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蒙古族文化成为中蒙两国民间交流重要纽带
时间:2011-06-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2日电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张勤手机铃声是一首歌唱母亲的蒙古国歌曲。这位29岁的汉族小伙子说:“很好听吧,这是蒙古国歌手斯日其玛的歌,我很喜欢。”

    在内蒙古,像张勤一样喜欢蒙古国文化的人很多。蒙古族文化已成为中蒙两国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古国的流行音乐在内蒙古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几乎每个蒙古族年轻人都会唱蒙古国歌曲。在前不久的中国达人秀舞台上,感动全场的蒙古族小男孩乌达木演唱的《梦中的额吉》,就是一首有名的蒙古国歌曲。

    漫步在呼和浩特市街道,经常能听到从酒吧里飘出的蒙古国音乐。在呼和浩特市一家酒吧当歌手的苏雅说:“每晚我们不仅要唱中国的流行歌曲,还要唱几首蒙古国的歌曲,很受大家欢迎。”

    这位蒙古族歌手说,虽然今天中国的蒙古族与蒙古国使用的文字不同,但语言相同,互相交流不成问题,特别是我们所拥有的文化传统是一样的。

    中国和蒙古国的蒙古族民众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1941年,蒙古国在俄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斯拉夫蒙古文”,但在内蒙古通行的仍然是经过不断改进后的传统蒙古文。

    除了音乐,蒙古国文学也得到中国蒙古族民众的青睐。在内蒙古的蒙古文书店,从斯拉夫蒙古文译成传统蒙古文的蒙古国书籍随处可见,不少蒙古国文学作品被编入中国蒙古语文课教材。

    今年8月,蒙古国国立美术馆馆长其达日巴拉将在呼和浩特举办个人作品展。

    “非常高兴能到中国办画展,我在蒙古国也经常参加中国画家在蒙古国办的画展,希望我们之间的文化交流能增进两国民众的友谊。”他说。

    在欣赏、了解蒙古国文化的同时,中国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向蒙古国介绍中国文化。

    2009年,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的翻译家们开始翻译在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并在蒙古国发行。目前,已翻译10部作品,其中包括铁凝、池莉等中国知名作家的作品,并在蒙古国获得很好的反响。

    去年到内蒙古留学的蒙古国学生宝勒德巴图说,他在蒙古国学习汉语时给自己起了一个汉语名字,叫“铁钢”。这位23岁的小伙子说:“我没开始学汉语前就读过中国作家铁凝的作品,非常喜欢,所以借鉴她的名字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从2005年起至今,每年7月至9月,中国和蒙古国考古学家组成的中蒙两国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境内开展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工作。中国考古学家塔拉还获得由蒙古国政府授予的蒙古国文化勋章。

    中国蒙古国研究会理事胡戈说,由于历史相通、文化相近、地理相邻等原因,中蒙两国之间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必将推动两国民间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