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返回
中国历史商定尚武精神
时间:2020-10-22 来源: 军武次位面

10.gif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关于“尚武”的谈论再次被提起。如今放眼世界看,只有俄罗斯被称为“战斗民族”,其实中华民族尚武基因一点都不比俄罗斯差,如若不然中国这么大的疆土难道是充话费送的?

11.png

  我们所说的尚武精神,不是好勇斗狠,也不是热爱战争,而是面对压迫勇于反抗,面对外敌入侵勇敢的站出来,将敌人打到服气为止,让他们再也不敢觊觎我们的家园。

  成年人的尚武精神,不是街头好勇斗狠。

  不惹事,不畏事,遵纪守法,肝胆相照。这种精神放在金庸小说里叫侠,放在江湖传说叫义,放在历史维度,就是民族的尚武精神。

  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中华文明是以战争为序幕拉开的。原始环境下,没有完备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交流机制,想要存活下来就必须用拳头来说话,原始战争中迸发的尚武精神是民族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个人都必须有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的信念。

12.png

原始社会充满了与天斗与地斗的传说

  此后的夏商周,尚武依然是当时人们重要的品质,国家周围强敌环伺,所有人都会在农闲时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分裂,战乱四起,战争就是当时的主旋律,整个时代弥漫着一股壮烈的尚武风气。

12.gif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是常态‍

  一个国家想要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来,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一方面需要国家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就需要大众有充沛的武德。包括国君在内,一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是武力倡导者。

  当时贵族生活中必要知识和技能被称为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是指射箭,御是指驾车,都与军事相关,是为武德。所有人都以当兵为荣:“兵卒入营出营之时,亲友宗族迎送之,以为光宠者也”。当时的尚武并不是指对武力的滥用,尚武之人很讲究武德: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仁义礼智信,注重对于个人尚武精神的培养。

13.png

君子六艺,有两项均和军事相关

  到了汉唐时,中华民族尚武精神达到了巅峰,从个人武德尚精神培养逐渐向组织力和向心力的培养发展,主要着眼在对于一个国家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之上,逐渐训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这两个时代也是古代中国最为强大的朝代。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乱世之中情义勇谋的故事更是被文艺作品广为传播。

  公元215年,孙权率领10万大军包围合肥城,城中魏军只有7000守军。如果等孙权的10大军摆开阵势攻城,差距悬殊的魏军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魏军如果想赢只能趁其不备,主动冲锋,这项任务就落到了张辽身上。

  此战为得是打乱吴军阵脚,所以兵不在多而在快,张辽挑选了在7000人中挑选了800勇士。第二天破晓,张辽率领800勇士突然冲出城对吴军先锋发动冲击。吴军本以为以10万人众,攻下魏军易如反掌,没想到魏军竟然敢主动来攻,一时间大失方寸,一直杀到了孙权主帅麾旗之下。但毕竟东吴人多势众,回过味儿来的吴军慢慢合拢包围圈,把张辽里外三层围了起来。

  张辽见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围过来的吴军越来越多,是时候撤退了。拨转马头,带着身边的几十人杀出一条血路突出了重围。但是他带来的800勇士还有好几百人没有冲出来,在和吴军苦战。余众见张辽冲了出去,大喊:“将军要舍弃我们了吗?”(将军欲弃我乎?)

  此时吴军已经回过神了,如果冲回去救这几百人,难免不会陷入吴军包围圈。这时候铁骨铮铮的张辽做了一个决定,带人又杀回了重围和余部汇合。这种拯救同袍的行为让曹军士气大振,在吴军阵中左右拼杀,将本来惶恐不安吴军抹杀殆尽。

14.png

张辽“战神”的威名从此深入人心

  随后孙权10万大军在合肥城外和魏军僵持了10多天,最终军中瘟疫横行缺少粮草,士气低落的吴军只能撤退。张辽之勇一战成名,从此有了“威震逍遥津”“张辽止啼”的典故,但作为曾效力吕布的一员降将,张辽更了解在明争暗斗、仕途险恶的曹营,只有跟随自己的这个几百兄弟才是自己唯一的依靠。乱世命贱,小兵的性命并不值钱,但张辽为几百名兄弟再闯十万孙营的忠义行为,不愧为关二爷的好友身份。

15.png

唐朝疆域图

  唐朝也有浓烈的尚武之风,要说把唐朝尚武精神发扬到极致的,那要数被称为“铁血郡守”的郭昕。郭子仪的大名大家应该听说过,郭昕就是郭子仪的侄子,他做的事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盛唐幅员辽阔,在唐太宗时期就设置了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后来武则天又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在这里驻扎有数万精锐唐军,震慑西域各国。郭昕就是最后一任安西都护。

