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公共外交讲坛(第十六期)刘一斌《小国家 大友谊》上
时间:2012-03-30 来源:公共外交网
公共外交讲坛(第十六期)刘一斌《小国家 大友谊》上
   

f60ce0ea5e34b241fd5c83b5f6753315.png

小国家  大友谊


    主讲人:刘一斌

 

  


    国家特点
    称马尔代夫和安提瓜是小国,不是贬称,也不是我们自大,而确确实实是它们幅员小,人口少。马尔代夫陆地面积仅为298平方公里,人口30.5万。安提瓜总面积也不过441.6平方公里,人口仅有7.14万。但两国均有独有的特点和特具的优势。
    1.环境美丽:马尔代夫以美著称,以美制胜,以美图存,以美调动着世界游人的欲望,成为吸引游客关注与瞻望的焦点。凡是到马尔代夫一游的人,都说“一面之缘,终生难忘”,赞誉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翡翠”、“可以触摸的天堂”、“世界旅游的仙境”、“人类最后的乐园”、“春色荡漾的伊甸园”。人们奉送它无数动人美称和华丽桂冠,都蕴含一个字——美。美是马尔代夫的形,也是马尔代夫的魂。天海一体的环境,天人合一的感受,使你在体验、感受马尔代夫立体景观的同时,充分拥抱大自然、亲吻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化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撰写马尔代夫一书时,翻译家施燕华大使代为题名《天人合一的马尔代夫》,我觉得概括准确,名实相符,辞简意雅,非常妥贴,便欣然接受。
    安提瓜也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蓝天、绿水、白沙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吸引着游人趋之若鹜。环岛360个洁白的沙滩把安提瓜镶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汇线上。过去我们讽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说,在他们的眼里“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我亲眼所见安提瓜的月亮确实比中国的亮,因为大气清澈,没有杂尘,没有浊气。许多欧美富豪,在此购置庄园,建造别墅,每年到此休闲度假长达半年。英国王妃戴安娜生前就在安提瓜的巴布达岛上建有别墅,每年来住上三个月到半年。到此深度旅游的各国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每天乘游轮登岸的人数不计其数,街面上常见游客超过当地居民的景象,有的旅馆须事先一年登记。

    2.地位重要:马尔代夫共有1192个岛屿,遍布在26个环礁上。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剩下的岛屿中有92个是旅游度假村,其它都无人居住。马尔代夫群岛位于印度洋接近南亚的洋面上,南北狭长,与赤道垂直。这使马尔代夫不仅具有温度、湿度适宜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美丽的热带风光,成为全世界瞩目的风光宝地,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热带动植物,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马尔代夫海峡很多,横穿全国,大的有11条之多,著名的有八度海峡和卡尔迪瓦海峡、一度海峡、赤道海峡等。这些海峡都是历史上亚洲通往非洲、阿拉伯地区,横渡印度洋的重要通道,这就使马尔代夫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英国就曾在马尔代夫的甘岛设过军事基地。
    安提瓜全国有三个岛,安提瓜岛、巴布达岛和无人居住的雷东达岛。它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北部。风景、气候使它具有无可竞争的旅游资源。这两个国家虽小,在其地区的重要性,都广受关注,它扼南、北美洲之间,是美国的南大门,美国曾在此设有海、空两个军事基地。

    3.人民朴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尔代夫是单一的民族——马尔代夫族,单一的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统一的语言——迪维希语为国语。尽管从历史渊源考证,他们中有些部族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域,但随着历史的沿革和长期的和睦相处,已经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种宗教的社会,彼此差异不大,社会矛盾不大,形成和平安宁的社会氛围。生活在这种社会形态的人,性情平和,质朴厚道,心术善良,待人友好,处事温和,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相对单纯。
    安提瓜在历史上是贩卖黑奴的中转站,现居民绝大多数是非洲黑人后裔,多数信奉基督教。安提瓜效法英美的政治体制和法律意识,朴实的性格和民主意识,使民众的整体思维和观念比较一致,社会安宁,政局稳定,秩序和治安均较良好,使旅游事业具有优越的硬件,同时具有良好的软件。

