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点亮申城之夜
时间:2011-06-30 来源: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 开幕式现场



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 开幕式现场



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周子牧在开幕式现场


2011年6月28日晚,作为2011年第六届“中法文化之春”的核心活动之一,《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上海站展览在位于苏州河畔的华侨城苏河湾艺术馆隆重揭幕,展览邀请Charles Carcopino(查尔斯·卡克皮诺,法国)与颜晓东(中国)两位策展人联合策展,涵盖近30位具有代表性中法艺术家的28件作品,这是近年来在中法两国目前较为活跃的中青年新媒体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首次集中展示。展览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装置作品中中法艺术家的不同观点和对话,探讨在数字革命中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中法两位策展人 Charles Carcopino与颜晓东在开幕式现场



部份参展艺术家在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中法两国近30多位艺术家参与,其中包括中国最早涉及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的艺术家胡介鸣,独立数码多媒体艺术家杜震君,引领当代华人新媒体艺术风潮的林俊廷,来自台湾擅长声音及空间装置的姚仲涵及新一代声音艺术家王仲堃,还有法国新媒体艺术代表人物: Felicie d’Estienne d’Orves(菲利斯·德丝蒂尼·德奥文),Antoine Schmitt(安托尼·施密特),Pierrick Sorin(皮耶瑞克·索林)等人。除此之外,还有艺术教育者的刘毅和他的学生们。而众多参展人的经历也凸显出媒体艺术家跨界的特质:Pierrick Sorin身为艺术家也身为电视录像制作人;France Cadet(法兰丝·卡德)精通数字与器械人技术;徐文恺兼具计算机视觉程序设计师的身份;新锐艺术团体Scenoscosme(旋诺高斯汶)也由不同领域的成员组成,而Felicie d’Estienne d’Orves则擅长利用新技术、透视法和雕塑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资质构成也相对丰富。两位策展人一致希望通过选择不同代际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尽可能地反映中法两国媒体艺术的发展情况。



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展览现场



真人隔空幻移術(视觉魔幻剧场,103cm×53cm×104cm,2004)


  


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展览现场 


  围绕“感知增生”这一主题,每一位参展艺术家透过作品呈现了他们对于持续中“媒体变革”的洞察与思考,以及这一深刻变革下可能发生的人体机能感知部分发生重构的想象与表现。“增生”作为生物学术语,原指细胞通过分裂繁殖而数目增多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好的生理性增生,也有可能是不好的病理性增生。那“感知”究竟将发生怎样的“增生”呢?会以怎样的方式、朝着怎样的方向分裂延续呢?而增生的改变又将如何广泛影响艺术创造呢?展览室内部分的形式多元的28件作品,包括影像及影像装置、多重途径的互动装置(声音、空间距离、指纹识别…)、激光与机械工程装置,迷你光学剧场与大体量的空间装置、数字衍生艺术(generation art)以及视听觉艺术作品(audiovisual)等,就是艺术家以科学技术结合声、光、电、影以其各自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角度对“感知增生”进行的诠释。




  林俊廷综合媒体装置作品“纪录零秒”仿佛带领观者走入了时空隧道


  例如林俊廷的综合媒体装置作品“纪录零秒”,就是在廊道近中间处设立一张椅子,椅子的前方有一镜子(镜后为一LED显示器与摄影机),当观众进入廊道中时,镜中即时显现廊道中观众的影像,椅子上方有一盏灯引领着观众坐上,待观众坐定后灯光逐渐熄灭,随后观众将看见“镜中的自己”正在离开,而“当下的自己”彷佛进入另一维度。同时前方逐渐形成时光隧道,引导观者向隧道的方向走去,当观者离开隧道时,发现自己又过渡到另一个时空……。


  作品在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或者各种宗教的世界观在当代文化的讯息交流中,从而产生了更多维度的坐标。



格雷戈里·夏通斯基作品与中国一起舞蹈(录像装置,尺寸可变,2008)



