外向两个维度积极的进行扩张。尤其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强势文化及其不可胜数的文化(消费)产品借助于高科技装备的通讯交往、低廉的运输成本,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之下,伴随着资金、原材料和人员的流动席卷了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欧美流行歌星可以拥有数以亿计的亚洲拥趸,非洲的电影院也能同步上映好莱坞大片……依靠强势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支撑,以欧美为主的西方文化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迅速的渗透和蔓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许多世界主流文明的“边缘地带”的原有文化形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和巨大的威胁。许多发展中国家或文化弱势国家的市场(尤其是文化市场)被并不能反映经由其国家、民族、地域、阶层、社群、性别等因素所衍生出的独特生活的外来符号和形象所占领,不但被迫接受“他者”的文化与价值观,甚至难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验。久而久之,这些国家或地区原本鲜活丰富的文化构成便被逐渐强制的同质化成为僵死黯淡的同一形态。正如生物世界每一天都有物种走向灭绝,这个世界原本多样繁荣的文化生态也面临着日益萎缩和枯竭的巨大危机,每天都可能有一种文字,一段历史,一种民间艺术或者一支古老的童谣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无可挽回的消失。每一种文化都包孕了其创造者的伟大智慧、人文传承和历史精神,都是人类精神所造就的无可替代的珍贵财富。因此一种独特文化的消失,实际上意味着人类精神中一部分个性、创造性、自主性和想象力的永久性缺失。对于人类来说,那将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只有让我们的文化持久的保持多样性和丰富性,人类才能拥有持续性的创造力与勃勃生机,人类的未来也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吴炫三实际上在无意间担当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守护者这一身份,那些即将或正在消失的宝贵的人类精神与文化遗产通过视觉艺术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而得以记录与保存。不仅如此,吴炫三还自然而完美的将多种文化形态所孕育的众多艺术特点融为一体,不仅建构出了自己别样的艺术面貌,同时还有力的证明了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完全能够和谐共存,相得益彰这一事实。至此,吴炫三为当代艺术的表现赋予了新的可能性,并且为我们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这一长期艰苦的历程注入了坚定的信心与信念。
此次吴炫三在北京的系列展览,为所有热爱艺术的海内外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亲身感受迷人的异域风情、多姿多彩的自然万象,体验纯真稚朴的美好情感和丰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难得机会,同时也积极的呼应了2008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这一重要主题,以视觉艺术为纽带,展现世界不同地区多姿多彩的文化现状与风貌,为北京奥运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内涵,促进了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相互认识、了解与信任,为实现“我们都是一家人”这一全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美好心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