    4.文化多彩: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马尔代夫文化是多元素融合而成的。数千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航海家和旅游者,将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化不断带入马尔代夫,丰富、多元的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具有马尔代夫民族特点的文化观念和形式。马尔代夫是群岛国家,海洋是其原住民终年所依存的资源,故海洋子民们自然以海洋文化来呈现其独立的民族风情。揉入了上述元素,吸取南亚、阿拉伯和非洲文化的优秀特点,构成了马尔代夫自己民族的独特风格。马尔代夫人似乎天生能歌善舞。今天的马尔代夫民间音乐是世界各地各种不同音乐风格与马尔代夫本地生活方式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外来文化的真正本土化。当今的马尔代夫人既能充分享受现代流行音乐所带来的种种刺激和愉悦,又保留着古朴淳厚、独具特点的民间音乐舞蹈,流行较广的主要有波杜柏鲁舞、塔拉舞等十几种。
    安提瓜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尊重历史,崇尚文化,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卓异,开拓深度旅游也把发展文化经济作为国家的命脉。保护和利用遗迹、自然生态等天赐资源,大办国际旅游文化活动,这已成为全民的发展思路、文化理念、民族的意志、国家的方向。安提瓜一年一度举办国际性的帆船节和狂欢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爱好者,更使全国极乐,盛况空前。每年的帆船节,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上千帆船竞技爱好者,扬帆跨洋,踊跃参加,千帆竞飞、百舸争流,极为壮观。狂欢节也吸引大批国外游客专程参加,在竞技中释放着争胜好强与狂放无羁的人性。各种遗迹和“双节”成为安提瓜的文化亮点,也是国家重要财源。特色文化使马尔代夫和安提瓜别具韵味,更使人感受到两国美景的质感。

    5.民风良好:马尔代夫人淳厚友善。外国人走在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街头,不管是购物,问路,攀谈,都会得到当地人的热情回应,更不必担心偷抢之不测。我第一次去马尔代夫,问路去星期五清真寺,被问者马上领我前往,边走边指点着沿途的景点,以及介绍清真寺的情况和入寺的规则。在马尔代夫逗留的几天里,和任何人接触,都没有生疏感,甚至像故交旧友。
    安提瓜的民风更加质朴文明。你徒步走在郊外的路上,经你身旁的车会主动停下问:“需要帮助吗(意思是顺路捎你走)?”如你的车子抛锚,后面上来的车会问:“什么故障,需要帮助吗?”随即或亲手帮助,或打电话替你联系修车商。1997年帆船节的晚上,我到海边观光,水上帆船云集,岸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我没有留神,把车钥匙丢在海边的沙滩里。我来回找了几趟,想早被成千上万的游人踏进沙子里,找回无望,便到附近饭店打电话,让使馆来接我。我一摸口袋,囊中空空,既无现金,也无磁卡。正在发窘,走上来一人,二话没说,就把他的磁卡插上,我便顺利地打通了电话。我问这位好心人,怎么知道我需要帮忙,他说是我的神情和动作告诉他。第二天,我沿着海滩问遍所有的海滨饭店,均没有捡到钥匙。一位饭店大堂经理问我,钥匙上还有什么,我说,还有一把邮局的信箱钥匙。他立即提示我,或许有人捡到送到了邮局,我去邮局一问,果然找到。此事使我颇有感慨,如果发生在别处,会有人如此善意和负责吗?当我与当地朋友谈及此事时,他们淡然地说,丢失的东西价值越高,越容易找回。类似的事我遇到数起。