16.png

安西都护府全盛时与波斯接壤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由盛转衰,唐玄宗逃亡四川,其子登基号召天下勤王。当时安西向内地派出一万五千多人的勤王部队,青壮年几乎全部出动。

  唐朝的宿敌吐蕃见唐朝式微,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全力进攻河西走廊一带,公元763年,河西走廊失守,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完全被切断,郭昕的部队成为一支孤军。西域守军派往中原的人一直无法到达长安,以至于唐朝以为西域早已沦陷。

17.png

今天的甘肃省就在河西走廊一带

  河西走廊失守,西域和中原联系就被切断了

  而郭昕的部队一直和吐蕃军队做着殊死斗争。九年后,公元772年,流落到吐蕃的唐朝士兵逃回了中原,唐朝才知道西域还有一支孤军在坚守唐朝最后的防线。但是唐朝已经无力救援这支孤军,唐代宗仅发了一封慰问信给郭昕,联系就又断绝了。

  这一断绝就又是9年。郭昕率领孤军除了坚守城池、屯垦戍边之外,还干了一件事就是铸造钱币,当时西域流通着古罗马和波斯的金银币,为了让唐朝的钱币流通起来,郭昕开始用唐代宗的年号“大历”铸造大历元宝。

18.png

西域孤军铸造的大历元宝

  在大历十四年,唐代宗就已经去世了,唐德宗即位,年号改为了建中。但是西域孤军们并不知道,还用大历年号铸币,新疆库车地区出土过大历十五年的钱币,是忠勇的将士们拳拳报国之心。

  到了公元781年,郭昕的使者绕道回鹘到达长安,朝廷才知道,郭昕的孤军已经在西域坚守了20年,郭昕从一个青头小子已经长出了白发。

  忠勇的唐朝守军已经慢慢衰老。

  自此,西域守军消息全无,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为唐朝守护了西域多少年,据说在公元808年,吐蕃发动了一次突袭,唐军孤城陷落,郭昕也壮烈殉国,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53年。

  郭昕自打从军时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马革裹尸在所不辞。只有在尚武精神崛起的年代,才可能出现郭昕这样的英雄。将有担当,士不畏死,袍泽兄弟肝胆相照,这才是热血男儿的战斗精神。

1603365160605263.gif

热血男儿的战斗精神‍

  然而到了重文抑武的宋代,尚武缺成为一种负担。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由于宋朝的江山得来本就不是那么正义,宋朝的君主很忌惮拥有兵权且战功赫赫的将军们,也对社会上的尚武之风很敏感。

20.png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于是宋朝开始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文官比武将更加位高权重且待遇优厚,一系列措施虽然掐断了武将独掌兵权的机会,但是也让整个社会失去了尚武热情,导致整个国家军事力量衰弱。

21.png

南宋成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还要向金人称臣

  北方游牧民族再次袭扰中原,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这些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宋朝与他们之间的战争也一败再败,成为最窝囊的朝代,金人不仅掳走了北宋两位皇帝,还占去了宋朝一半江山,偏安一隅的南宋甚至要给金人俯首称臣,年年纳贡。

  此后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日渐倾颓,因为历朝开国皇帝,皆起自草莽,凭借武力取得了天下,他们深知“我可以武力取天下,那他人也可以武力夺走我的天下”。着力削减民间尚武之风,民间慢慢出现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

22.png

18世纪中国鸦片吸食者,哪还有什么尚武精神可言

  正因如此,近代以来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灾难。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清军无能孱弱,民众麻木不仁,再也没有了当年耀中华国威以慑四夷的盛况,纵是日本小国也敢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攻伐。

  1949年,新中国成立,面目一新的中国人立下誓言:“中国的土地再也不会给外国人建功立业的机会!”新中国的尚武不包含穷兵黩武的成分,是以战止战,是对外族入侵坚决抗击的精神。

23.png

志愿军浩浩荡荡开过鸭绿江

  我们刚刚接手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才一年,就敢于挑战17国联军,硬是把美军从鸭绿江畔赶到了三八线,此后对外战争无一败绩。强大战斗力背后是,解放军无与伦比的组织力、士气和向心力。

  因为解放军指战员明白,决定胜负的不仅是武器,更重要的是人,是人心中的斗志,和与敌战斗的谋略。指挥员能冷静谋划指挥进攻,战斗员能够不畏死,勇敢的执行指挥员的命令,战友之间互相帮助,全军勠力同心,才是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的尚武之魂。

24.png