  劳伦·佩诺(法)作品窗2010


  法国媒体艺术早在上世纪后期便陆续涌现出活跃的跨界创作者。相较它国,法国媒体艺术活动始终与戏剧、表演、音乐、文学等传统文艺领域间保持着有效的互馈机制。从而使法国媒体艺术作品中存在独特而细微的叙述方式,与各种应用技术之间产生关系,再比如创作者受科学技术启发而对于科学想象与形式转换之间的兴趣…等特质。而在此次展览中将予以呈现:Pierrick Sorin糅合全息技术创作了“光学剧场”——《迷你全息剧场之伟大的科学发明》以视觉魔幻剧场秀,给观众视听新体验;Felicie d’Estienne d’Orves也以铝制装置结合录像创作作品《锣》,色彩斑斓的光之锣,随着持续而强烈的音波震荡,在有形若无形之间产生催眠的效果,一种对于宇宙的自然亲近和受作品激发的情感混合在了一起;Grégory Chatonsky(格雷戈里·夏通斯基)的作品《与中国一起舞蹈》对应着中国股票交易市场的实时讯息。作品画面中弗雷德·阿斯泰尔(著名舞者、流行音乐人)随着股市的节奏翩翩起舞:变化无常的市场中,买卖波动越是剧烈,他的舞步就越流畅。



徐文恺 作品 水测Water Measure(信息互动装置,90cm x 50cm x 230cm,2010)


  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发展大约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录像艺术发展之际,并逐渐向其它媒介延伸,观念上受欧美新媒体艺术先驱很大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也在不断地结合中国本土现况,对于媒体艺术多线索的发展模式与现状进行反思……胡介鸣的单频录像作品《来自建筑内部》正是通过中西建筑,与中西音乐之间的相互覆盖、交替、对抗等拉锯状态,产生出一系列戏剧性的效果;郑云瀚的综合材料装置作品《普洱咖啡》则是综合了中国的普洱茶和西方的咖啡,以对两个来自不同地域日常物品的追溯,回望文化与文明;而徐文恺则试图借助计算机衍生动态影像装置《道恩灯塔水母》展现迄今已知的唯一能在性成熟后重返幼年期的多细胞生物的神秘自然现象,以探讨维度的永恒性,及存在与消亡之间的关系……



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展览现场


能歌之石Kymapetra(互动声音装置,2㎡,2010)


  展览透过媒体艺术、交互装置、感知系统等关键词,呈现给观者一场别开生面的感知体验。并以室内展览、户外大型随境生象作品,校园讲座等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展现出这场媒体艺术盛宴。这不仅是向中国公众集中展示了一批目前在中法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媒体艺术家作品风貌,也期望通过观者与作品发生连接与互动,获得别样“感知”体验,进而对新媒体艺术有所了解。




大型随境生象作品 3D建筑投影表演《非建筑》压轴登场


  同时,作为本次“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的压轴亮点,大型3D建筑投影表演《非建筑》也于开幕当晚在原上海总商会上演。作品在概念和形式上都对目前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投影成像手法有较大突破。艺术家创作团队受信息论的启发,构想以一栋富有历史背景的建筑物(原上海总商会旧址)的西、南两侧立面作为投影界面,并以地缘性考量,通过覆盖性投射的动态影像(艺术家们将这种自创手法称之为“三维空间蒙太奇”),将建筑实体置换成一个聚合、转化、放射信息的“信息容器”,结合线性与非线性的影像叙述方式,提供了一种关于建筑、历史、时间、空间,以及存在与消亡的新的表现形态……


  据悉,该展览由深圳华•美术馆主办,法国驻华大使馆、闸北区人民政府、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法国克雷岱伊艺术中心联合协办,分为上海和深圳两站。上海站于6月28日至7月31日在华侨城苏河湾艺术馆举行,深圳站则于8月12日至9月11日在华·美术馆举行,在华·美术馆(深圳)的展览开幕日当晚亦有不同的作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