    6.旅游发家:旅游业是马尔代夫第一大经济支柱,旅游收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3。旅游岛有92个,近2万张床位,入住率80%,人均停留8天。马尔代夫为了拓宽旅游,发展旅游文化,提倡环境至上,树立环保意识,政府制定有严格的环保法律,明令严禁在岛上捕鱼、采摘或践踏珊瑚,不准在酒店房间煮食,不准在岛上喧哗、吵闹,不准随地扔垃圾,以确保自然环境的优美、宁静,违者课以重罚。马尔代夫人深深地意识到,环境关系到他们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生存,环保是他们的最高职责。他们身体力行地遵守政府法令,并监督提醒他人。在旅游岛上,全天有专人随时随地清理打扫,地上见不到任何纸片烟头、腐枝败叶。每天的废水垃圾,全部收集起来,专船拉到指定的岛上做无害化处理。旅游岛和居民岛分开管理,使旅游岛上的治安、卫生、环境的幽雅,都有绝对保证。这种管理特点,无异于艺术。
    安提瓜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主导地位。全国35%以上的劳动力从事旅游业,非从业人员也是直接间接地吃旅游饭,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60%,占国家外汇收入的85%。游客主要来自英国、北美和加勒比地区。

    7.面临灾难:马尔代夫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平均海拔只有1.2米。据测算,只要印度洋的水位上涨50厘米,马尔代夫80%的国土将被淹没。随着温室效应造成大气层温度的持续上升,科学家预言,在未来100年内,马尔代夫或许完全沉没于印度洋,现已有人称马尔代夫为“即将消失的国度”。2004年12月印度洋上的海啸使马尔代夫遭到致命的打击。在全国1192岛屿中至少42个岛屿在大海啸中遭没顶,荡然无存。202个当地居民岛屿中的13个被摧毁,另有29个供外国人使用的度假岛屿也未能幸免于难,其中19个旅游岛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关闭,14个居民岛的居民被迫全部迁出。首都马累岛1.87平方公里、2/3的地方被海水淹没,巨浪冲击街道上的建筑物,拍打着总统官邸。上述灾情给这个当时只有28万人口、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6.6亿美元的国家造成了高达13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海啸给马尔代夫人造成的内心创痛永难平复,也使他们看到自己正直接面临生存威胁,也迫使政府未雨绸缪,加速举国迁徙规划的运筹帷幄。面对气候改变所带来的威胁,马尔代夫在2009年12月7日到18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大声疾呼加强世界环保,低碳排放,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成为遏制地球变暖利害最有力的证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成了马尔代夫“绝景游”的“催化剂”,使各国游客趋之如潮,把马尔代夫变成了旅游热点中的热点。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马尔代夫总统曾率全体内阁成员于2009年10月17日,潜入深约6米的海水中召开内阁会议,紧急呼吁并敦促所有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安提瓜也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威胁。1995年9月,我刚到安提瓜履职不到3个月,就遭到百年不遇的一次飓风。墙倒屋塌,树木腰折,95%的建筑物受损,其中85%严重受损,倒塌或揭顶,我们使馆房顶砸穿,楼板砸漏。我们头顶着暴雨,脚淹在深水,在死亡线上挣扎了48小时。灾后全国变成死岛,断水断电长达半年,物资匮乏,供应困难,我们和当地人民一起抢险抗灾,共度难关。小国势单力薄,防险抗灾能力不足,一遇灾难,损失惨重,克服补救,难度很大。

