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除贫困日是联合国组织在1992年12月22日会议上通过47/196决议,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为国际灭贫日,用以唤起世界各国对因制裁、各种歧视与财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检讨与援助。提高全球的灭贫意识,提醒所有人持续为2015年“1.靠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 2.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这两个目标而努力。每年联合国为此纪念日订立主题。
贫困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2000年确立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要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贫困水平降低一半。在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全球消除贫困工作取得进展,但依然任重道远。根据联合国2008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1990年至2005年,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总数从18亿减少到14亿,到2015年可能会减少到9亿。但是,贫困人口减少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特别是中国,而其他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幅度要低得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独联体国家,贫困人口人数不降反升。此外,国际社会消除贫困的努力还正面临诸如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和全球经济滑坡等新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鉴于2008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60周年,联合国在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宣传活动中再次突出人权这一主题。联合国指出,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贫困是对人权的侵犯,推动和保护人权有助于消除贫困。对人权的侵犯既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所带来的后果。贫困人群通常处于社会边缘,身处窘境,自身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联合国呼吁人们遵照《世界人权宣言》,尊重和保护贫困人群的人权,努力帮助他们得以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