    友好关系
    中国和马尔代夫关系良好,且有悠久的渊源。中国历史上称马尔代夫为“溜山国”或“溜洋国”,据史料记载,中国元朝旅行家汪大渊曾访问过北溜国,即现在的马累(Malé)。从明朝的1405年到1433年,中国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时,先后两次到达马尔代夫。马尔代夫人还作为船员,跟随郑和到过东非。据这些船员记述,郑和的船队还曾在马尔代夫买过绳子。郑和的结好通商,为马尔代夫了解中国、建立对中国的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明朝永乐十四年后,马尔代夫当时的国王优素福(Yoosuf)三次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回访,对这3次回访,《明史》有明文记载。郑和的随行人员马欢和费信在其书中对马尔代夫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风俗民情等都有翔实的记载。由此可见,在当时交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中马两国人民不顾路途艰险,远涉重洋寻求友谊的历史是十分珍贵的。今天,马累博物馆陈列着当时出土的中国瓷器和钱币,同样反映出历史上中国与马尔代夫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关系。这些珍贵的史料是中马两国人民友好已有悠久历史的见证。
    由于殖民主义作梗,中国和马尔代夫的关系一度中断。1558年,葡萄牙人侵入马尔代夫,自此,马尔代夫长期处于欧洲殖民统治之下。中国同马尔代夫的关系被迫中断了几个世纪。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支持马尔代夫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72年10月14日,中马两国正式建交,我驻斯里兰卡大使兼任驻马尔代夫大使。中国和安提瓜于1983年1月1日建交,建交后两国友好关系不断稳定发展。安提瓜首任总理维尔•伯德,副总理兼外长莱斯特•伯德,总理兼外长莱斯特•伯德,总理斯本瑟,以及多位部长访华,我国也有多位高级官员回访。我国对安提瓜有多项经济合作和援助工程。
    1.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这是我国同马尔代夫和安提瓜的关系的显著特点。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身为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和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使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往来增加,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积极的良好合作;同马尔代夫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拓宽,双方先后共签订了9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国还向马尔代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援建和承包了多项工程。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中国游客的大量增加,去年中国在马累开设了大使馆,派于宏跃为首任大使。同安提瓜的经济合作也逐步增加。我在安提瓜任职期间,曾同时援建多功能展览馆,电力系统改造,农业项目,以及电力技术援助等4个项目。现在两国的事务往来越来越多,中国向安提瓜派出常任大使,安提瓜也在北京开设了使馆。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信任、支持达到令人感动的地步。我们申请加入亚洲开发银行时,我受命去马尔代夫游说,争取马尔代夫政府支持,和马尔代夫外交部次长(相当副部长)会谈提出后,他当天上午就报告总统,向我承诺届时投票支持中国。
    2.真心尊重,真诚友好。常言道,心换心,好换好。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国际形象不仅是块头大,实力强,更多的是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尽自己有限的力量,帮助弱小的民族和国家。小国一般不是从国际战略上考虑问题,而是从自身的民族利益。我们在国际上的立场和主张,符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弱小国家的利益,因此,中国成为发展中的弱小国家的天然盟友。小国对我们的友好,不是出于畏服,不是依从,是出于受到我们尊重和帮助的回应,是心诚情挚的表现。
    1982年我国派电力专家组在马尔代夫土鲁斯笃岛上无偿地帮助修建发电站。当时,我受使馆委托,到该岛慰问专家组。土鲁斯笃岛的风光迤逦,气候清爽,岛上居民不多。专家组来自云南,远离祖国亲人,远离首都马累,生活困难、消息闭塞、工作不顺、心情孤闷。他们买不到粮油,蔬菜奇缺,饮水靠天。他们看不到报纸,收不到家信,看不到电视,不通当地语言,天天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经受着多种磨练与考验。岛上居民只懂土语,专家们无法同其交流,彼此相见微笑点头,遇事只好“演哑剧”。但是专家们还是利用工期的展延和闲暇与岛上的居民接触。他们帮助居民清扫环境,种植瓜菜,修建棚屋等。居民老弱妇幼有所不适,他们用按摩穴位或把自备的药给他们,帮助治疗。当地居民称赞中国人身为专家还不辞辛苦地帮他们做这些琐碎的、脏累的体力活,品格高尚。岛上的族长和群众每听说中国大使馆来人,就涌来坐叙。他们又握手、又拥抱,“沸反盈天”热闹一场。这个岛很美,特别是傍晚,夕阳西下,海水霞光相映,椰林摇曳挥金,像一幅浓彩挥洒的油画。

    我对小国的外交理念
    外交人员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个人的立场,只有国格和政府立场,不管你怎么说明是个人看法或自己的态度,对方总会认为是官方的态度和主张,因为你的官方身份已经把你的做法和言论定格为官方色彩或官方背景。但是,外交官可以、也应该有个人的风采和独具的魅力。我在外交上的风格是以诚取信,服务为先,以交私人朋友的方式,开展公务活动。有外国媒体说我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从眼睛里可以看到心底的人”,“是第一次见他什么样,第一百次见他也什么样的人。”是一位态度明朗、透明度高的外交官,不是动辄说“无可奉告”的人。

    现仅就我在马尔代夫和安提瓜的说法、做法概括如下:
    1.处处尊重对方。中国是泱泱大国,在小国工作必须以亲和的姿态,谦和地对待当地的官员和民众。以此缓释对方心理上对大国的敬畏。毛泽东曾说过:“我们怕小国,不怕大国。”这话牢牢地扎根于我的脑海。我与别人谈论问题,交换意见、观点,态度开放,尽量取最大公约数,照应到对方的立场和态度,估计到对方的接受程度,让对方只说“yes”不说“no”。有人说我把自己的观点“打折出售”,我则认为,打折出售比滞销好,让别人部分接受你的观点,比被完全排斥好。要尽量避免宣传腔调,少以大自夸,避免给人一种示大显强的感觉。我在马尔代夫和安提瓜都讲过:“按幅员和人口,我们是大国,你们是小国;但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你们是大国,我们是小国。”这话唤起了对方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很高兴。尊重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姿态。要从内心承认,大小国家在联合国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尊严,持有同等效力的一票。中国在国际上获得的尊重,正是尊重别人的结果。
    2.服务外交为先。同大国外交多在政治层面,经常就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战略性的协商与合作。与小国的外交则多在经济层面,经常就经济援助、贸易往来和文化旅游进行磋商和交流,带有服务性的事务居多。这就要求使馆人员以服务的心态和工作方式,耐心做好每一件事。
    我国驻安提瓜使馆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995年9月世界第四届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前夕,加勒比一些与我国未建交国家,都到我们驻安提瓜使馆办签证。她们的身份高低不同,按外交惯例,应分别发“外交”、“礼遇”、“公务”、“普通”等类别的签证。但这能否适用于非建交国必须请示国内。我国与安提瓜时差是黑白颠倒,国内正值夜间,而来办签证者都来自别国,往返机票当日定时返回。这就逼使我们既考虑客人方便,又考虑有关规定,围绕“两全其美”绞尽脑汁。我们这种积极努力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外界好评,赢得了使馆的信誉,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3.公交当作私交。说起外交,人们就会想到,身上西服革履,宴会觥筹交错,举止文雅矜持,谈吐咬文嚼字,一身绅士风度。诚然,这些确是常见于外交场合的情景。恰恰是这种过分拘泥于外交礼仪的做派,使人产生距离感,彼此永远是“人心隔肚皮”的陌路人。
    安提瓜首任总理维尔•伯德,有安提瓜国父的地位。他首先打开了安提瓜和中国的关系,一直对华友好。他的儿子莱斯特•伯德是当任总理,也对华友好。这位老总理特别爱吃中国饭,但碍于腿脚不便,参加我的宴请比较困难。我就不定期地从中国餐馆定几个菜,专门去看望他,并认真回答他询问的一些关于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等问题。老人家吃得香,谈兴浓,非常高兴。他儿子也非常感谢。老人还不断向我重申,只要他在,安提瓜永远是中国忠实的朋友。我经常需要见些部长谈事,过去都是郑重其事地正式宴请。后来,每逢有事,我就电话告诉他,我在餐馆为他定了几个菜,请他下班时捎回家。我事先等在餐馆,他人一到,我就谈事,菜炒完,事谈完。他高高兴兴带着菜回家,我的公务完毕。宾主两便,皆大欢喜。
    这些做法成了我的外交风格。外交界的朋友戏称这是“节约闹革命”,我说这是“勤俭办外交”,务实做事情。
    4.公共外交为主。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尤指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公共外交”顾名思义,属于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的公众性的公共关系。公共外交从来有之。我国的外交向来是“面对政府,着眼人民。”着眼于人民的指导思想和做法,就属于公共外交。我国的“外交学会”是与外国上层半官方人士交往的机构,“对外友协”则是民间交往的团体。两者均属于开展公共外交的组织团体。
    在安提瓜工作时,我特别针对小国情况和工作特点,着重开展公众性的外交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我在使馆举办招待会,邀请参议长、众议长、总督夫人、总理夫人、外交部女常秘,以及使节夫人等妇女界人士,共同欢度佳节。我的夫人作主人,我则穿行于厨房与客厅之间,端盘上菜。她们每看到我这位“代办”亲手上菜,热情鼓掌致意,气氛十分活跃。她们一边观看着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录像,一边品尝着中国的美食,夸赞是“度过的最美好的妇女节”。我们把使馆历年积压的礼品、闲置物品,以及个人物品和从专家组、中资公司人员征集到的捐献衣物,借狂欢节之机举办义卖,把义卖所得,如数捐赠给慈善机构,引起良好反响。我的做法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出于对安提瓜做点微不足道的善事。
    1995年9月,安提瓜遭到百年不遇的飓风,全国受到惨重损失。我们使馆让所有援助工程的专家、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紧急投入当地人民的抢险抗灾斗争中,并同当地人民一起同甘共苦、艰难度关。我们使馆除建议我国红会捐款外,经国内批准,取消国庆招待会,把节省的钱通过当地红会捐了600份救济饭。红会把救灾饭散发全国,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别的国家捐款几十万、上百万美元,老百姓只闻报道不见踪影,我们的600份饭盒,却把中国对他们灾情的关切与他们的急需连在一起,带来一片友好热议。
    在安提瓜南北通衢大道上,有一条河道,大雨一来水流湍急,南北阻断,车辆行人均无法通行,曾不止一次淹死过冒险强渡的人。我们帮助在此修架了一座桥,连引桥不过百米,彻底解决了南北不便的大问题。安方取名“中国安提瓜友谊桥”,被人们简称“中国桥”。它成为无人不晓的中国友好的象征,比后来我们援助的几个更大项目,更深入人心。美国大使曾对我说:“你们真是‘好钢使在刀刃上’。”
    5.积极性创造性。安提瓜在西半球,属真正意义上的“天高皇帝远”。在那里,政治上、工作上、财务上,都是一本良心账。工作多做无人知,也就无人赏,少做无人管,也就无人责。养尊处优是一天,忙忙碌碌也是一天。单枪匹马独挑一馆是组织的信任,是对个人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人性良知的考验。“心中有祖国,手中有工作。”这是经常盘旋在我脑海的一句话。小使馆虽然工作头绪多,但牵制面小,掣肘因素少。特别在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我在电视屏幕上露脸很多,与公众接触频繁,认识当地我的群众很多。这几乎使我成为安提瓜社会的一员。我的车进总督府、总理府、外交部、警察总部,都可长驱直入。这不是我有大国沙文主义,是友谊的功效,信任的力量,给我带来的方便。我和他们成为互相信赖的诚挚朋友。我在奉调转馆去非洲乌干达工作时,安提瓜外交部常秘伊娜接到我们使馆的照会后,立即打电话挽留我,并报告伯德总理,要其打电话给李鹏总理,让我继续留任。当确知我们外交部“成命难收”后,为我安排了超规格的一系列送别活动。安提瓜人民对我表现出的深厚情谊,使我永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